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你也许,根本没听说过萧飒。她十七岁,便以“文学天才少女”的姿态成名,作品三次入选台湾《年度小说选》,分别是1978年、1980年和1982年——那一年,你出生了吗?
你很可能,知道杨惠珊,即使你没看过她演的《玉卿嫂》。我曾经与美国朋友坐在国贸里的星巴克聊天,他自称略谙中文,我信手一指对面的招牌,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念出一个“工”字,浅蓝眸子极其无辜:“那三个字太难了。”连起来是“琉璃工房”,正是杨惠珊的产业。从艳星到工艺美术家,华丽转身?啊不,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有几年,张毅、萧飒和杨惠珊分别以导演、编剧和女主角身份合作,号称台湾电影界的“铁三角”。这三角真是扑朔迷离,开始的时候,张毅是萧飒的丈夫,结束的时候,他归了杨惠珊。是戏假情真还是戏真情假?不重要,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
而萧飒,愤而写下《给前夫的一封信》,历数杨惠珊的种种罪状:“有些人是会为了自己的私欲和寂寞,心中不存一点道德的。”又翻杨惠珊的底牌:“我只怪自己当时判断错误,以为她曾经因为介入别人家庭,闹得不欢,总会受到教育,不愿再重蹈覆辙。”这不是第一次,杨惠珊爱上已婚男人,用现在的网络语言,她是“惯三”。
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果然没错。此信发表在《中国时报》上,顿时群情大哗。张毅与杨惠珊的演艺生命,自此结束。
有人责备萧飒,说她的《给前夫的一封信》,“像一场暴风雪打在苦难的女人心中……至于会不会压垮别人的松枝,已无关雪或文字之罪。”可是萧飒与张毅十多岁相识,共同度过的时日,超过了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成长的岁月。难道,不是杨惠珊先成为她的暴风雪,毁掉了她的家?
只能说:这一场婚变,三败俱伤。人人都是凶手,人人都是死者。
那一年,正是台湾第23届金马奖颁奖,杨惠珊凭《我的爱》入围——讽刺的是,这部电影,仍是改编自萧飒小说,萧飒编剧,而且说的就是这一段外遇故事。典礼上,主持人张小燕在台上说:“我们希望杨惠珊熬过去……”“杨惠珊站起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杨惠珊熬过去了,站起来了,有她与张毅的二十年婚姻为证,有她雕出的四百多个观音像为证。她甚至可以说:“身如琉璃,内外明彻。”真那么明彻吗?啊,往事不必再提。
萧飒呢?她再没结过婚。甚至,她也很少写了。也许,她在沉淀;也许,她只是正常地枯竭了。作家也像其他职业一样,可以退休,谁也不必写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也有可能,她被婚变击溃,正如许多其他毁于爱情的女作家一样,“她陷入自己太深了”。
萧飒曾写道:“小说就是人生,总是无可奈何。”但人生不是小说,不是关上书页就可以结束,所以,一定要撑下去呀,一定要站起来。
谁不曾辜负谁或者被辜负,谁不曾伤害谁或者被伤害,谁不是暴风雪,谁不是松枝?而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编辑 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