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择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等,可以让记叙文如花轿般灵动多姿,熠熠生辉!
如何在记叙文中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呢?首先要了解这些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①记叙文中有了生动的描写,才会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②记叙文中有了抒情,会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如《云南的歌会》《春酒》等文便是例证。③记叙文中有了议论,它会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我的母亲》《海燕》等文的结尾就是范例。
其次是在使用时要自然巧妙。常见有两种方法:
1.首尾式。议论、抒情用在开头,其作用是点明主旨,引起下文。比如中考佳作《我——一道最美的风景》就采用了此种方法来开头:“自己说服自己,是难得的胜利;自己感动自己,是心灵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是一种最美的体验。为自己打造一道美丽的风景,是我们生命的终极。”还可用在结尾,其作用一般是照应开头,深化中心。如“这片竹林已成了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对我有着太多的恩情与启迪。它安慰着我,鼓励着我,告诫着我,让我坚定地走在通往中考、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道上,去夺取那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是2007年荆州市中考佳作《我最好的朋友》一文的结尾,它呼应开头:“从小我便对这片竹林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进入初三后,这种感情更强烈,扪心自问,原来早已把它当作了我最好的朋友。”这样前后呼应,首尾圆合,既能构成文章的整体美,又能点化主旨,妙不可言!
2.穿插式。即议论、抒情穿插在记叙、描写之中,边叙边议,叙议结合。如《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文章抓住托尔斯泰那“黑豹似的目光”细腻描写,通过客人“惊异”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展现出人物的外在风度与内在神韵。不仅如此,作者还在记叙描写之中,进行深刻的议论,由此让读者走进托尔斯泰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灵魂深处的奥妙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倘若以“我家乡的________节”为题作文,同学们一定要重笔描写家乡举办此次盛会的情景,并要叙写自我是以何种心情和举动来参加此次盛会的,或是叙述自我如何关注和支持家乡节日的,要在开头或结尾用议论和抒情来展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这一深刻的思想。写作此文,我们还可以多用描写手法,抓住精彩的片断、生动的场面、典型的形象,以小见大,让家乡的节日盛况与人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传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还可在记叙、描写之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揭示其内在意蕴,在放大“新农村”这一闪光点中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凸显文章的新主题!
【优秀例文】
我家乡的龙舟节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学 李 爽
我的家乡——荆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时逢端午之际,九龙渊龙舟赛场人山人海,巨大的气球高悬,彩旗飞扬,歌声如潮……中国荆州端午龙舟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一艘艘彩船游弋,欢乐的人流载歌载舞,充分展示出荆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人们带入灿烂辉煌氛围之中。
楚国的都城——郢都就位于荆州城北。两千多年前,楚庄王曾在此说过一句名言:“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如今的荆州人,吟咏着前人的名句,心中充满自信与豪迈。
追溯龙舟节的历史,更令人浮想联翩。当年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主张改革内政,触怒了当权者,后被流放,曾一度滞留于荆州的江窦宫,在忧虑含恨中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来,屈原在流放期间,因遭受生活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眼看奸人当道,报国无门,屈原在绝望中愤然投入汩罗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便有了每逢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
暗淡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但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却不能不使人感叹这是《三国演义》中传神之笔,刘备借荆州而成就帝业。从中演绎的诸多故事依旧鲜活地留在人们记忆的深处:单刀赴会的关云长,终因大意失荆州而英雄气短;张翼德横矛长坂桥,大喝一声水倒流;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巧借东风;曹孟德老骥伏枥的雄心,最终破灭在荆州的赤壁之下……真可谓古今多少事,聚藏楚地中!
如今,龙腾虎跃贺盛世,鼓乐笙歌颂太平,龙舟竞技,百舸争流,这不正是荆州人民的精神写照么?荆州人民在荆楚灿烂文化的影响下,正以百倍的信心面对“路漫漫其修远兮”,为家乡的富饶而上下求索。“天下借荆州,荆州借天下”,愿今年的“龙舟节经贸洽谈会”有更加丰硕的成果!
【简评】
本文从龙舟节说起,对荆州文化历史的悠久、博大精深进行了生动的表述;行文切入自然,联想丰富,在生动的说明中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熔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说明家乡的节日不单纯的是纪念屈原的活动,而是成为促进今日荆州发展的一个盛会,有力地表现了作为楚国子孙的自信与豪迈,在文章的立意上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语言流畅,生动优美,引经据典,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指导教师 黄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