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波
1971年春,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是“文革”以后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正是在这次世乒赛上,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打开了中美外交的新局面。
一、“乒乓外交”
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比较严峻,中苏对峙,苏联大兵压境;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一些政界人士仍频频表示不放弃对台湾的支持;且中日尚无外交关系,日本右翼势力反华活动猖獗。但日本乒乓球协会却非常希望中国参加,因为当时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乒乓球运动强国,如果没有中国参加,他们觉得会很没面子。所以日本桌球(即乒乓球)协会主席后藤甲二曾亲自来中国洽谈此事。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有些领导同志不主张参加第三十一届世乒赛。但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认为不但应该去,而且不得用苛刻条件回复日方代表,并专门就此事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长信,详细陈述参加这届世乒赛的重大意义,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同意。1月29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同参加起草中日乒乓球协会会谈纪要的工作人员谈话,对会谈纪要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后藤甲二是日本桌球协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这次他专程来华邀请中国派团参加世乒赛,并在作为两国乒乓球协会会谈基础的文本中,明确提出应当遵守“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即反对“两个中国”、争取恢复邦交、促进中日友好)。但会谈时,中方代表坚持要把台湾问题写入纪要,并主张将“三原则”的文字放在纪要的第一条。当时中日邦交还未正常化,且日本国内情况也比较复杂,这使得后藤感到比较为难,希望中方能理解他的处境。由于双方相持不下,纪要一时难以定稿。周恩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纠正了中方会谈人员的有些做法,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中日乒乓球协会会谈纪要于2月l曰在北京正式签字。
3月中旬,中国乒乓球队各项参赛工作准备就绪。14日晚,周恩来在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听取关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赴日参赛问题的汇报。当时,体委内部又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而且不赞成去的还占多数,理由是:国外多股敌对势力都试图破坏中国队参赛,如果去了,则有很大的危险性。周恩来耐心地阐明了派队参赛的重大意义,并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我方参赛的有利条件,并当场给毛泽东写报告,提出此次出国比赛,已成为一场严峻的国际政治斗争。我方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即使输了也不要紧,可以在政治上赢得主动。15日,毛泽东的批示传到体委:“照办”。
3月28日,中国乒乓球队如期赴日参赛,并在比赛过程中连获4项冠军,此举强烈地震撼了世界乒坛。在比赛期间,与世界体育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运动员遵照毛泽东、周恩来倡导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广泛开展“乒乓外交”。中国运动员的高超球艺和友好态度深深影响了各国运动员、日本各界人士和各国记者。在此期间,庄则栋、林慧卿等优秀队员与西方国家运动员进行了广泛的友好切磋,但唯独不曾与美国运动员正面接触。
一次,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等主动上前跟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第二天,日本三大媒体———《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全部是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图文并茂地炒作。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悄然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对峙的政治僵局。
二、庄则栋与科恩
有关庄则栋和科恩的意外结交与中美两国关系的微妙变化,过去流传很多说法。央视《新闻会客厅》节目2006年4月19日曾播放过对庄则栋的专访,在此节录部分如下:
……
主持人:当时科恩训练结束之后,怎么会错上了中国队的班车?
庄则栋:那天,送中国队队员从训练馆去体育馆大巴即将开动时,一名美国运动员突然上了中国代表团的车,当时所有的中国队员都非常惊讶。
主持人:怎么意识到他是美国人的?
庄则栋:他刚上来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上车的时候是面对着大家,一看满车都是中国人,就回头转身,这时车门已经关上了。就这一转身,大家都非常清楚地看见了他背后的“USA”英文字样。
主持人:当时中国和美国应该说没有任何的交往,突然上来一个美国人,车上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吗?
庄则栋:当时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全车人一片沉默,显得很尴尬。
主持人:当时不跟美国人说话,大家都是一种习惯了,像您说的,为什么这时候您的脑子会转了一下呢?
