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行动是最快的”

2008-09-05 10:16严冬雪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32期
关键词:永利大屏幕调度

严冬雪

“根据比赛的性质、热门程度、中国运动员出场时间顺序,我们有一个调度,在这些时候保持高度警惕,有情况及时处理。”“车辆是绝对充足的,白天有180辆,晚上有168辆。”

8月7日晚上6点,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北京市急救中心四楼,主任张永利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救护车医护人员:老百姓配了1005名,奥运配了800多名

“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北京的行动是最快的。”作为北京市应急委的专家顾问,闪淳昌参加了2005年7月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明确“平安奥运”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从申奥成功那天开始,我们120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做了7年。”这是张永利落座的第一句话。急救中心作为肩负现场抢救、运送伤患责任的部门,是北京应急系统比较重要的一环,早在7年前的那个白天,就拉响了战备警报。

7年后,这个奥运城市的急救中枢,拥有了全国首屈一指的物资装备。在急救中心楼下的大停车场上,泊着两辆特殊的车。一辆是物资装备车,是全国第一辆。它可以提供100人份的急救物资,在5分钟之内赶赴现场。里面还有三顶充气帐篷,可以实施战地内的帐篷救治。车的后部还有个小的手术舱,可以展开并外拖40公分,在上面做一些战地的小手术,包括气管插管、清创缝合等等。

另一辆是通讯指挥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车上除了本身带有的摄像机和其他通信装备,还有个车载单兵设备。侦查员可以背着单兵设备,把5公里外的景象通过卫星传输到指挥中心。“这对战地救护,特别是今后大的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起到有效的救护。”张永利说,将战地中可能出现的行车不便的灾害现场传达到医务人员眼前,对提升救治水平、掌握第一现场信息都很重要。

国际标准的毯子也是必备的,分为红黄绿黑四色,分别用于重伤、介于轻重之间、轻伤无大碍的、死亡四种情况。车里还配了检伤分类卡,也是四种颜色,急救人员在现场分诊,标识病人,等伤员送到医院,接诊的医务人员便可根据颜色鉴别伤情。针对奥运会的一些特殊项目,一些特殊物质,例如两米五长的担架也已准备就绪。

“我认为,一个城市成功举办奥运会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在举办奥运会的同时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或把影响降到最低。”张永利说,北京市急救中心为了保证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民的急救不受影响,从其他二、三级医院抽调1005名医、护、司人员补充到院前急救队伍中来,这1005名人员专门负责奥运会期间老百姓急救用车。为奥运服务的急救队伍则有800余人,这里面包括急救中心的100多人,和从二、三级医院抽调的700余人。

除了人员,急救中心也准备了物资库。区别于楼下那辆物资装备车上的100份可立即拉走的。这个急救物资库的数量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一(约1600人)来准备,且可保证在一小时内运出。

“派车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张永利说,急救中心对派车情况一直有记录,老百姓在一段时间内需近距离(小于7公里)调车却暂时无车可派的比例,奥运之前一直维持在7%~8%。进入奥运期间,连续4周的观察记录显示,这一比例已降低到1%左右。“这是因为急救网站密度增大,相应叫车和派车的时间就缩短,奔往患者家的距离也短,这样就好多了。”

车辆状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8月8日,20点。

一个项目——开幕式。

地点:国家体育场(鸟巢)。

详情:内有9万1千个座位,连演职人员在内将近12万人。在这个点里面,有8个医疗站点,10个医疗观察哨……

这是显示在一个大屏幕上的内容。从8月8日零点开始,当天的奥运赛况会显示在大屏幕上以供调度。从张永利的主任办公室往上三层,急救中心的七楼,是一个调度中心。“这是我们北京市急救工作的整个命脉和中枢神经,一定要反应灵敏并保持通畅,否则就会有很大问题。”张永利解释道。

在这间百余平米的房间里,最显眼的便是墙壁上三块崭新的电子大屏幕。右边的两块大屏幕显示着不同比例尺的北京电子地图,最左边那块以列表形式呈列着数据。为了奥运会,这里几乎换掉所有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大屏幕等,还编了一些新的软件。

