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志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记录和传扬的重任。为了让同学们走进瑰丽的文化艺术殿堂,提高文化素养,陶冶艺术情操,我想以《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为例,谈谈通过品味优美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问题。而且我所谈的内容并不限于文化艺术,比如:《社戏》不仅有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安塞腰鼓》不仅有对安塞腰鼓的大力颂扬,更有对生命中奔腾力量的歌颂。
这几篇文章都是名家名作。名家对高雅的文化艺术总会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能由此生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在学习这几篇文章时,首先要多角度诵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走进文本,理解其思想内容,与作者一起体验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以《社戏》为例,当时“我”和小伙伴也很难听懂戏,与其说是听戏,还不如说是“看戏”,是看热闹,当连热闹也没看成时,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文重点并不在“社戏”本身,当我们深入走进文本,理解该文内容时,我们会发现,虽然那夜的戏并不好看,但那夜的记忆却镌刻在“我”的头脑中,以致文章最后“我”赞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因为那一夜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灿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人类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学习《安塞腰鼓》时,我们要通过一个个精美的语句和饱含激情的段落,理解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以及作者对生活的价值取向。学习《竹影》一文时,我们不仅要通过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来理解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还要能了解一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以及艺术与游戏、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修养,同时能体验到文中表达的童心童趣。学习《观舞记》一文时,我们要能通过印度卡拉玛姐妹出神入化的舞蹈表演和作者惟妙惟肖的高超记录,体验印度舞蹈让人喝彩、让人倾倒的“飞动的‘美”,并能体会作者对印度舞蹈无可言喻的赞美之情。
名家对文化艺术的描绘、认识和体验总是细腻、深刻和耐人寻味的,他们的文章达到文质兼美。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还要注意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认真积累,为写作汇聚清澈的源头活水。比如鲁迅在《社戏》中描绘月夜行船的精典语段,作者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画;抒情的笔调、细腻的文笔,把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澈、幽远,如梦如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人身临其境;同时作者对江南故乡的挚爱之情也隐然可见。在《安塞腰鼓》一文中,语言简直如江河直下,壮观、优美,文章大量使用排比手法,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取得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效果。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文中许多排比句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让人沉醉。《观舞记》一文,冰心主要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传神地再现了卡拉玛姐妹精美的舞蹈,让人叹为观止。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像这样精美隽永的语句,我们不仅要反复品读,感受它们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更应该把它们自觉地背下来,积累起来,从大师精美的语言中吸取源源不断的营养,并能导向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