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绿色情拳拳富良心

2008-06-14 01:58蔡利东吕传进李建忠
绿色中国 2008年4期
关键词:大棚蔬菜农民

蔡利东 吕传进 李建忠

2008年2月14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记者专程赶往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办事处三元朱村,拜访了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67岁的王乐义书记亲手递上了一杯茶。记者看到,他虽名声在外,但却虚怀若谷;敦实的身体透着一种历练人生的从容,平实的话语既亲切又充满人格魅力,话匣子也就此打开了。

王乐义是一位大智大勇的开拓者,三十年如一日地拼命工作,造福村民,造福社会;把中国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解放出来,迈进了现代绿色长廊的通衢大道;他自己不但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更善于综合拿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果,凝智慧和仁爱于一身,使三元朱村富裕了,还慷慨地贡献技术给外省人民致富,成为闻名中国的“蔬菜大王”。王乐义发起和推动了一场遍及中国的“绿色革命”,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首肯,被人民群众所称颂。王乐义所领导的三元朱村,因为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率先发展,也已成为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2007年三元朱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7万元,村民各项存款2300万元,在2007年中国名村300强中位居第25位。

当王乐义书记陪着我们走进他呕心沥血营造的现代化蔬菜大棚时,展示在记者眼前的是碧绿、草绿、葱绿、翠绿、黄绿——一个绿波荡漾的世界,有黄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茄子、甜椒,个个泛着诱人的光泽,着实惹人喜爱,它们是:无污染蔬菜,洁净蔬菜,卫生蔬菜,放心蔬菜,安全蔬菜,环保蔬菜,无公害蔬菜,统称为“绿色食品蔬菜”,即对人类健康、长寿具有安全、可信赖和多种有益元素的可食植物。

接受重托的村支书

让我们聚焦2005年4月7日:这一天,对王乐义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这个掀起中国农村绿色革命的三元朱村,喜不自禁,问王乐义:“品种这么齐全,蔬菜质量有保证吗?”王乐义回答:“完全按国际化标准生产,都是纯绿色蔬菜!”

在三元朱村一个普通的蔬菜大棚里,胡锦涛总书记称赞说:“王乐义这个头带得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带领农民致富上。”从大棚里出来,总书记再次握住王乐义的手,说:“王乐义同志,你们的蔬菜搞得这么好,你要把技术多向贫困地区传播,让那里的农民增收,让咱们中国8亿农民都达到小康。你要带好头,起模范作用!”

临上车,总书记又一次同王乐义紧紧握手,语重心长地嘱托着:“乐义同志,我嘱托你两件事。一件,你要把技术一如既往地向全国传授,让更多的农民增收。我们国家有8亿多农民,农民达不到小康,我们国家永远进不了小康社会。这件事非常重要。第二件,你要培养人才,培养人才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把农村小学办好。我们国家有了人才,就兴旺发达了。”

王乐义庄重地表示:“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村党支部一定带领乡亲们把事情办好,为社会作出新贡献!”

敢于称王的村支书

大凡一个人要成功,都要有其相对和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就像大棚蔬菜的成长,离不开必要的生长媒体——水分、温度和肥料一样。王乐义赶上了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脱贫致富政策的好时机,这是客观条件。可论主观条件,他有明显不足,只有小学文化,而且身患癌症,拖着残弱的病体,面临着健康人难以体味的困苦。王乐义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忍受着,认准要通过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蔬菜生产方式,提高蔬菜种植业的生产力水平,积极地做着貌似低陋的事情,而最终达到了崇高的目标。

王乐义搞冬暖式大棚,要从1988年冬天说起。那年腊月,堂兄给他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寒冬腊月里,这几根水灵灵的黄瓜让王乐义眼睛一亮。当打听到这黄瓜产自辽宁瓦房店后,王乐义刚过完年就带着村里的七位党员骨干到瓦房店拜师学艺去了。但费尽口舌,人家就是不愿传授。王乐义不泄气,他诚恳地说,“咱都是农民啊,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学点技术让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对方被王乐义的诚意感动了,将瓦房店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生产冬季黄瓜的嫁接技术教给了王乐义。

