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类文章读写点拨与示例

2008-09-08 04:09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农人槐树范文

[灵犀一点]

无法把平常易见熟悉的事物写进作文中,缺乏题材的开发能力,是始终困扰中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学们缺乏把平常的事物写得不平常,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平中见奇,平中见深刻,缺乏题材的开掘能力。虚实结合是常用并且容易用好的写作方法。“虚实相生”是文章创作的一个大范畴,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虚”,是想象,是情思,是感悟;“实”是实物,是过程,是感悟的依托。“虚”是鸟的翅膀,直指蓝天白云;“实”是鸟的双脚,直踏泥土大地。

“读”在这里是阅读、观察、思考,进而联想的意思。是写作者加工研磨写作素材的过程,这里的写作素材包括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万事万物,还有历史上的人物、音乐作品、文学绘画雕塑作品。“悟”是将进入写作者心灵的素材向文章写作上迁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对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的解读的基础上把素材导入或者转换到写作话题的过程。解读和感悟需要一个人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生命积淀。当一种文化穿透力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之后,任何稀松平常的题材都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范文引路]

叛逆的槐树(节选)

春风拂柳

常走那条路,也常见那儿的树,可直到前几天才发现那棵与众不同的树。

……

这棵树比其他几棵同类的树高出了许多,样子也怪怪的, 站在其他树中,让人想起了鹤立鸡群这句成语。 它长得很是茂盛。主干较其他树粗,叶子也比其他树绿,似乎活得很开心,全然不在乎别人对它持什么看法。我开始担心起这棵树的命运。每次走到那里,我的目光首先寻找的就是那棵树,而每次的结果都一样,树依然完好如初,我的担心也就从此消除了。几个月后,又见到了这棵树。树还是那样,不过, 它的模样却改变了我原来的看法。那时是初冬时节, 大部分树已没有了多少叶子,于是,这棵树便像长时间沉在海底的潜艇,突然间浮出了水面。这棵形单影只的树耸立在那里,活脱脱一只拔了毛的大公鸡,在众多的同类中显得越发丑陋。我很惊奇自己的改变, 按说,这棵树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它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不想改变自己而已。不过,仔细想想,这正是它也是人类共有的致命的弱点。 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喜欢与自己不同的有个性的人,也没有几个人有海纳百川的肚量。

(选自“白露书院”网站)

[写作意蕴点拨]

当我们要表达“叛逆”的中心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要写一个叛逆的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这样的一棵槐树,然后围绕槐树身上有关叛逆的特征进行写作。作文材料随处就是,可谓“弱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这“一瓢水”就是我们围绕这中心读出的黄金,悟出的宝石。我们要想得到黄金和宝石,必须首先训练出能识别黄金、琢磨出宝石的眼光和脑髓。

从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树木中找到“这一棵”槐树,我们就找到了文章的写作切入点。

[文题]以“读(空里可填物名和人名,如水,河,羊,狗……司马迁,屈原,毛泽东……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记叙类散文,不少于600字。

[下水作文]

读草(节选)

刘德福

有一天,我欣喜地看到有一批农人进驻了这块荒地,他们开始清除杂草。因此,下班回教师公寓的路上,我总是关注清除杂草工作的进展,看得出,这些农人是训练有素的,但是,进展相当缓慢。有一天,他们开始点火烧草,一时间操场浓烟滚滚,可见,清除杂草的工作是多么艰难呀!不过,它们生长的时候,是突然的,迅速的,无孔不入的。

回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多年的人生旅程,有多少次自己的心灵原野开始生长杂草。是父母、老师、领导、朋友、亲人给自己清除杂草,是书籍和音乐时时让自己的心灵从浮躁渐入平静,从芜杂走向纯洁。

回到课堂,总有许多同学因为贪玩而在测试的时候打小抄,我的心就像看到杂草丛生的草坪一样难受。我知道,学生的心灵里也有一块绿地,老师要时刻像农人一样紧盯着杂草出生。

[教师感悟]

这是一篇比较随意率性的文章。为了验证“只要读,只要悟,一切东西皆可入文”的作文教学观点,我让学生给我命题。学生就给我指了指操场上的草坪,说,老师,你就写写那些草吧!所以,第二天课上就有了这篇下水作文。

我的文章构思很快,走的是“从物到人,从实到虚”的路子,也就是,从眼前操场上的杂草写到人心中的“杂草”——缺点错误,那么农人的锄草就是帮助人改正缺点和错误。不过,难的是即使有了这样的感悟,也不一定写出精彩的文章。精彩的文章需要精彩的表达。我在表达时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明里写草,实际写人。

比如有一篇写操场小草的文章是这样感悟的:由草被切草机切成一个整齐的高度,写到中国的整齐划一消灭个性的教育制度。支撑这个感悟的表达是,从窗外的切草机的声音写起,然后写草被割和学子被“精神修剪”的相似之处,明里写草,实则写人。

[学生习作]

读冬(节选)

王 敏

在雪花飞舞的世界里,一切都趋于平静,但这只是爆发前的沉默。在那白色下面酝酿着新一轮的生命与希望。

——题记

漫天的雪花,如纱,如蝶,飘在这静谧的大地上空。银装素裹的世界显得格外静,仿佛装了一个消声器,把往日的喧嚣都吸收了。但这份宁静是要付出代价的。

进入初中,日子变得匆忙,时间似乎如流水一般在笔尖消逝。学业如片片雪花,在不知不觉中向我飘来。大大小小的考试又犹如突如其来的冷风,一不小心就被冻得体无完肤。那深奥的数学和科学更是犹如冰雹,劈头盖脸地打在我身上。每节数学课我似乎都徘徊在云端,四处都是浓雾,看不清,理还乱。

但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那皑皑白雪下,一切似乎都已经灭亡,然而,看!在一个偏僻的墙角还有一株绿色生物。那大概是杂草吧。它畏畏缩缩地探出了脑袋,躯干还很柔弱,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懒懒地斜靠在墙上。虽然只是杂草,但毕竟是生命啊,那一点绿在整个白色中特别显眼。上天终究不会赶尽杀绝!

雪,还在飘着,如纱,如蝶……白色的大地依旧哼着那首无声的歌。但是在白色下面正酝酿着一首天籁之歌,等待着重生……

[创作感言]

范文与讲解相结合,这种方法给我们带来了非同小可的收获。老师印制的一篇篇范文,不仅给我们展示了文字的魅力,我们还可以通过范文来学习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

我的这篇《读冬》就是受到了范文和老师下水作文的启示,把物与人作为两条线索,再通过描写景物,使得情景交融,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和愿望。

写作前有了范文的引导,老师的点拨,我们可以通过仿写,通过引用,逐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同时,范文给了我们一个启迪,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动笔前的思考不只局限在一个方面,它让我更明确地感受到了作文内部包孕的灵魂。

猜你喜欢
农人槐树范文
麻 雀
槐树的秘密
春色几许(简谱)
槐树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
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