“奥运开幕前,在鸟巢设的是8个医疗站点加10个观察哨,比赛期间会更多,各达几十个。”张永利说,在8日那天的开幕式当晚,鸟巢场馆中心区圈内的医疗保障车辆是43辆。

“负责场馆的主要是中日友好医院,他们的队长叫什么、联系电话多少、43辆车怎么布局,都会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张永利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调度中心会马上调出该处的急救信息——

首先,增援的车辆在什么地方?急救中心在距鸟巢不足两公里的306医院搁了30辆车,其他医疗单位搁了20辆,共50辆车。

其次,车辆当前状态如何?50辆车,加上急救中心的物资装备车和通讯指挥车,每辆车都有GPS定位,车辆状态在调度中心最右边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知道该车是驶向事故现场、病家、还是医院,或是待命站里。屏幕的电子地图上标准着相应编号的车辆位置,右下角则以文字框标明车辆状态。

鸟巢外的开幕式准备

为了奥运开闭幕式,急救中心的医疗小分队已经训练很久,队员大都是年轻人,经得起“夏练三伏”。一顶充气帐篷,标准充气时间是10分钟,通过训练,队员将时间缩短到八分半。

考虑到很多观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达赛场,急救中心又在一些特殊站点做了准备。北土城是地铁10号线与奥运支线的换乘站,急救中心与地铁公司协调好,在那里安排了3辆救护车值守,防止踩踏等意外发生。

与交管部门协调后,120急救车在载病人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奥运专用车道。张永利认为交管部门在特殊时期的人性化服务,也是人性化的一个标志。北京奥运期间交通的改善,则为医疗急救也提供了很大便利。

“我们也作了反恐、防核、防生化的准备。”张永利说。根据北京奥运场馆情况,急救中心设立四个小分队驻站站点。北区包括鸟巢等奥运主赛场、媒体新闻中心等,站点设在306医院。有5辆车和近20人。这些人不做平常的院前急救工作,也不包括在为比赛服务的800多急救人员里,他们专门应对突发和恐怖事件。

东区包括使馆区、工人体育馆、三里屯酒吧街,防止有热情球迷闹事,东区站点设在武警总医院。西区则是五棵松篮球馆、老山小轮车、自行车、射击场等地。最后是中央区,包括天安门广场、大会堂、中南海这些地方。从7月20日开始,四个站点的小分队都进驻了。

所有这些都只是开始。8月9日,奥运会正式开始,比赛项目增多,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等中国能夺金的热门比赛,包括中美篮球赛这样关注度高的比赛,就很特殊。不仅如此,热门运动员,比如所有刘翔参赛的时间段,同样特殊。“所以,根据比赛的性质、热门程度、中国运动员出场时间顺序,我们又专门制作了一个调度软件,在这些特殊时候保持高度警惕,有情况及时处理。”张永利说。

急救中心的医生分班次值班,除手机通知外,他们还有个800兆赫兹的无线呼叫台。“虽然医生值班制,但也是随叫随到。另外,每个班次的车辆是绝对充足的,白天有180辆,晚上有168辆。”张永利说。

与以色列急救队伍交流

去年6月份,在大兴体育场,北京市急救中心与法国的急救队伍,进行了一次演习,模拟看台坍塌,还请来电影制片厂的化妆师对伤员们进行化妆。

以色列也在交流的队伍中。“以色列是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常年处于战乱威胁,他们对于急救的有效组织非常有经验。”回忆起与以色列急救队伍的交流,张永利显得十分兴奋。对方的急救队伍展示了大量突发事件照片,通过照片对北京市急救中心进行讲座交流。

“他们长期经受这种特殊状态,积累了大量经验,养成了一套急救现场的系统。”张永利介绍道,这套系统包括志愿者的召集,辨认伤者,死者身份确认,在最短时间内召集医生,如何开辟有效的绿色通道等。在以色列的每家医院,都有一个简单的绿色通道。尽管国内的医院里也不乏这样的通道,但对于通道平时怎么用,战时哪些地方开始戒严,哪些地方不让进车,哪些地方只准急救车走,就没有对方规定得系统与细致。