回到三元朱村,王乐义就准备领着乡亲们大干一场。但听说王乐义要搞的是冬季不用生炉子的大棚,乡亲们说啥也不相信,虽经他再三发动,竟没有一个村民响应。当时,建一个大棚得投入六七千元,这是一笔大数目,万一弄砸了,就翻不过身来了。但王乐义认准了冬式大棚是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铁了心要让乡亲们掌握大棚蔬菜技术,于是他把目光转向全村17名党员干部,可有些党员干部也害怕风险,担心赔本。王乐义开导他们,“咱们都在党旗下宣过誓,是党员就得比群众的觉悟高,就得为群众带头,这个风险咱不担谁担?”结果在三元朱村的田头,建起了第一批17个大棚。在建大棚的过程中,王乐义经过多次试验,对学到的大棚技术,从墙体上、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房位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成功了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技术。1989年8月,开始建棚,10月播种,12月24日鲜嫩的黄瓜就上市场了。第一批越冬黄瓜开秤就卖到20元钱1公斤,每天来收黄瓜的汽车在村口排成了一长溜。到了1990年5月,一算账,17个大棚蔬菜每个平均收入2.7万元。在这之前三元朱村没有一个万元户,这次一下冒出了17个两万元户。

现在,三元朱村户户有了蔬菜大棚,相当于户户开着“绿色银行”。

王乐义功在千秋,利泽后代!

胸怀祖国的村支书

王乐义在困难和成功面前,总能显示出他过人的胆识。遇到困难,他会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而成功之后,他会发现新的不足,他会向更高的起点、更高的目标迈进。

冬暖式大棚试验成功后,在封锁技术还是推广普及之间,王乐义作为一名村支书,以其宽阔的胸襟选择了后者,让更多的菜农从冬暖式的蔬菜大棚技术中获益。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新时代农村共产党员胸怀祖国、摆脱小农意识、打破自我封闭、着眼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

1989年底,第一茬黄瓜刚刚摘完,17个大棚户喜不自禁,而原先不敢搞蔬菜大棚的村民们后悔了。有的村民对王乐义说,希望把这能挣大钱的大棚技术“封锁”三年,待村里人都富起来再说。原本就是一心一意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王乐义开始时默许了。但冬暖式大棚试验成功后,很快引起了寿光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当时的县委书记找到王乐义,对他说:“把你们的这个技术贡献出来,在全县推广,怎么样?”领导的话让王乐义为难了,他反复思忖,最后还是打定主意不搞封锁,向农民兄弟们传授大棚技术。为了让村里的乡亲们理解,他耐心地给村民们讲道理:“天下农民是一家人,咱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其他的农民兄弟都跟咱们一样想着富呢!”

1990年,寿光一下子就上了5130个棚,作为全县蔬菜大棚技术的总负责人,王乐义忙开了。县政府专门给他配了一辆吉普车,

经常是一天跑十几个乡镇,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双腿打颤,两眼发黑。1991年大年初一,王乐义病倒在大棚里,被送到医院后,过几天才醒过来。而这时,他指导的大棚蔬菜已经进入收获期,全县5130个大棚全部成功。

就在这一年,河北省考察团在三元朱村参观后,向王乐义提出派技术员到河北去帮助发展大棚蔬菜。于是,三元朱村向外省派出了第一个农业技术员。第二年,来要农业技术员的更多了,三元朱村的农民也开始了一批批地分赴全国各地,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而身为“总教头”的王乐义就更忙了。

199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主要领导到三元朱村考察。他对王乐义说,新疆一年中有8个月吃菜要从外地运,你能不能帮助我们新疆发展大棚蔬菜?过了一个月,王乐义带领6名农业技术员到了新疆哈密,帮助当地搞起了26个大棚,获得成功。次年,王乐义又带领42名农业技术员再次进疆,从南疆到北疆,一路走一路传授大棚蔬菜技术。短短几年时间,冬暖式大棚已经遍及新疆,新疆一年有八个月吃菜靠外运的历史结束了。其间,王乐义先后七次进疆授艺,和他的三弟、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哥俩只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1995年7月,王乐义应邀来到延安讲课,考察生产条件,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深深地触动了王乐义。回到三元朱村,他立即召开了党员干部会,“延安是革命圣地,没有延安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想到延安还那么穷,现在人家提出来让咱帮他们种蔬菜,我建议选一个技术特别好的、能吃苦的党员去,工资和来回路费村里出。”几天后,村党支部的一个成员,带着三元朱村无偿提供的蔬菜种子和农膜等赶到了延安地区甘泉县虎皮头村,很快就建起了几十个蔬菜大棚。后来,王乐义又向延安增派了技术员,使延安地区的蔬菜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王乐义说:“第一,咱是共产党员,不能自己富了不管别人,第二,靠躺在技术上吃安稳饭,早晚会落后,这个技术传出去了,我们再搞新技术。”每年来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有几十万人,只要王乐义在家,他都亲自出来讲解,自己掏钱买来香烟、茶叶招待。这就是王乐义,不占集体一分钱。

