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 子
2007年11月10日,从香港传出的一条消息让舆论一片哗然: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江苏籍博士生葛炜炜在宿舍上吊自杀。这位有着“化学神童”美誉的阳光青年,怎么会自杀呢?
为了解事情真相,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葛炜炜的父母、同学,并通过葛炜炜香港科大的好友、老师,进行了深入调查。
赴港读博,化学神童前途光明
葛炜炜1980年出生在江苏通州一个普通农家。高三那年,葛炜炜一举夺得全国化学奥赛一等奖,被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本硕连读的大学生,一时间被人们称为化学神童。
葛炜炜在大学全面发展,各种奖学金被他包揽在怀中。
葛炜炜在读研究生时,思想出现了一些波动。为供葛炜炜读书,葛家在村里是最穷的,葛炜炜想早点毕业挣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当时留学风行,一些同学纷纷跨进世界名校,不甘人后的葛炜炜心里也像打翻了五味瓶。
当葛炜炜在这两种想法中摇摆时,一心希望孩子成才的葛国华夫妇极力支持儿子留学。葛炜炜研究生毕业时,通过了托福考试,美国五所名牌大学向葛炜炜伸出了橄榄枝。就在这时,香港科技大学到南京大学招生,他们相中了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葛炜炜,为了吸引他,香港科大还开出了每月一万五千元的奖学金。
就这样,葛炜炜选择了就读香港科大的化学博士。在父母饱含期待的眼神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葛炜炜跨过罗湖海关。
学业艰难,打击接二连三
开学不久,葛炜炜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香港学生之间都用粤语交流,不能自由交流让他觉得很不自在。
让葛炜炜感到不一样的还有香港科大的博士管理制度。科大对博士生的要求有几条“硬杠杠”:要想博士毕业,必须在国际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在SCI上发表两篇论文,所撰写的博士论文必须是独创。大多数博士并不能在3年内完成“硬杠杠”,有的人甚至读了10年也无法博士毕业。
博士一年级的课程相对轻松,这段时间主要是跟随导师做实验,寻找论文方向。葛炜炜的博士生导师对他以前取得的成就非常赞赏,导师的看重,让葛炜炜的心情开朗起来,开始全身心融入香港,他参加学校社团,并利用自己的足球特长,在学校成立足球俱乐部并亲自担任主席。葛炜炜在科大BBS上发表描写足球比赛的文章,还被评为征文一等奖。
在这种惬意的生活中,一个香港女孩走进了葛炜炜的生活。她叫阮媛萁,是科大化学系的硕士研究生,为了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她常来找葛炜炜,俩人很快就热恋起来。
然而,葛炜炜很快就感觉到了来自学业上的压力。葛炜炜的博士课程,绝大多数都要求在实验室完成,而葛炜炜跑出去踢球或者约会。为此,他没少挨导师的批评。而葛炜炜费尽心思撰写的3篇科研论文,都被学校要求的国际期刊退了回来。葛炜炜心里郁闷极了。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进入二年级,就要向导师提交博士论文选题了。葛炜炜费尽心思,好不容易通过了论文选题。然而,就在葛炜炜准备了半年,论文已经写了三分之一时,导师突然通知葛炜炜不要再写这个选题了。原来,导师在美国开会期间,在最新出版的期刊上发现了其他人写的选题类似的论文,按照博士论文独创的要求,别人已经写过的论文,就不允许再写。半年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葛炜炜整整郁闷了一个星期。
接下来,葛炜炜接连报了多个博士论文选题,都没有获得通过,这种失败一直延续到二年级结束。这时,导师开始沉不住气了,他开始批评葛炜炜不用心思钻研,还表示要取消他的獎学金。导师生气是有原因的,在香港科大,校方对导师规定,如果导师所带的博士生有一半在五年内不能毕业,就由教授降为副教授。如果博士生全部不能在五年内毕业,导师就要被辞退。因此,导师也把压力转到学生身上,而转嫁的方式是奖学金,博士生的奖学金掌握在导师手中。
为了保住奖学金,葛炜炜放弃一切与学业无关的事情,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对于这段生活,葛炜炜在博客中记下了心路历程:“我是否太急切了,或者说太功利了?使得我自己变成了一个看不见春天的盲人?……我当然知道成功需要付出,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就应该放弃生活的其他部分?在我放弃了春天的同时,春天也放弃了我。”
