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指导

2008-08-23 10:58刘春海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习作评价作文

刘春海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作文对于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甚至于有的学生听到作文就“过敏”。

究其原因比较复杂,现阐述一下个人粗浅的理解:

ヒ弧⒂胙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息息相关

ビ胁簧傺生,一到作文课上,要么愁眉苦脸,不知所措;要么生搬硬套,东拉西扯。究其原因,大多不是囊中羞涩,就是毫无写作欲望,或缺乏对材料的合理编排。

ツ敲矗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积累材料,加强储备。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也是一样,“米”就是作文的材料,作文的内容。再比如盖房子,没有一砖一瓦的积累,又怎么会有高楼大厦的出现呢?这些都说明了积累材料和加强储备的重要性。

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加强阅读,注意知识的积累。书本知识多是人类知识的精华所在,对书本知识的收集,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的至理名言。所以,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只有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才能充实自己的“知识的宝库”。

其次,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走进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认识到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大自然是作文的“宝库”。只有深入实际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善于观察,思考生活现象,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写作文如同蜜蜂采蜜,如果不把蜜蜂放出蜂箱,采得百花,哪来甘甜清香的蜂蜜呢?因此,作为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博采世间万物之“灵光”。才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写作要有奔放的激情为动力,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真情实感,。而激情的迸发来自于兴趣。正如爱因斯坦说得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或强烈的欲望,才能开发出潜在的智慧和能力,才会有敏捷的思路,有灵感,才会使语言的思维得到健康发展。

于是,我就利用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爱动爱玩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给他们讲述一些爱听又喜欢听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的小故事,向他们推荐一些他们爱看又想看的带有科幻性和富有哲理性的书籍,如《未来世界》、《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同时,让他们愉快地动、兴奋地玩,进行游戏、对话、小品、模仿表演等。设计续写、改写、扩写等片断练习。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一旦他们的作文稍有成就,我便给予及时的鼓励,以保持他们饱满的激情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为之努力的信心和勇气。使这燃起的火花不再慢慢的熄灭。

3.教师“下水”,师生“竞赛”。教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地论述,这就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怎样布局、遣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诚如斯言!教师“下水”指导学生作文,一是不但使教师切实不忘作文甘苦,而且由于经常“下水”,还可使教师的“老刀不老”,具有进取性;二是可给学生起表率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教师并非是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具有求实性;三是可以使学生怀着敢跟老师争高低的心理来饶有兴趣地写作文,具有启发性;四是教师身临其境,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讲评作文的主动权,具有权威性。为使同学过好写读后感(观后感)这一关,我用过“现场练兵”——结合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机会,要求同学们看完电影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观后感,同时我也声明“下水”作文,和同学们一道探讨、交流,以便提高。任务完成后,我针对同学们的作文情况,既讲了他们从立意、选材到组织、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也讲了自己在这几方面的情况,还将文章读给他们听。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辅导,那些原来怕写作文的同学不怕了,原来不感兴趣的同学则兴趣大发,而原来写作基础好的同学,更是突飞猛进了。

二、与写作的指导者——语文教师有关

1.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有据可寻”。

作文要开放、灵活、多样,并不是不要教师的引导。如果一上课老师把作文的方向给了学生,马上把自由的空间全部给学生让其自己把握,学生也会觉得无从下手,难以落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合理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作文教学《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时,我在课前把课本上的图画进行了复印、放大悬挂在教室前面。

引导1:让学生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并板书)

ヒ导2:请学生说说在你的心目中森林应该是什么样子?

ヒ导3:出示老师电脑上画的美丽的森林图,让学生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ヒ导4:为什么图中的森林会是这个样子的?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尽量说得具体、生动。

ヒ导5: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发生到发展到结束),把我们说的优美的句子连成一段话,可先指名试试,然后教师范说,学生间互说。

引导6:过渡。同学们认为老师的画中的森林很美,我相信你们此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快用你的笔告诉老师吧!可以用上你那优美的词语,也可以用上你那优美的句子,题目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定。

教学《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有这六部分的引导,学生将不再无话可说,将不再东拉西扯,代替它们的将是有话可说,有据可寻,有序可依,这不是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吗?

2.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

所谓大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童趣。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听世界,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三、教师要注重多种评价机制的运用,让学生“口服心服”

ピ谙衷谧魑慕萄е校应引进多种形式的参与评价机制,把写作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的过程。宜采取的方式如下:

1.学生自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写作评价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就是让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写作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写作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但在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前,教师要授人以“渔”,“渔”包括了①修改符号的用法。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的习惯,不乱涂乱改,从小处着手。删除、替换、添加、调换这四个基本的修改符号的用法要教给学生,并举例讲解。②自改的方法。改什么呢?学生没底。不知道改什么,学生就会盲目乱改。我让他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改错别字、标点、语句不通顺之处;b.看内容是否围绕本次作文的要求写,有无紧扣中心或题目;c.有无适当分段;d.改时适当加入好词佳句。这样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批改能力,有利于自改后进一步的提高。怎么改?步骤如下:a.大声地用笔点着字读一遍,边读边找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病句,用修改符号改正;b.默读一遍,看全文语句有无围绕中心写,如无围绕中心写则改正或删除,适当加入好词佳句;c.再读一遍,看分段是否恰当,能否读得通顺、流畅。经此三读,学生运用了视觉、听觉和语感去修改一篇文章,哪怕对文章只字未改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学生互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打破师生单向的交流形式,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向的开放的活动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交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写作评价亦应如此。开展这种活动,使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包容,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集体评议。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文章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这种做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写作评价的需要。还可以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想法,也可以谈自己对文章的意见,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质疑,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样大家的思路就宽了,习作水平提高也就更快了。

总之,写作教学指导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多感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评价,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吧!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甭心舷乇汲钦蚪泡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评价作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