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没有人会否认奥巴马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就在半个世纪之前,像奥巴马这样的黑人还必须承认比白人低贱;232年前,黑人还是白人买卖的货品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首先是一个很非洲的名字,而且还带有伊斯兰味道。在美国,这两点都意味着非主流和弱势。但是,这个名字的主人却创造了一项历史:他是美国1776年建国以来第一位获得总统提名的非洲裔黑人。
“无畏的希望”是奥巴马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说题目。他说,“无畏的希望是:黑奴坐在火炉旁唱着自由之歌时的希望;移民从远方起航时怀抱着的希望;中尉在湄公河三角洲巡逻时的希望;工人之子不甘认命时的希望,名字古怪的瘦小男孩相信美国有他立足之地时的希望。”名字古怪的瘦小男孩指的是奥巴马自己。
如今,“无畏的希望”显然已被加上新的定义。
想象一下:2009年1月20日正午,奥巴马走上国会大厦西侧台阶,宣誓就任美国第56届总统——但在一个黑人只占总人口数12.8%的国家,这一刻真的会发生吗?
种族真空的童年
如果不是在夏威夷,奥巴马几乎没有机会出生。
早期的美国从非洲掠夺大量黑奴。奴隶的悲剧生活,曾是这个国家最可耻的历史记忆。1787年,美国人把天赋人权写入联邦宪法,却刻意回避了黑奴问题。对那些建国者来说,美国黑人奴隶现象,既是历史的遗留,又是既存的利益格局。直到1861年的南北战争,奴隶制度才在法理上被废除。但那只是追求黑人平等权利所迈出的第一步。
19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国最高法院认定,种族隔离政策是“有效地实施立法权”的一种表现,还将“隔离却平等”作为宪法的原则。在这种新制度下,白人希望黑人主动意识到黑人是比白人低劣的存在,不能同坐,不能同校,更不能通婚。到了20世纪,黑人与白人的矛盾已极端尖锐。
就在这一背景下,1959年,一个名叫斯坦利·安·苏特里斯诺的18岁白人少女随父母来到了夏威夷。在夏威夷大学的一堂俄语课上,她遇到了夏威夷大学的第一名非洲学生——巴拉克·奥巴马。
老奥巴马在肯尼亚第二大部族卢奥族的一个小村庄长大,祖上不曾有过黑奴的痛苦经历。相反,老奥巴马的父亲安扬高对白人文化心向往之。二战期间,安扬高来到了欧洲,成了英国军队中的一名厨子。
交往了不久,白人少女安决定和老奥巴马结婚。
当年,美国本土近半数的州明令禁止黑白通婚,另外一半则用世俗观念限制着这种事情发生。远离本土且刚刚加入联邦的夏威夷,应该是思想最开放的地方。在那个“民族大熔炉”里,19%的白人女性嫁给了华裔,不过黑人还很少,仅占总人口的1%不到。
“那个时候,如果是在南部,父亲会因为玷污白人被施以绞刑;在北方城市,母亲会在恶意的眼光和耳语中,失去生育后代的勇气。”奥巴马在自传中写道。
1961年,奥巴马出生了。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黑色皮肤,却几乎不认识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白人外祖父母无条件地养育了这个黑皮肤孩子,直到他的母亲再婚——奥巴马6岁的时候,安又爱上了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自印尼的苏托洛。后来,她带着奥巴马来到了雅加达。
应该说,幼年奥巴马被保护得很好,他没有面对过种族歧视,甚至对这个名词一无所知。同时,奥巴马也错过了一段美国黑人“最值得骄傲”的历史。
从1950年代中期到1968年,马丁-路德·金和其他黑人斗士们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黑人的呼喊声几乎响彻所有城市,他们要求自由,要求就业。1964年,总统约翰逊签署了《民权法》,明确禁止在所有公共场所实行种族歧视。此后,黑人又开始为赢得投票权而斗争。全国的人都从电视上看到这次示威活动,警察殴打小孩和警犬咬人的镜头唤醒了许多人的良知。然而,幼小的奥巴马尚难以理解这一切。1965年,《选民登记法》通过。从那以后,黑人才真正享有选举权。
在奥巴马离开美国的第二个年头,马丁·路德·金被刺身亡,美国110多个城市爆发了骚乱。华盛顿派出一万多名军人镇压,国会山和白宫都有架着机枪的军队守卫。此时的奥巴马已经学会了印尼语,正和当地小孩嬉闹玩耍。
身份的选择和重生
1971年,10岁的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外祖母送他去上当地的私立精英学校。全校1200名学生,只有3个黑人,其中一个即是奥巴马。在那里。他第一次遇到了类似歧视的东西,由此开始对自己的黑色肤色感到敏感。一名红头发女孩想要碰触他的头发,而有的男孩还问奥巴马他的父亲是否吃人。
1975年,奥巴马开始在夏威夷读高中,班上的老师点名叫“巴拉克在吗”时,奥巴马马上回答说“请叫我巴里。”“巴里”是老奥巴马初到美国时给自己起的昵称,希望融入美国,而不是被视为异类。10多年后,基于同样的理由,他的儿子仍然在使用这个名字。有意思的是,奥巴马同时开始避讳谈自己有个白人母亲。
“那时我吸食大麻,喝酒,偶尔手头宽裕还服用可卡因。”奥巴马在自传中说。