庄则栋:我当时坐在车的最后边,我一看他上来了,也没什么人理他,所以当时我就想,要不要去理理他,你说,来到中国的车上谁都不去理他,我想,好像不大好。
主持人:当时同车的队友,有没有看出来您有这个意思?
庄则栋:当时我刚一迈步,同车的队友就喊我:小庄,你干嘛去?我说:跟美国人聊聊去。当时同志们就劝我:别去,别惹事儿,别理他。当时我跟同车的队友说:他只是个运动员,又不是决定政策的人。我过去以后,就让翻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叫哥伦·科恩。我当时就通过翻译对他讲,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是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为了表达我们对美国人民和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个礼物做纪念。
主持人:他惊讶吗?
庄则栋:他不但特别惊讶,而且特别的高兴,马上就把我送给他的纪念品收了。翻译问他:你知道送你礼物的人是谁吗?他说:知道。他就是世界冠军庄则栋。说完以后,还祝我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接触交谈也就那么五分钟,车就到了比赛的场地。
主持人:车到了地方后,你们下车就再见?
庄则栋:不是,当时车门一打开:咦?怎么从中国队班车上下来个美国人?还拿着中国运动员送给他的礼物?现场的记者“哗”一下就围过来啦。
……
赛场外的这则新闻比场内的输赢更加引人注目,在中美关系异常敏感的七十年代,两个国家的运动员站在一起,这本身就足以引发国际舆论的揣测。第二天,日本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登出了庄则栋与科恩的合影,并配以大幅标题:中美接近。这在当时成了压过赛事的重大新闻。
……
主持人:听说这事儿过去没几天,美国队就跑到中国队驻地,要求中国邀请他们访华。这和您跟科恩的交往有关系吗?
庄则栋:应该说有关系。这件事儿之后,运动员通过几天的友好接触,在日参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居然向中方提出了访华的请求。
当时,中美之间正处于冷战状态,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要求已远远超出普通的体育交往,当时谁也不敢答应,也没人敢作这个主。于是,我们立即把美国乒乓球队请求访华的这个新情况向国内作了汇报。
……
三、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曲折经历
4月3日,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就美国队访华问题写报告给周恩来,认为目前时机不成熟,不应该邀请。4日,周恩来将加注了同意外交部意见的报告送毛泽东审批。毛泽东接到这份报告后斟酌了两日,才将大致同意周恩来意见的批复退给外交部。
这天下午4时30分,中国代表团接到了外交部的指示:“可以告诉美国队,现在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相信今后会有机会,可留下他们的通信地址”。而此时,中美两国运动员密切接触的消息已经在当地传播开来,引起了西方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
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在翻阅西方媒体对庄则栋同美国运动员科恩接触的报道后,立即指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同国内的电话联系由每天2次增加到4次,以便及时掌握动态。
4月4日深夜,毛泽东考虑再三后,还是觉得应该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为尼克松或者他的特使来北京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是打破中美政治僵局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于是他立即做出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决定,让秘书王海容当即通知周恩来总理。
第二天一早,周总理告知外交部,由外交部电话通知中国世乒赛代表团长赵正洪,要他正式向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发出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在惊喜中欣然接受了中方的邀请。当中国代表团负责人对新闻界宣布这一消息时,立即引起轰动,日本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登这一重大消息。媒体盛传: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已远远超过三十一届世乒赛本身。当晚,周恩来向出席全国旅游和援外工作会议的代表们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展开了新的外交攻势,首先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如约来到北京。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待正式来访的美国体育代表团。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他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好客、谦逊和睿智的风度,亲切和蔼的笑容,诚挚友好的谈话,给第一次来到这块被认作“神秘国土”的美国人以深刻印象,并且引起全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1971年春天的“乒乓外交”,使中美两国长期对峙的政治关系开始解冻,并相继获得突破性进展。当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了进一步的铺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华,两国首脑直接会晤,中美关系日趋改善。在此基础上,1979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馆)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