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彩 荷
玩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通过玩,可以启发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创造力,那么动物呢,它们玩耍吗?答案是肯定的,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动物也是玩耍的高手,甚至有些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和我们最亲近的狗,就是一个玩耍的高手,每当我们带着它散步时,它就会在你的前前后后跑来跑去,并且时常摆出前腿微曲,臀部后翘的姿势,不停地摇动尾巴,好像在告诉你:来吧,我在这里呢,和我一起玩儿吧。
和人类相似的大猩猩,每当它要玩耍时,就面带微笑的表情,发出轻微的“咕咕”声;而狒狒则更有趣,它会两眼望着你,上肢微缩,做出要玩耍的表情。据刊登在最新的《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玩耍,每个动物都有几十种不同的“表情”信号,多的有上百种,它们常常以此来吸引同伴的注意力,并和同伴同娱同乐。
如果你细心,你就会发现,猫科动物是玩耍的高手,它们饱食后,经常互相追逐、摔跤、抢夺,或是戏耍一个小动物,直到累得气喘吁吁才停止;一些鸟儿也是玩耍高手,比如成双成对的燕子,经常在空中,在水面上,互相追逐,互相嬉戏;而离我们最近的记忆深刻的动物玩耍,非猴子莫属了,在动物园里,想必你会看到猴子,常常是你追我赶,你跳我爬,玩得不亦乐乎。
但,玩也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乐极生悲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据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动物玩耍在消耗脂肪的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危险。动物在玩耍时,因不慎受伤流血、骨折瘸腿更是家常便饭,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
在科学家对西伯利亚野羊的种群数量跟踪研究中发现,大约有1/4的野羊在玩耍时不慎受伤,这当中有一部分因肌肉受伤而不再敏捷,更有一部分是骨折成了“残兵”,这些受伤的野羊,最终成了那些虎视眈眈的食肉动物的“盘中美餐”。
有的动物则是在玩耍的时候,因注意力不集中,对眼前的危险浑然不觉,比如马林鱼,有约30%在玩耍时丢命。海豹是游泳高手,速度奇快,不易被捕食。但每年有大量的海豹死亡,经过研究才发现,海豹致命的死因竟是因为玩耍。
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玩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玩耍是动物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其重要性就像人类的睡眠一样,不可或缺。
玩耍是重要的生存技能
科学家布朗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动物玩耍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演练。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玩耍方式。
老虎、狼、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在刚出生不久,就接受父母的“特训”,练习伏击、突袭,练习短跑,为了提高它们的技能,它们的父母甚至抓来小动物进行“实弹演练”,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捕食的技能。
对于一些弱小的食草动物,它们一出生,父母就训练它们不规则的短跑,训练它们互相追逐跳跃,训练它们急速转弯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些技巧将成为它们日后逃生的法宝。
在细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不仅不同的物种玩耍不同,在同一种类中,雄性和雌性的玩耍也不相同。因雄性动物地位的特殊性——统领种群或是抵御外来的侵略,决定了它们的玩耍也有很强的攻击性。
例如,公羊,它们经常玩儿具有排他性的互相攻击,甚至是用脑袋互相顶撞的游戏,为它们日后争夺配偶进行演练。雌性的猴子,从小就和妈妈玩儿梳理皮毛的游戏,为日后做妈妈而准备着;而雄性猴子,则更喜欢拳击、摔跤的游戏,为其日后抵御外来侵略而练习“看家本领”。
除了这些,聪明的动物们还进行着“特种兵”似的演练,以此来应对“突发事件”。科学家对西伯利亚野羊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它们栖息生长在地势平坦、水草鲜美的平原,但它们却经常在地势险恶的地方玩耍,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极限地带玩耍,有助于提高体能,提高生理极限,这无形中提高了它们逃生的几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它们临危不乱的能力,当大难来临的时候,从容应对。
玩耍是“大腦的食物”
玩耍有助于大脑发育,玩耍对大脑的锻炼就像举重锻炼肌肉一样,因此,有科学家甚至将玩儿称作“大脑的食物”。而且,动物的智商和玩耍的时间成正比。海豚就是一个典型的善解人意的玩耍高手,大部分时间在玩耍中度过,即使捕食的时候也在玩耍;黑猩猩的玩耍时间大于其他猿类。现在你知道它们聪明的原因了吧。当然,最会玩儿的,非我们人类莫属了。
科学家把最典型的三种动物袋鼠、树袋熊、和袋熊放在一起,研究发现,喜欢玩耍的袋鼠脑容量高于不喜欢玩耍的树袋熊的脑容量,而且喜欢玩耍的动物,更为活泼、更招人喜爱,它们的大脑也更发达。
研究发现,有袋动物的脑容量会随着睡眠的增加而减少,树袋熊一天要睡近20个小时,它们玩得很少,因此它们的脑容量也很小。
那么玩耍是怎么促进大脑发育的呢,研究发现:小动物刚出生时,因活动量小,链接其大脑细胞之间的神经是过剩的,如果这些过剩的神经不被使用,就会慢慢退化,而动物玩耍时,其各个器官和神经都被调动了起来,大脑需要更多的能量,这无形中锻炼了脑神经链接,大脑就在“玩儿”的刺激下,越来越发达,脑容量也相对增大。
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越来越多“玩儿”的秘密将被我们知晓,但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探究,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