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

2008-08-05 02:01韦子坚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精神教学模式

韦子坚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教育不再仅仅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单纯重视知识的灌输,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基于“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致力于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立足于教学实际,把传授知识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破除创新的神秘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摈弃传统的“三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尝试发现型,自学探究型,引导探索型等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尝试指导法、效果回授法、引导发现法、启研法、尝试教学法、纲要信号法、自学辅导法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在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专题讲座、数学知识宣传、数学问题研讨、社会问题调查等.

3.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开心的课堂,轻松的学习,没有偏爱,没有歧视,没有语言暴力.这是学生想要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我们就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学过程中要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②发扬教学民主.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精神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拿出精神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