然而,就在葛炜炜还没有放弃努力的时候,导师放弃了他。在数次博士论文选题没有通过后,导师取消了葛炜炜的奖学金。在获悉葛炜炜被取消奖学金,无法正常毕业后,阮媛萁对葛炜炜的态度也明显冷淡了下来,最后,她毅然和葛炜炜分手。
命陨香江,高处不胜寒
葛炜炜失恋后,同学和导师就发现他的行为乖张起来。人整天神情恍惚,也特别容易暴躁。在他的博客中,葛炜炜透露了自己的心迹:“老天似乎已经习惯了给我当头一棒,导师的批评,杂志的退稿,实验的失败,感情的离去,总是不期而至,给我迎头痛击。”爱情的失利就像导火索,将葛炜炜所有的愤懑、孤独和抑郁一下子集中爆发了出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11月6日,葛炜炜的导师突然告诉手下的博士研究生,他准备离开香港科大去美国任教。对学生的未来,导师说:“你们可以投靠别的导师或者跟我去美国。要不然,就自己去找工作吧!”去美国,意味着在香港科大这几年的时间白白浪费,还需要再读个五六年;转个别的研究方向的导师,不会有人接收他们;找工作,可他们没有拿到学位。葛炜炜的同学看到大势已去,纷纷托家里的关系转行。
最后,葛炜炜打电话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葛父认为葛炜炜去美国从头再来太花时间了。葛父的观念更倾向于让葛炜炜早点工作,“先成家后立业”。葛炜炜开始去找工作。
葛炜炜中意的跨国集团、大型研究所,都要求有博士文凭。葛炜炜只好放低要求,可命运常常充满了戏剧性,葛炜炜向深圳一家合资集团应聘一个实验室管理员的职位,哪曾想到部门主管竟是南京大学的师弟,他没有想到葛炜炜会谋求这个职位,给葛炜炜打去电话说:“师兄,要是你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千万不要为了钱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啊,我们南京大学化学系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都要拿你当榜样讲。你可是我们南京大学的一面旗帜啊。”
接到师弟的电话,葛炜炜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只有跟随导师去美国继续读博士。然而,葛炜炜找工作期间,导师已经办妥手续去了美国,导师留给葛炜炜的最后一句话是:“你退学吧!”
让一个曾经获得全国化学奥赛一等奖、保送重点大学实验班、被香港科技大学免试录取的化学神童退学?葛炜炜的精神压力到了极点。
在极端的痛苦抑郁中,2007年9月,葛炜炜开始在宿舍整理东西,他将自己的书籍送给师弟师妹,将存款取出寄给父母。从10月16日开始,葛炜炜开始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写博客,记录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任何人都不愿见。
2007年11月10日晚上,葛炜炜的一名球友到宿舍找他,但拍门良久无人应答,于是向宿舍管理员求助。当管理员用备用钥匙打开葛炜炜的房门后,惊讶地发现葛炜炜已在电扇上上吊了。
葛炜炜死后,许多在香港读博士的内地学生也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评论,他们认为:学业的压力,现实的残酷,换成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大都会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解脱。作为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我们能深刻体味那种莫名的压力,这种生活在内地根本无法想象。
广东一所实验中学的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年至2007年,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增长了约3.7倍。目前在港高校就读的非本地生中,来自内地的学生占80%以上。但是选择香港,等于选择比内地高校更多的挑战,因此,要选择香港高校首先要问自己能否适应独立的生活。他还强调个人的“开放度”问题,面对完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价值观,个人是否有能力把心扉敞开,去与其他人交朋友,主动融入当中,在决心考取香港高校前,要对自己进行心理测验,是否有充足的“阳光”,能够对抗挫折和压力。最后,在决定求学香港前,一定要多向“过来人”了解香港的教育制度,做足包括物质和心理的准备,放下包袱开展新的求学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