姚牧云,她在抄袭的道路上离梦想越来越远

2008-09-10 02:13宋怡明
中学生博览 2008年15期
关键词:指缝间博览杂志

2008年6月底,一则网友的举报使我刊的小作者、17岁的女高中生姚牧云一时间成了数万网友激烈指责的对象。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姚牧云从无数同龄人羡慕和推崇的“文学少年之星”变成了一起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抄袭事件的女主角。据网友搜集整理,发现其抄袭并发表的作品有数十篇之多,而且,她不但抄袭网络作品,甚至抄袭杜拉斯、白先勇等名家的著作。

获知姚牧云发表在我刊2008年第1期的《指缝间的幸福》和发表在第7、8、9期的连载《少年事》均为抄袭之作的那一刻,所有的编辑都感到非常震惊,我们都不情愿把这个熟悉而好听的名字与“抄袭”这个丑陋的字眼儿画上等号。每个与她有过书信、电话、邮件往来的编辑都产生了质疑,我们不约而同地上网查找、反复对照,然而残酷的事实清晰得让我们无言以对……当所有的编辑都聚在我的办公室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面色凝重,情绪低落。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江西上饶女孩与我们《中学生博览》杂志之间发生的故事一幕幕地在我们的眼前回放……

这个笔名为“浅色卷轴”的女孩从2005年7月开始陆续在我刊发表文章数篇。在2005年7月之前,她只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文字、勤于创作、做着“作家梦”的女孩儿。出于对《中学生博览》杂志的喜爱和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她鼓足勇气一次又一次往编辑部投稿。尽管一次一次的期盼总是换来失望,但她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地写作、执著地投稿。渐渐地,她显而易见的努力和进步终于引起了编辑们的注意。要知道,像我们这样每天在成堆的读者自由来稿里面往外“淘”稿子的编辑对好稿子都是相当敏感的,更何况她当时只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很快地,李鹏修编辑和当时我刊的实习编辑鲁江都给她回了信。关于这一段给《中学生博览》投稿的经历,姚牧云在《张开翅膀,离梦想越来越近》这篇文章中写道:“……他们对我的习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文字清新细腻、轻松自然,有灵气、有潜力。鲁江哥哥还不时打来电话,他告诉我说,他很喜欢我的文章,只是文字还不够成熟,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写出更好的文章的。一遍一遍地读着编辑哥哥们的来信,回味着他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有那么多人在关注我和我的文字,在期待我的好文章呢!‘我一定要不断地努力!我这样告诉自己。”

不久以后,在姚牧云14岁这年的夏天,意料之外地,她发现在新一期的《中学生博览》上,她的文章《后来》和她的笔名“浅色卷轴”都变成了铅字。她用“狂喜”两个字来形容那一瞬间的心情。“……我最钟爱的杂志终于将我接纳为她的作者了,想到也许会有个和自己当年一样怀揣文学梦的读者会羡慕地看自己的文章,我笑了,我想,我是靠近了我的梦想几步了,我那美丽的梦啊!……”

在这之后,姚牧云没有停止过向我刊投稿。这些稿件,因为题材或风格等原因,我们整整一年都没有采用。直到2007年,她的那篇《我们》在我刊2007年第19期上发表了,并被收入了《〈中学生博览〉2007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情感故事年选》一书。

以上提到的这三篇文章,并未出现在网友举报的姚牧云抄袭作品列表中,我们在调查后,暂时也没有发现抄袭的证据。其实,我们都情愿相信,这几篇文章都真正是姚牧云自己的文字。因为那时候她还很小啊,也因为从这几篇文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杂志的一个热心小读者一步步成长为小作者的经历,而这一经历恰恰是许许多多我们杂志的小作者都真真切切地经历过的……

然而这一次,姚牧云真的做错了!

我们痛心!一个有着热切的文学梦想的女孩儿,一个曾经执著追梦的女孩儿,她刚刚在自己的文学之路上起步,并且已经凭借着自己的实力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却在不断上升的发展空间里突然之间迷失了方向,做出了非常不应该做的事情。姚牧云抄袭行为的本质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劳而获,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理应受到公众的谴责。抄袭来的作品曾经让她名利双收,可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又使她的声誉蒙羞,也让刊载她那些抄袭作品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品牌形象受到损害,更让喜爱甚至崇拜她的读者和一直以来关心爱护、精心提携并对她寄予厚望的编辑们在情感上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而那些被侵害了权利的原作者,无论在利益还是在情感方面,他们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我们遗憾!一个本来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潜力的女孩儿,在文学之路上起步早、进步快,如果她不如此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那么,她的成名、成功在时间上可能会晚一点,她获得的荣誉也许会少一些、迟一些,但那样的结果终究要比现在这样的结局要高尚得多,完美得多。也许,当姚牧云屡次抄袭得手并因此名利双收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在这条“成功的捷径”上,狂热的欲望正把她引向万劫不复的贪念的深渊。

