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纺织之都”:以产业升级促城市转型

2008-08-16 08:51曹世功
资治文摘 2008年8期
关键词:大邱纺织业纺织

曹世功

大邱市位于韩国东南部的庆尚北道境内,面积约884平方公里,人口约251万,是韩国六大直辖市之一。

成败皆因规模

大邱自古养蚕业盛行,是麻和绢丝手工纺织的中心地带。在20世纪50年代初,韩国将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厂分布在庆尚北道,其中63.8%集中在大邱。大邱逐渐成为大规模、以先进设备和技术装备起来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纺织之都”成了大邱市的别称。

大邱从纺织业起家,以纺织业支撑门户,但大邱的衰落恰恰也源自纺织业。1974年,正当大邱纺织业长足发展之际,第一次国际石油危机爆发,使纺织业高涨的景气骤然变冷。原油价格上涨引起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进口国的订单减少,导致产品价格猛跌,库存增加,工厂开工率下降。最终大邱纺织业虽然借助景气高涨时期积累的家底,加上政府采取紧急扶持政策,算是渡过了难关,但业内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主要是:技术工人不足,技术水平低下;设备老化,准备设施及加工整理设施缺乏;生产规模零散,设施布局及生产工艺不配套;劳动条件改善迟缓,工资制度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是阻碍纺织业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但是,在多种因素制约下,当时未能采取根本性对策;特别是石油危机高潮过后,出现了涤纶需求陡然高涨的形势,结果冲淡了对危机治理的关注,非但未能进行结构调整,反倒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导致产量过剩,成为制约纺织业发展的一大隐患。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使大邱纺织业再受重创,进一步暴露了纺织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即: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和出口扩大,忽视内延发展和技术创新,导致产品结构停留在低附加价值阶段难以提升。而当后发国家同样以低成本为手段,展开大批量廉价产品出口攻势时,大邱纺织品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大邱纺织业遭到又一次致命打击。实际上,由于未能适应世界纺织品市场小批量、高功能、多样化需求变化,及时进行结构调整,仍然安于以规模为主的“竞争”,自1994年起,大邱、庆尚北道地区的纺织企业就陆续倒闭,仅1994年就有近百家企业关门。

结构调整的迟延严重阻碍了大邱纺织业产品多样化、质量高级化和出口市场多边化进展,导致竞争力整体下滑。纺织业作为大邱的支柱产业,其衰落必然引起地区经济滑坡。1998年以后,全国各市、道人均GDP比较中,大邱连续6年倒数第一,年均经济增长率也是全国最末位。大邱也失去了对外资的吸引力,1997年以后的8年里,外国对大邱直接投资仅3.84亿美元,同样是全国最末位。

升级传统产业

大邱市在三次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猛醒过来,根据对国际产业现实变化的认识,大邱市把城市发展战略转型的第一步确定为实行传统产业即纺织业的升级换代上。

做出这一决策,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纺织业作为大邱市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奠定了比较厚实的硬、软件基础,并且在世界纺织业已经获得一定的名声。二是从世界纺织业的现状和趋势看,纺织、服装业完全不是“夕阳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如果与尖端技术结合,就会变成高附加值,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为加快促进纺织产业升级,大邱市1998年制定了《大邱、庆北地区纤维产业培育方案》,提出了著名的“米兰计划”,即要让大邱在服装和技术上分别达到意大利和德国的水平,使韩国跻身世界纤维和服装大国的行列。“米兰计划”的核心是全力加强技术研发,占领纺织和服装产业的尖端技术高地。

推进上述计划,大邱市决定共计投资1977亿韩元,其中980亿韩元投向技术研发,415亿韩元用于改善产业结构的设备融资支援;另外,企业技术研发服务、基础设施改善和人才培养的投资分别为329亿、198亿和55亿韩元。

“米兰计划”给大邱纺织、服装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艰苦努力,大邱纺织工业园区昔日破败的景象逐步改观,现代化的纺织工业园区的面貌正在显现。由于技术研发和技术革新的加快实施,产业结构和产品技术、质量竞争力显著提升,高附加值、新面料接连诞生,带动了出口扩大。大邱市市长金范一说,由于努力推“米兰计划”,2007年纺织品出口额增加11%,这是多年来少见的。