曾因直肠癌动过大手术的王乐义,拖着病残之躯,带着粪袋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去的地方都是生产条件差、搞蔬菜大棚难度大的地方。但是,王乐义走到哪,致富的脚印就延伸到哪里。

如今,冬暖式的大棚已经遍及大江南北,不仅丰富了城市市民的菜篮子,而且胸怀中国的村支书王乐义,为亿万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绿色通道。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支书

王乐义作为三元朱村的村支书,以其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一心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他自己拥有最精湛、最全面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但他自己却没有蔬菜大棚,而只在村委拿一份工资,全年所得的工资收入也就是搞大棚的一半。

王乐义大义无私,一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事迹,村民们讲了很多,不过,村民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还是:“乐义是个好书记!确实打着灯笼也难找!”

时光进入了2008年春天。投资5600万元的三元朱新村已经正式启用,81栋联体别墅入住率达到80%以上;各家各户安装了高科技供水和水净化设施。在大街小巷安装了54盏太阳能路灯,在新村安装了全程监控系统和消防设施,“四纵五横”的新村道路、排污管网和街心花坛广场,也已全部投入使用。村党支部还为全村850名村民办理了合作医疗,为200名老人、孩子免费体检,基本解决了村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乐义小学”内读书声朗朗,凝聚着王乐义对孩子们的厚望。村头那棵600多年的巨型白果树,高大、挺拔,伸向四面八方的枝桠,正呼吸着绿色文明所带来的洁净空气。

现在的三元朱村,房新、路洁、人美,千亩蔬菜大棚正唱响着绿色田园奏鸣曲,整个村落处处焕发着新气象,正迈向科技兴农的光明大道。一是,大棚蔬菜技术已发展到高标准的第五代。主要采用轨道式卷帘机、生物培养、大棚滴灌、物理防虫技术,突出了“科技含量高,生产效果好、使用时间长”三大特点,将再次引领了大棚蔬菜技术和种植模式的绿色变革。二是,不断提升蔬菜品质。与北京三安集团合作,对土壤进行全面净化的基础上,统一使用高科技农肥,实行严格的操作流程管理制度,所有蔬菜全部达到优质有机蔬菜标准。到2008年2月,三元朱村68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部达到了A级,AA级标准,“乐义”牌黄瓜蔬菜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乐义”牌蔬菜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三是,鼓励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提高各种经管水平。三元朱村有32名村民从事蔬菜保鲜加工、网上交易和涉农产品的生产行业,仅此一项,年创利润1000多万元。

王乐义还告诉记者,2008奥运会,他还要继续向北京贡献更优质的新鲜蔬菜,让中外友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出情谊来。

王乐义兄弟姐妹7人,上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下到市里的处级、副处级,个个都是爱岗敬业的国家干部,唯有他一人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其实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他现任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市蔬菜协会会长,孙家集街道工委副书记,高级农艺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党的十五、十六、十七次党代会代表。

2003年6月,王乐义与美国育苗专家托马斯博士谋面交流时,碰撞出一个灵感整合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起建立一个类似“国际农校”的培训中心,不仅培训中国农民,而且培训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为了探讨这个创意的可行性,他先后与美国、以色列、荷兰等8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和科研教学机构频繁接触,最终敲定了这个联合项目。培训中心占地300多亩,分为专业技术培训和商业示范推广区,每年可培训农民两万多人,培训项目包括育苗、栽培、包装、运输、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从这里走出来的农民不再是技术员而是专家!

有位熟悉这个优秀家族的书法家曾写了这样一幅中堂:

“川流到海、义勇玉成、泉秀质洁、书贵有用、田美物华、国富民荣。”这里含有他们兄妹七人的名字:王乐川、王乐义、王乐泉、王乐书、王乐田、王春花、王春榮。

王乐义是千百万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

他以天赋的才禀和卓越的品格,带动了中国农民的观念更新、信息更新、文化更新和思维模式的更新;他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先进生产力;他倡导解放思想,无私无畏,由此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飞跃,他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受到了政策的支持,王乐义的成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王乐义,是一个大写的共产党员。

王乐义,是中国绿色农村的明天!

猜你喜欢
大棚蔬菜农民
耕牛和农民
蔬菜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农民
大棚讲课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大棚蔬菜富乡亲
蔬菜也“疯狂”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