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信息筛选题谈片

2008-06-18 10:09朱文成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王戎先祖信标

朱文成

《考试大纲》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层级C”中有“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查点,该考点在历届高考中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有考生因不明试题的考查特点而误选。为使考生能够快速正确地选择该类信息筛选题,笔者在此略谈管见。

一、准确理解信标

“信标”即信息标准,指试题题干对筛选句子提出的核心要求,如“以下几句话中,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中的“王定国豁达或洒脱”即为信息标准。一般而言,高考试题中的信息标准,多是浅易的文言词汇或极容易理解的现代词语,命题人通常不在“信标”表述上设置“门槛”。但是,鉴于大多“信标”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标”中很可能会出现较难理解的词语。因此,考生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信标”内涵。如2006年高考重庆卷第10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书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该题的信息标准为“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直言”意思是“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所言内容多为错误、缺点、不足等,因此A项的第二句“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是特殊情况下的建议,该建议从科举取仕角度看不合要求,当然不属于“直言”。关于“行义”内涵,个别考生从字面解释为“行为符合正义”,从而误选B项。其实,仔细审视“行义”的语境“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可知:“行义”是“有”的宾语,为名词;并且“行义”要吻合“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的语意,所以“行义”的意思是品行、道义。B项的第一句只是张养浩的一般执法行为,不属于“行义”。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看清信标限制

要快速准确解题,除了正确理解“信标”外,还要看清“信标”的限制语:要求选出的句子,是直接表现“信标”,还是间接表现“信标”。高考所设置的“信标”,通常是文言阅读材料中“传记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品质、个性等。所以,能够直接表现“信标”的句子,就是对传记人物进行语言或行为描述的语句;能够间接表现“信标”的句子,就是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语言或行为来侧面展示的语句。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1题: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该题“信标”的限制是“全都说明”,意味着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都符合要求。句子①明显说明“王戎聪明睿智”;句子②是写王戎“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而他“独立不动,神色自若”,这是写镇定不慌;句子③的具体语境是“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通过王戎的行为描写直接表现他“聪明睿智”;句子④写王戎清正廉洁;选文第三段为“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所以句子⑤通过“议者以为知言”来间接表现“王戎聪明睿智”;句子⑥写王戎“庶绩修理”,政绩很高,不合“信标”要求。符合筛选要求的句子有①③⑤,故选B。

三、细辨句子含义

理解“信标”内涵,区别“信标”限制,是准确选择的必要条件,但具体分析哪些句子符合题目筛选要求最为关键。所以,考生必须仔细辨析所给出的句子在内涵上是否吻合“信标”要求。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

D.颍川公卒,哀毁如礼//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A项第一句符合“孝道”标准;第二句是写先祖治家有方,与“乐善好施”不合。B项第一句讲先祖对待兄弟心地淳厚,可算为“悌”,非“孝道”;第二句为先祖“乐善好施”。C项第一句吻合“孝道”;第二句写先祖施粥,符合“信标。D项第一句先祖因其父“颍川公”丧而悲“哀毁”,体现“孝道”;第二句的“慷慨”是情绪激昂之意,从“不避艰险”可以看出,故不是“乐善好施”。所以,答案是C项。

有的备选句子因为具体语境的“影响”,会使考生难以作出选择。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第10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

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

该题“信标”限制是“直接表明”,间接表现的句子自然不合要求。A项二句指地方户口减少、军队人员空虚,不符合“吏治混乱”的要求。B项第一句是府库空虚、官无俸禄,不属于“民生维艰”。C项第一句叙述冗官冗员太多、朝廷奢侈无度,虽是“民生维艰”的原因,但并不是直接表明。D项第一句是“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咳”的结果,文中用此句主要是表现“吏治混乱”,但“鬻贩穷民所在骚然”却直接表现了“民生维艰”,因此D项正确。

四、关注句子语境

有时候,试题所给的备选句子,从字面意思看,表现了题干的信息标准;但结合语境,细心考察,便会发现与“信标”相差甚远。故而,考生千万不能因为节省时间,只看句子的表层意思,从而出现无法弥补的失误。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第③句是写狗看门的好处,不合“冉氏烹狗原因”要求,可以排除A、B两项。试题所给的另外五个句子,乍一看上去,好像都是“冉氏烹狗原因”,选C还是选D,一时间让人手足无措。但是,联系第二段语境就可发现,第④句是作者友人刘位东叙述自己途径冉氏门前受到其狗猛烈“攻击”的情形,正因为“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所以,刘位东便赞叹道:“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因此,第④句是刘位东赞美狗勇而猛,自然不符合“信标”要求。

[作者单位:安徽利辛一中]

猜你喜欢
王戎先祖信标
神童王戎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大河村奇遇记
王戎识李
RFID电子信标在车-地联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基于信标的多Agent系统的移动位置研究
无姿态补偿的水下信标绝对位置传递研究
楚先祖年代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