当青春期的奥巴马被自己的种族身份困扰时,其他地方的黑人则品尝着大骚乱后的苦果。虽然黑人有了第一位国会议员雪莉·奇思霍姆,她还是第一个宣布竞选总统的黑人。但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却无法让黑人将民权运动的热情维持在高点。金死后的暴力冲突,使许多城市的黑人社区被夷为平地;大批白人逃离市区,搬到郊区居住。法律的隔离没有了,实际的隔离依然存在。
1979年,奥巴马第一次踏上美国本土,在洛杉矶的西方学院上了两年大学。在学校里,他成为了学生会分子,流行音乐、啤酒、香烟,时时组织的集会,呼吁美国企业撤出种族隔离的南非……他同母异父的妹妹还记得,1980年圣诞节,奥巴马回到家,对他的母亲和外祖父说,以后再也不要叫他“巴里”了,他要改回原来的非洲名字。
大三时,奥巴马转学到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与国际关系。在此期间他的父亲因为车祸去世。从哥大毕业后,奥巴马在华尔街的咨询公司干了两年,最后还是决定放弃高薪和诱人前程,来到了芝加哥。
在那个黑人众多的城市里,奥巴马重拾起他错过的一切。他开始着迷于一个世纪以前,从南方迁移到芝加哥的黑人移民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文化。奥巴马在一个贫穷的黑人社区担任社工,并在黑人牧师赖特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基督徒。3年时间里,奥巴马做的是改善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具体而微的事情。
从1980年代开始,黑人参政的人数明显增多,奥巴马见证了芝加哥选出的第一任黑人市长。1984年,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首位认真争取担任总统职务的黑人候选人。
在接下来的1988年,杰克逊在民主党内部初选时获得了700万张选票,虽然败北,但带动了新一代黑人走向政界的浪潮。
27岁进入哈佛法学院,此时的奥巴马早已脱胎换骨。他不再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已经清楚知道他将要从政,社区的工作让他明白,从内部而非从外面变革,将有效得多。
从哈佛毕业后,他仍然回到芝加哥,住在黑人区。1992年,奥巴马选择米歇尔·罗宾逊作为终身伴侣。米歇尔出生于一个血统纯正的、来自南方的黑人家庭。
现实与希望
1996年,奥巴马成功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并连任三届。
但奥巴马真正成为政治明星,是在2004年7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当时,他还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州议员,却被推选出来做全党的“基调演讲”,阐述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的纲领和政策。他的演说艳惊四座,使得他一举成为民主党的政治新星。他提出要消除党派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两个月后,奥巴马以70%的高票当选为联邦参议员。
进入21世纪,随着鲍威尔和赖斯相继进入美国政治权力核心,关于黑人总统的想像已经越来越真实。
2007年2月,奥巴马在斯普林菲尔德宣布参加总统竞选。10年前,他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如果把时间往前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林肯曾在这里的议会大楼里发表了著名的“分裂之家”演讲,呼吁终止奴隶制度。
16个月,从爱荷华州到明尼阿波利斯,奥巴马走过了一条坎坷的路。老友赖特的种族主义言论让他经历了最狼狈的时刻,他不得不面对“种族”这个话题。47岁的奥巴马一直试图模糊他的黑人身份,如同17岁时那样。
2008年3月18日,一直闪避种族议题的奥巴马,在签署《独立宣言》的费城,以“一个更完善的联邦”为题,首次发表有关种族问题的演讲。后来,人们评价说,那是继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之后最重要的种族问题演说。
“在白人社区里,代代传承的歧视——以及当前的歧视事件,虽然不如过去那么公开化——仍然是真实的,是必须面对的。不仅要用言语,还要有行动。赖特牧师最深刻的错误不在于他谈论了我们社会中的种族主义,而在于在他看来,似乎我们的社会是停滞不前的,似乎没有取得任何进步。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也看见了,美国是可以改变的。”奥巴马说。
杰西·杰克逊等老一代黑人领袖,仍然希望担当黑人和穷人利益的代言人,而奥巴马则打算开辟一条弥合分歧的中间道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街头运动家与常春藤精英的区别。
无论11月的选举是赢是输,在埋葬种族仇恨方面,奥巴马将比历史上任何人都走得更远。
美国建国后的第232年,黑人生活的贫民区在美国各地仍普遍存在,黑帮横行,毒品泛滥。一半黑人不能完成高中学业,四分之一的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9个黑人当中就有1个正在监狱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