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的回顾与选择

2008-09-05 01:15杨淑芹
教育探索 2008年8期

摘要: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和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对双语教学选择模式的选择因素分析,新疆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应因地制宜,以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为主,过渡双语教学模式为辅,并进一步完善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优化其实施条件,以有效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历史回顾;现实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018-02

收稿日期:2008-03-10

作者简介:杨淑芹(1967-),女,河南鄢陵人,副教授,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一、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的历史回顾

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划分有几种标准。国内学者王鉴的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是保存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双语教学模式和权宜双语教学模式。根据新疆双语教育的历史实践,本文采用王鉴的划分方法,进行阐述。

新疆的双语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体系建立(1950—1965年)、教育停滯(1966—1976年)、恢复发展(1977—1987年)、改革试验和加速发展(1987年以后)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下几种双语教学模式:

1.保存双语教学模式

(1)长期单一保存双语教学模式的两种情况

长期单一保存双语教学模式的第一种情况(一类模式):学校中主要使用民族语文讲授,汉语文仅作为一门课程,从小学二、三年级开设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第二种情况(二类模式):学校主要使用汉语讲授,民族语文仅作为一门课程,从小学开设到小学或中学毕业。可以说,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前三个阶段,主要使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并使之逐渐完善。第四个阶段除了双语实验学校或实验班之外,少数民族中小学仍然使用这种模式。

在双语教育的历史进程中,培养了大批汉语师资,开发出版了相应的汉语教材和读物,为新疆双语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距离“民汉兼通”的目标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2)长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

长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简称实验模式):学校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用汉语讲授,其余课程用民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下同)讲授,同时民语和汉语作为两门课程,从小学开设到中学。

该模式主要用于双语实验学校或双语实验班。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双语教学实验,“文革”时遭到破坏,全面停止。80年代以后,大量开展双语教学实验,而真正涉及到双语教学模式的实验改革则始于1992年,在自治区教委的安排下,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部分中学先后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即在自治区民族中学教学计划框架下,先后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四门课用汉语授课,其余的课程则用民语讲授。

由于双语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只在实验班使用而没有大面积推广。在重视汉语学习的背景下,许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往双语实验班,双语实验班常常爆满。

2.过渡双语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用民族母语进行启蒙教育,到了高年级用汉语授课。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新疆的一些小聚居区和散杂居住区的少数民族学校,比如伊犁的锡伯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汉语水平。

二、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各种双语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新疆的双语教育发展。在全区上下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今天,应该选择更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而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下面以国内学者王鉴对影响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为依据,对影响新疆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现实因素进行分析。

1.新疆的双语教学基础

广大少数民族家长既希望孩子继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又希望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受益于汉语。他们非常愿意让孩子进双语班学习,所以新疆的双语教育既强调双语的教学效果,又重视双语教学在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也强调双语教学在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中的功能和作用,还重视发挥民族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2.新疆双语教学在现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

在长期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和蒙古族已初步形成比较健全的双语教学体系,即小学以民语为主,同时加授汉语文,中学以民语为主加授汉语和双语并行两种模式,到高等教育已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授课为主;而其他少数民族均未形成比较健全的双语教学体系。

3.新疆少数民族居住与分布特点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05年统计,全区人口2010.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14.69万人,占全区人口的60.42%。新疆现有47个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和部分散居的状态。以哈萨克族为例,哈萨克族集中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小聚居),但在全疆各地、州都有分布,就是在和田、喀什也有少量分布(散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不仅居住着哈萨克族,同时还居住着维吾尔、汉、锡伯、俄罗斯等其他少数民族(杂居)。

4.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大杂居、小聚居、部分散居的状态,造成了语言使用上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1)民语单语使用区。如在新疆南部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当地人口的90%以上,在文化、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公共场合等主要使用维吾尔语,维吾尔语的交际功能大于汉语。

(2)民汉双语发展区。吐鲁番、哈密、塔城等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占的比例较大,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因本地区的汉族居民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人交往比较频繁,汉语的口语影响面较大,兼通汉语的少数民族日渐增多,但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不高。

(3)民汉双语兼用区。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博乐、独山子、库尔勒等地区,由于汉族人口多于少数民族人口,而且民汉杂居程度高,在日常交往中,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

(4)汉语单语区。在昌吉等地区,主要以汉族和回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汉语是当地的交际用语,汉语使用功能大,民语只在家庭内部和本族人之间使用,而且少数民族几乎都是双语人。

三、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

根据历史上各种不同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各种不同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以及影响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试提出如下有效促进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建议:

1.依双语教学基础,以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为主

根据新疆双语教学基础的分析,新疆的双语教学模式应以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为主。因为保存双语教学模式旨在保存或保护本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使本民族学生不致于因为学会主体民族语文而失去或降低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但是应该采用哪种保存双语教学模式,要根据民族分布特点和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及教学效果来确定。

2.依学校双语教学的现行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模式

根据新疆双语教学在学校现行教育中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已初步形成比较健全的双语教学体系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和蒙古族的双语教学,应以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为主;对尚未形成健全双语教学体系的其他少数民族宜采用过渡双语教学模式,因为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的宗旨是要在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儿童的家庭和主要使用汉语教学的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便教学用语能够顺利地从民语过渡到汉语。这样做的最突出的优点是能直接开通民族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教学用语的“直通车”。

3.依少数民族居住分布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模式

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居住分布的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和已有不同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及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条件的分析,有健全双语教学体系的民族双语教育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

(1)民语单语使用区。民语单语使用区由于没有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和缺乏合格的师资,建议在城镇采用长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实验模式),在农村目前暂时还应采用长期单一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中的第一种情况(一类模式)。尽管经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教学质量不高,但在合格的双语师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在农村采用长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可能效果会更糟,和田的双语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民汉双语发展区。民汉双语发展区有着良好的双语环境,可以根据双语师资的具体情况采用长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实验模式)和长期单一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中的第二种情况(二类模式)。

(3)民汉双语兼用区。民汉双语兼用区汉语学习环境优良,容易招聘到合格的双语教师,宜采用长期单一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中的第二种情况(二类模式)。

(4)汉语单语区。汉语单语区可完全采用汉语教学体系,不需要双语教学。

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以保存双语教学模式为主,过渡双语教学模式为辅,并进一步完善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和优化其实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儒忠.新疆汉语言教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5.

[3]阿不拉·艾买提.新疆双语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1999(4).

[4]武金峰,张兴,托呼塔别克.新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趋势[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3).

〔责任编辑: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