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敷衍故事,地坛倾注情感

2008-06-06 09:50杜新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文题心灵生命

杜新云 杨 林

妙哉——“我与地坛”!

就全题看,该题目如同标签,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写“我”与“地坛”的关系。“我与地坛”,是用的拟人手法,给地坛赋以灵魂,注以情感,突现我与它的关系非同一般。未见其人,先示其情,扣人心弦,耐人品读。再就“地坛”这个对象而言,寓意深刻,给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乃文章情愫之渊薮。“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这就暗示了作者对地坛的感激与赞美之情。文题点明故事,地坛饰以情感。

我与地坛有怎样的关系,该如何称呼呢?

一曰至交。在作者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不料时乖命蹇,祸从天降,一场大病,双腿瘫痪。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这个他家附近的地坛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荒芜冷落的古园,不但不鄙视他,还能感受到他内心悲痛欲绝的痛楚,同情他突如其来的悲惨遭际。人在苦不堪言时,就想寻一处僻静处所,给脆弱的心灵求得栖息之地,得以慰藉,得以修整,得以康复(地坛是他的心灵诊所),而地坛早已“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在那儿等待了四百余年”。沉寂、荒凉、萧瑟、幽深的地坛映照了作者的生活(地坛是北京的一处古迹,和天坛、日坛、月坛等曾经是清王室祭祀的处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天坛等几经增缮成为人们游览的热闹所在时,地坛却于风吹雨打中颓圮荒凉趋于沉寂),放大了他的身影。他与地坛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能默默交流心曲,有一种物我交融的默契。

——地坛是他的至交!

二曰恩人。一场大病,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看得见的肉体之残,更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破碎不堪。那时,他已如同断线的风筝,没有了掌握命运的缰绳,但地坛拯救了他的生命。一方面,是四百余年历史的地坛的衰败、荒芜,向作者展露了历史的沧桑,默默地告诉他时间永恒的伟力,岁月流逝的无情。由浩渺的宇宙和凝重的历史所构成的无形巨磅称出了个人命运的微不足道,人生的无主故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另一方面,地坛的花木鸟虫,向他展露了缤纷的生命世界,时时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无言地诉说着生活的底蕴和爱意,为一个濒临绝境的人开蒙揭翳:“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一想,曾经焦躁不安无可奈何的作者变得平和而宁静。他从地坛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地坛使他走出了心灵的阴影,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地坛是他的救命恩人!

三曰师长。在作者的心河处于冬季行将干涸之时,是地坛给他灌入了智慧的泉水,把他从精神崩溃的悬崖拉转过来。地坛不仅告诉了他生与死的问题、为何来到人世间的问题,更告诉了他如何生活的问题。你听地坛对他的谆谆教诲:“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得苍凉。”人活着就应如日发光,创造人生的辉煌;如燕歌唱,唱出壮丽的乐章!而且,要认准方向,不为他人所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意志坚强,如“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地坛的醍醐灌顶,使他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积极进取取代了低沉颓废,终于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揭开了人生的新一页。这一切都归功于地坛给他的点拨,给他的启迪!地坛的一事一物是写给他的变形文字;一草一木,是点化他的吕洞宾的变体。

——地坛是他的师长!

四曰生命。地坛不仅仅是他的至交、他的恩人、他的师长,还是他生命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作者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了地坛”,从此以后他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家走进了地坛环境——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徜徉其间,观察、聆听、感受、思索,与时间、历史、自然、生命进行着缠绵不尽的交流和对话。地坛驻入了作家生活——地面上布满了他的车辙,石板上印下了他的裤纹,树皮上揿下了他的手印,空间回荡着一个感悟者的喁喁私语……史铁生把自己的生命和地坛叠合在一起,一同享受时光漂流的律动。

——地坛是他不可分割的生命!

五曰丝扣。《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共一万三千余字,分七个部分,除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关系外,其余则写我和他人的关系。这是不是游离题外,驴头不对马嘴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我们竟读全文,细心品味,奥妙自现。本文尽管写了较多的人、较多的事,看似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无一不与地坛相关。如果把本文的人、事比做纺织工人手中的丝线,那么,地坛则是这丝线左右穿织所必经的扣结。

就以写母亲的事件为例,就可明了地坛结构文章的绾联作用。当年的作者,突遭打击后,“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在母亲心里,既要默默承受唯一的儿子——家庭的希望——双腿瘫痪的事实,还要为儿子的言谈举止成天提心吊胆,寝食不宁。她对儿子的提示、恳求、嘱咐、祷告与偷偷尾随、暗暗照看的行为发生在地坛,那焦虑、痛苦、惊恐等不断变更的脸谱都呈现于地坛,那钻肝裂肺、痛断肝肠的心曲回荡于地坛。换一句话说,对作者引领思维导向、改变思想观念、升华道德情操,都取决于母亲的苦难与伟大以及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都是儿子在地坛中对母亲“渗透得深彻”的结晶。另外,人的生命源于母亲,衣食源于母亲,成长离不开母亲,而土地是万物之母,地坛是作者生命的再生之地,它给作者的启迪、教育、鼓舞,是质同形异无言的母亲(同母亲默默地承受一切何其相似)!

——地坛是作家与他人关系的丝扣。

总之,地坛在外在形式上绾结全文,在内在本质上令作者感恩戴德。故此,他对地坛的描写,明显不同于一般游记文章的写景状物、摹山绘水,而是抓住对他的心灵有撞击作用的地坛,突出“思考人生”这个万年不变的主题,真所谓“文题如灯文如室,灯亮室明光满屋”。

妙哉——《我与地坛》文题!

[作者通联:湖北鄂州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文题心灵生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唤醒心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