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华 高沃光 莫水明 冯裕修 邢恕忠
摘要目的:总结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四肢关节内骨折,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螺钉,术中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攻丝,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固定,术后外固定制动4—6周,股骨头骨折术后常规行下肢牵引6—8周。结果:48例骨折于术后4~13个月达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无畸形愈合、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骨不连、股骨头坏死、局限性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好,不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只要适应症选择和操作得当,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
关键词骨折,四肢关节可吸收螺钉治疗
我院自2002-2006年间先后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48例,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5—63岁,平均36.3岁;骨折类型(按部位):内踝、后踝骨折18例,胫骨平台内或外侧髁骨折9例,股骨内或外侧髁撕脱性骨折7例,股骨头骨折4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4例,肱骨内或外侧髁撕脱性骨折6例。
2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术前充分了解骨折类型,取四肢关节内骨折常规入路,显露骨折端后,力求骨折解剖复位,用布巾钳或克氏针作初步固定,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受力情况选择相应粗细、长度和数量的螺钉;术中应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攻丝,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至骨折固定牢靠。关节附近骨折一般钉尾残留2,-Gmm,对功能没有影响,但关节面的钉尾应埋入骨质中,保证关节面平整。术后予石膏托固定4~6周,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常规行下肢牵引6~8周,期间加强下肢肌力及膝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3个月后方可扶拐下地活动。
3结果
48例患者,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章卓铭等以局部愈合、疼痛、功能及X线影像综合评定标准,其中优:35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达95%以上。除1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有遗留创伤性关节炎疼痛症状外,其余47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遗留关节疼痛,股骨头坏死,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局限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4讨论
4.1可吸收螺钉的4L,占、和不足之处
4.1.1优点:①其力学强度相当于皮质骨,弹性膜量约10-15GPA,与松质骨相仿,在骨折初期能够维持达到固定骨折要求,而其弹性膜量可避免应力集中及应力遮挡,减少断钉、骨质疏松及骨不连的发生。②在植入体内2小时内出现轻微膨胀,产生自动加压作用,使内固定更加紧密。③在初始3个月内可保持强度不变,6个月出现螺钉降解逐渐断裂,12-18个月完全吸收,符合骨折愈合规律。④无电离性及电解反应,不干扰放射影像。⑤可完全降解吸收,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好,不影响骨折愈合。⑥不需二次手术取出。
4.1.2不足之处:主要见于自身强度欠佳,其加压效果不及金属螺钉,固定欠确实,对应力大的骨折断端使用时可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对于小骨块的固定亦比较困难;少部分患者有发生异物炎症反应现象。据文献报道可吸收螺钉有1.2%内固定失败,有1.7%术后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2手术注意问题
4.2.1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①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主要适用于松质骨骨折需要拉力相对较小的关节内骨折块固定,应避免应力过大的骨折部位使用,同时,对于小骨块的固定亦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②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现象,应慎重使用或避免使用。
4.2.2术中操作要点:①尽可能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牢靠。②选用大小、长度适宜螺钉,准确掌握钻孔方向,其方向应与骨折线垂直,螺钉最好固定2枚以上,更大限度达到加压协同作用。③螺钉远端不要超出关节面,近端钉头以埋头器处理后埋入骨质中。④可吸收螺钉抗扭转力相对较差,术中要用丝攻攻出适宜深度的螺纹,进钉时扭转力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出现螺钉变形,甚至断裂现象。⑤术中选择钻头及丝攻粗细要匹配恰当,一般所选钻头比所选螺钉直径小约1.5—2mm,用直径与螺钉相同的丝攻攻丝。
4.2.3关于并发症及预防:有文献报道有出现螺钉变形、断裂,内固定失效,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局限性骨质疏松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但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注意术中操作要点,术后处理及指导得当,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
5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好,不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只要适应症选择和操作得当,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