与此同时,身为《中学生博览》的编辑,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自责。这个在追梦的路上把珍贵的第一只足印留在了我们所编辑的刊物上的小女孩儿,这个把我们这些编辑称作“哥哥”“姐姐”的小妹妹,这个曾被我们寄予了厚望的小作者,却因为我们在编辑工作中的失察,将她品格上败笔的痕迹永远地留在了她最钟爱的杂志上。我们难辞其咎。

从6月28日获知姚牧云抄袭真相的那天起,我们就一直默默地期盼着,期盼着一个电话,抑或是一份邮件……是的,我们从心底里期待着姚牧云能主动跟我们联系,给我们杂志和所有的读者一个解释,一个交待,给她抄袭作品的原作者一个道歉。无论如何,我们决定给她一个悔过的机会,尽管她的行为也给了我们情感上的巨大伤害。我们在焦灼中等待,遗憾的是,等来的却是沉默……无奈之下,我们联系了姚牧云,在向她调查核实这件事情的同时,也向她表示了我们的态度:在这次令人震惊的抄袭事件中,你真的做错了;在严重的错误面前,任何矫饰和回避都是不明智的;每一个犯了错误的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担当也是一种美德。终于,7月3日下午一点钟,姚牧云通过电子邮件给我们发来了下面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未曾预料到,姚牧云的文字会以这样的情形出现在我们的杂志上,出现在我们都非常珍爱的《中学生博览》上面……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明白,一切都没有结束。姚牧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们希望她能从这次人生的巨大挫折中学会勇敢面对和担当责任,学会坚强;尽快整理好心情,吸取教训,痛改前非,轻装前进。

姚牧云抄袭事件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网络上,网友们的反应相当激烈,姚牧云所遭受的谩骂、攻击远远多于中肯而理性的批评。当我们能把情绪化的东西克制下去就不难发现,17岁的姚牧云从法律意义上讲,还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未成年人。一个孩子,为了博取赞誉和奖励不惜铤而走险,在害人的同时,她自己实际上也成了“出名要趁早”“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等等一些浮躁的、极端功利思想的受害者。对于这一点,家长,学校,社会,甚至包括我们这些媒体编辑,难道不应该深刻地反思吗?

悔过书

因我的无知与虚荣导致了这场惊天动地的抄袭事件,我感到深深的不安与悔恨!我的抄袭行为是对文字最大的亵渎,我对不起文章的原作者,对不起我所喜欢的文字,也对不起所有喜欢过我的老师与朋友们。在这里,我向因此而受到伤害的《指缝间的幸福》和《少年事》的原作者风过无痕、曲斜阑、公子欢喜表示深深的歉意;向《中学生博览》杂志和关心爱护我的编辑老师以及热爱文字的读者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我对不起你们!

我感谢勇敢揭发我的人们!是你们让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大错误,请给我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该承受的我都会承受,该面对的都会面对,从此做个真实的人。我一定会以此事为鉴,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请你们相信我。

再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悔过人 姚牧云

2008年7月3日

声明

近日,有网友举报,姚牧云发表在我刊2008年第1期的《指缝间的幸福》和发表在第7、8、9期的连载小说《少年事》均为抄袭之作。我们在认真仔细地调查核实后认定,姚牧云抄袭情况属实。之后,我们联系了姚牧云,对她的抄袭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并鼓励她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向这一事件中的所有受害者道歉。

在此,我们也向《指缝间的幸福》一文的原作者风过无痕、曲斜阑以及《少年事》一文的原作者公子欢喜致歉。由于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存在疏漏之处,导致你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恳请你们谅解。同时,我们也向所有《中学生博览》的读者致歉。因为我们知道,你们像我们一样珍视《中学生博览》这本杂志的声誉,一直以来,你们的支持和鼓励都是我们杂志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所有来稿严格审核,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中学生博览》杂志社

姚牧云近年来在《中学生博览》发表的文章

2005年13期《后来》

2005年24期《张开翅膀,离梦想越来越近》

2007年第19期《我们》

2008年第1期《指缝间的幸福》题记和名称抄自《指缝间的幸福》,原作者风过无痕;文章主体部分抄自《许我向你看》,原作者曲斜阑

2008年第7、9、11期连载《少年事》 抄自《那些风花雪月》,原作者公子欢喜

编辑/宋怡明

猜你喜欢
指缝间博览杂志
《我的妈妈是飞机》
年轻
你看不见的远方
“青少年科技博览”科幻画选登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杂志收纳碗
时光,在指缝间流逝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