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教育方面,有一本《老爸和你玩》,是德国游戏教育学家海克·鲍恩著的,特别有针对性。老公每晚都按照书中所讲的游戏,分月龄落实在禾禾、木木身上。
事实上,虽然小宝宝们跟妈妈在一起待的时间更多,可当他们跟爸爸在一起时,会变得很“疯”,爸爸常常为此受宠若惊;而男人多与宝宝们接触,却可以从小培养男孩子们的意志和理性思维,增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换言之,如果说世象的表面是繁华的、不真实的,而生命的本质,或者说人心却是古老而传统的;那么,父亲的作用便是教给儿子们如何把握“真实”和“单纯”。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公才是禾禾、木木最理想的“玩伴”呀!
举个例子吧。前几天,老公抱着木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玩儿起了“荡秋千”。动作猛烈而快速,把我吓得够呛,连呼:“算了、算了”。木木却高兴得什么似的,非要老公一而再、再而三地晃悠他;禾禾在旁边看得眼馋,非要老公也抱着晃荡几下不可。
除了荡秋千,什么“抓泥巴”、“打水仗”、“警察抓小偷”等,老公几乎把他童年时代的种种冒险、试验和幻想全拿来了。往往,禾禾、木木在这些“游戏”中能够提高注意力,从小小的身体里积极地感觉到自我,从而达到发展身心、愉悦精神的目的。
这时候,老公最高兴,禾禾、木木最幸福;而我呢,则是这个家中最骄傲的“公主”和“女皇”!
在我的“授意”和“培养”下,老公表现得还算称职。比如,跟我这个当妈的比起来,他显然特别会玩儿这类“感统游戏”,充分调动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和视觉五个方面的感觉统和能力。千万别小看了小宝宝们,他们好像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要求独立工作玩耍,排斥大人突然间的插入和干涉;自由地选择玩具和玩闹的时间、地点,甚至会把大人摆弄错的地方纠正过来……
父亲给孩子通向世界的路
老公有时很武断,喜欢训人。特别是当儿子们抢东西的时候。我就纠正他:“难道你从你的父辈那里继承了这个缺点,还打算传诸后代。让禾禾、木木长大后也去训自己的子女吗?”
“这是哪里的话?怎么就‘传诸后代了?”老公不解地问。
“可不吗?从小接受了训斥和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同样的习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的后代。”我据理力争。
“那你说该怎么办呢?”老公不服气地反问道:“难道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他们抢下去吗?”
“当然不是。”我咽了口吐沫:“最起码,要耐心一点儿。试着讲讲道理怎么样?”
“道理?对这么点儿的小宝宝讲道理?真是‘天方夜谭!”
“不对。禾禾、木木都是好宝宝,很任调教的,我都试过好几回啦。”我继续说道:“不过,跟小宝宝们讲道理,绝不能够像对大人说话一样。尽可能地通俗一点儿,尽可能地用他们的思维去讲话,怎么样?”
为了鼓励老公,劝他不要灰心丧气,我又引用了弗罗姆的一段话来说明母亲和父亲的不同作用:“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地,是海洋,但父亲却没有这些特征。在第一年里他和孩子很少接触,这时他的重要性不能与母亲相提并论。然而,虽然父亲不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听了这番长篇大论,老公这才转怒为笑。
我不禁叹口气:眼前的这个大男孩儿和身后的两个小男人,何时才能托起我的世界、我的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