建设“创新城市”

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大邱把城市转型重点放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其核心是全力培育新型尖端技术产业。

大邱市这一选择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是大邱作为韩国东南部的中心城市,经过多年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纺织业无论产值和出口的比重都大大下降,因此,传统纺织业已不再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

二是现代城市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尖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约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大邱初高中教育水平全国一流,拥有优秀高等教育体系。其地处京釜交通大动脉的枢纽,周边有浦项、昌源、蔚山等几大工业基地支撑。这些都是发展现代尖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有利条件。

为振兴尖端技术产业,大邱市拟把IT(通信技术)、BT(健康技术)、NT(纳米技术)三大产业作为“未来成长动力产业”重点加以培育。在IT和数字电子技术方面,计划自2007年至2011年总投资1749亿韩元,集中发展手机终端、显示屏、新一代电脑及U-Safety等产业,并建设大邱e-valley,大邱庆北科技研究院、公寓型数码电子零部件园区以及东大邱风险产业投资园区等。

在BT产业技术方面,预计自2007年至2013年共投资1611亿韩元,重点培育运用尖端技术的生物韩医处方治疗产业、现代医疗产业,包括建设老年康复中心和健康产业化中心等。

在NT产业方面,计划投资106亿韩元,重点投向纳米融合技术研发,力求将其培育为主力产业。目前纳米零部件实用技术中心已经竣工,核心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正在加紧进行。另外,智能型汽车零部件、机器人以及机械、金属、航空零部件产业也是扶持重点。

知识基础产业也被作为实现城市转型的核心产业。大邱市计划根据政府的知识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通过扩大税收和财政支援,加快其发展速度。具体包括:建设知识基础产业综合园区、知识产业经济特区、软件产业中心;同时决定集中投资发展游戏、动画、服装设计、音像等文化产业和会展产业。

2007年底,大邱和庆北地区被政府指定为“经济自由区”,在企业经营和吸引外资方面享有税收等多种优惠。大邱市市长金范一说:“大邱市正在恢复生气”,他强调:“培育尖端产业,大邱必须拼死地努力。”

转型任重道远

大邱的城市转型工程,自上世纪90年代末正式起步,迄今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看来仍然任重而道远。仅以纺织产业为例:由于战略产业培育计划未能真正落实,导致生产继续萎缩。作为主力的喷射式织机,1998年尚在运转的约有5万至6万台,2005年骤减至1.5万台,最近八九年里减少75%左右。这些织机绝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购置的,早已超过使用年限,设备老化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并且维护费用上升,5年之内大部分必须废弃。出于效益考虑,不少企业把织机处理到他国,但打算购置新型织机的企业很少。纺织厂商和专家要求政府重新检讨产业升级计划。

城市转型无法一蹴而就。大邱城市转型面临诸多困难因素。一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包袱沉重,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是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工程浩大,需要庞大财源,资金投入成为最大瓶颈。例如“米兰计划”当初计划总投入3000亿韩元,其中仅国家财政拨款700亿韩元到位,吸收民资的计划5年过去仍未得到落实,致使第一期工程结束时进度才完成计划的18%。三是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引外资,但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改善进展迟缓,对吸引外资形成制约;对外宣传不足,也影响海外对大邱的了解。四是城市整体转型必须由中央、地方和民间企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其中中央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央要把地方城市转型纳入国家规划、整体推进,除了宏观布局、财源保证外,尤需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

尽管未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仍然艰难曲折,但是,大邱市市长金范一表示,不实行转型,大邱就会成为“绝望的城市”,失去生气和活路。目前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确定,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摘自中国经济网2008年5月7日)

猜你喜欢
大邱纺织业纺织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无人驾驶
曲轩作品
透过世纪之窗再看中国南通纺织业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大邱发现韩国旅游新魅力
营改增对纺织业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