模仿以色列急救队伍的小手册,北京市急救中心也做了一个《医疗应急救援工作手册》。在这本巴掌大的活页小册子上,列出了针对奥运会的一些急救基本内容。联系电话、急救流程、疏散方式、防核生化、防爆等处理手段,都在里面标出。

小册子的后半部分,分科列出五个类别的医疗救治基地的详情。按照北京市各医院的优势科目,烧伤、创伤、放射病、中毒及化学污染、传染病五类疾病都分别有各自的接受单位。各类别、各医院的接受能力,即床位数量也都清楚标明,以便调配。

“这个册子是用特殊材料做的,防雨、防汗、防血迹渗透。我们急救人员是在露天工作的,小册子总是翻,容易折皱,汗、雨、血也容易把它洇掉。”张永利说。

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也和北京市急救中心进行联系,并慷慨赠与许多准备材料。这些材料上的内容,大到团体操、音乐会、烟花场合的处理方式,小到救护车怎么摆,东西怎么搁,标志怎么立的细节。还有一本书专门用来教救护车司机的驾驶事项,在特殊交通情况下如何应对。

“这都是他们多年的积累,跟国外的交流让我们扩大了眼界,对我们提高急救,与国际现代化急救水平接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永利说,到8月19日,伦敦急救中心还要再返北京,一是传道,二是取经。

希望保留的奥运财富

在急救中心的调度中心,正对大屏幕的是负责调度的电脑与电话。15名接话员的位置紧挨着调度电脑,分成几排在房间里一字排开。对于120电话接听,本来有一个电脑分流软件,拨120后,电脑自动语音答复“要救护车请按1,咨询请按2。”

“说实话,在平常的时候打商业电话摁1、2可以忍受,但在生病万分焦急的时候,或是神志不清时,拨出120都很勉强了。”张永利说,在煤气中毒,安眠药过量等情况下,病人神智处于朦胧状态,这时再让他摁1摁2,是很不人性化的做法。从去年开始,120对此分流软件进行改造,抽调15名话务员,取消电脑分流。人们拿起电话拨120,立即就是人工接听。另外,从8月8日开始,这些话务员还承担着外语咨询的义务,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包括老外交官、外语编辑等,提供了8种语言服务。

张永利认为,奥运期间的一些制度,虽然是战时状态制定的东西,但如果有益,应该变成长效的机制。这次因为奥运,除了急救中心的100多工作人员,各医院也调派了庞大急救队伍,张永利想以后也能每年召集各医院的这些参与急救的同志。因为每个医院都有救护车,也有相应的急救队伍,并不需很大的投入,每年做一个三五天的培训,温故而知新。除了数量上的增加,急救人员素质和水平也因为备战奥运得到提升。“如果这样,北京今后就会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急救队伍,这对于城市突发事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实在是太重要了。”张永利说。

“挽救病人生命的确是个非常神圣的事。进行急救知识、避灾、避险知识的培训也同样重要。”张永利说,如果有些孩子们,尤其是中小学的孩子们,有了避震、避险的知识,在灾害发生时能减少相当的损失。

北京一所中学在冬天的一次运动会上,一名学生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心跳。一位老师因为经受过培训,一边打急救电话,一边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等我们赶到现场时,老师还在坚持做,我们在现场做了紧急处理,学生生命挽救了,而且恢复得非常好。”张永利谈起这件事情,难掩赞许。但在一次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个人晕倒后,周围的群众都不敢上前,这一方面是没有急救知识,另一方面是一些制度的不健全,最后还是一个外国人上前做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现在奔跑在京城的这支急救队伍,在前段时间的汶川地震中也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地震中从其他医院抽调的50辆车,这次又有很多服务于奥运。

急救中心从2005年开始,取消了全部医院功能,专责院前急救。奥运期间,800多人专门负责比赛现场救助,1005人负责北京市民的日常急救,这种状态将一直持续到9月30日。

猜你喜欢
永利大屏幕调度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智能四向穿梭车系统的应用与调度对策研究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10kV配网调度运行故障及控制对策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宁夏
日本公布新年号:令和
浅谈LED大屏幕在县级春晚中的应用
永利澳門第二季度淨收升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