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凯 张 矛
如今,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论证是否有必要进行实验教学,而是不断探索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避免实验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为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搞清各自的优势,为实现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一、实验教学的几种模式
1.沙盘模拟类实验
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是围绕着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过程而设计的,它浓缩了企业各个管理职能环节的决策过程,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内容。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分为几个经营周期进行,在每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后,学生对企业决策所产生的业绩进行盘点与总结,反思决策的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
在沙盘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根据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作出投入—转换—产出等决策。为了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学生不仅需要整合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而且相互间还要展开深入的研讨辩论,直至达成共识。不同学生组成的模拟企业之间始终处于竞争的态势,虽然面对的是相同的市场信息和平等的机会,但由于决策差异,最终会导致不同的经营效果。通过竞争比较,学生们在分享成功的同时,也看到了与其他团队之间的差距,获得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层次的领会与感悟。此外,学生们从中还可以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整合知识的重要性。
2.软件模拟类实验
软件模拟实验教学是以计算机为载体,将实际业务单位的微观经济管理活动移植转换成专门用于实验教学的软件,通过让学生亲身操作教学软件,熟悉和掌握实际业务规范及业务流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软件模拟实验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硬件平台,利用经管类教学版软件脱胎于其实际业务版的优势,可以在模拟过程中经历经济管理的全部业务流程,了解和弄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学生在进行模拟活动时根据教学安排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计算机可进入不同的界面,深入到经济和管理部门的幕后,切实感受经济管理类业务的常规做法及各业务职能相互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操作模拟软件,能真正体验现代化、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活动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规范。由于软件模拟教学平台通常是以目前国内各行业实际业务系统为参照,因此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经济管理活动的实际,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控制安排下逐步实现训练的目标要求,从中获得真实的感性认识。正因为有如此优势,软件模拟实验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最主要的实验教学模式。
3.手工操作类实验
手工操作类实验教学是根据经济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将一些需要手工完成的任务作为实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训练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这类课程的组织一般是分成几个训练单元或项目,由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实际经济管理业务的规范和要求,通过由简到繁地反复训练,使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目的。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上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手工操作类实验大体上分为两大内容:一是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科系或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会计业务、银行业务、税务征管工作等,都有着大量的手工作业的要求和内容;二是与个人工作效率相关的、更具广泛性的内容,比如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办公条件自动化的环境,都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效地发挥各种先进设备的效用。
因为手工操作模式简便易行,而且都是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会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缩短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迅速上手的能力。目前,北京工商大学就开设了包括会计做账、办公自动化、银行柜台业务、纳税与税收征管等手工操作训练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训练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表现出色,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经济管理信息处理类实验
经济管理信息处理类实验是让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或手段,对来源不同的经济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和分析,经过思考而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据此作出正确决策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在这类实验课上,经济管理信息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教师提供的经过精心组织编辑的案例、数据、图表等;二是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等获得的相关信息资源。学生通过具体化、对象化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探索、思考的磨炼,从中体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运行要求,从而深化对经济管理理论的认识,最终达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业务中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政府部门等组织所积累和需要处理的数据日益增多,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和一般动手能力显然还不够,还要具备处理大量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及决策的能力。如金融业中对银行信贷的风险评级、证券期货等的投资分析、营销研究中对目标市场的定位和细分等。只有经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才能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对信息和技术图形等的分析,对经济技术指标的未来趋势进行研判,最后作出决策。因此,信息处理实验教学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其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实验,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5.现场仿真类实验
现场仿真类实验是一种在真情实景式的环境中,让学生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互动式训练模式,它使学生熟悉相关业务之间是如何展开的。现场仿真类实验强调从形式上营造一种贴近现实的实习氛围,也就是说要根据经济管理活动的实际来进行现场环境的布置。由于现场模拟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再现经济管理的实际,因此,它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容易使学生心理上形成认同感,同时,在行为方面也容易很快进入角色,这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适应性对于学生从实习场所向真正的工作现场过渡是大有裨益的。
二、几类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局限性及适用性
上述各类实验教学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局限性和适用性。沙盘模拟实验的最大优势是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互动性、综合性和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不能使学生深入到具体业务的细节,整个实验的理论深度还略显不足。软件模拟类实验的最大优势是实验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可控性,实验训练过程中不仅可随时输入重要的知识点,而且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实验进度、成绩等实施管理或监控,但学生缺乏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规范,考虑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不够,难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类课程更适用于培养学生掌握具体业务或业务流程的能力。手工操作类实验的最大优势是以动手干为主、以讲为辅,少说多练,强调实用,侧重训练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局限性则是理论的支持相对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因此,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业务技能。经济管理信息处理类实验的优势是实战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极强,但学生不能深入具体业务和流程,不能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只是侧重对信息的处理,因此,此类实验更适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信息处理进行决策的能力。现场仿真类实验最大优势是仿真性、互动性和跨专业性相结合,局限性则是对业务活动的具体细节深入不够,理论知识的支持跨度较大,因此,此类实验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广泛业务流程间联系的能力和处理日常经济管理业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实验教学模式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各自又存在局限性,仅依赖其中某一类实验教学模式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只有结合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实验教学模式,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决策优化能力以及适应岗位能力的目标的要求。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