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贵
过去有个商人,不大识字。一次到外地做买卖,把船停泊在江心寺,就拉着朋友去游览。刚走进寺院大门,抬头猛见墙壁上写着“江心赋”三个字,赶紧转身出来,呼唤船家说:“此处有江心贼,不可久留,快快开船。”说完,一步跳入船中。他的朋友说:“不要慌,这是‘赋字,不是‘贼字。”商人摇头说:“即便是富人的富,这‘富(赋)也总有‘贼形。”
一字之差,害得商人心有余悸。这位商人识字不多,“赋”与“贼”又字形相似,商人误认之余闹了笑话。不光古人如此,今天也有人常念错别字,如:把“造诣”、“别墅”、“贿赂”等念错,让人贻笑大方。2007年元月9日,凤凰卫视中文台“小莉看世界”节目中,主持人吴小莉把成语“纷至沓来”的“沓”读成了“杳”,就是把“沓”与“杳”弄混了,使个人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见错别字真是害人不浅。我们中学生一定要把消灭错别字认真地当成一件事来做。
错字是写得不成字的字,或添枝加叶,或缺胳膊少腿,或间架结构混乱,或乱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别字是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雏形”写成“雏型”,“型”字虽然有这个字,但用在此处则不对。
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我们自己不重视,学习上粗心大意,遇到不会读不会写的字不查字典弄清楚;书写时马马虎虎,草率从事,写得似是而非。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电脑普及很快,字写得好与坏没多大关系,将来用电脑打字既快速方便又美观,所以也就不以为然了。时间一长,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就难免会出差错。
客观原因就是汉字是表意文字,同拼音文字相比有明显的难点:难读、难记、难写、难查。出错率偏高。主、客观原因彼此影响,互为因果。
所以要消灭错别字,首先是学生在主观上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正确书写汉字的意义和写错别字的危害。其次是我们要注意汉字的特点,注意区分汉字的音、形、义。
注意字音
形声字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变,有许多字的古今读音已发生了变化。有些字的部首相同或相似,但读音并不完全相同。如:“毖”和“瑟”,“殄”和“珍”等。
受地方方言影响而导致的错别字。如泰州地区的有些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相差较大,平时说顺了口,写起来不留神,就容易出错。如把“敷衍塞责”误写成“敷衍塞职”,把“浮光跃金”误写成“湖光跃金”等。
汉字还有许多读音相同或相似而形体、意义均不同的字,有些同学学得不扎实,就会在使用时出错。如:把“精疲力竭”误写成“筋疲力竭”,把“积雪初融”误写成“积雪初溶”等等。
注意字形
汉字中有些字的偏旁部首有细微差别,如:“纶”和“伦”,“崇”和“祟”等等。而有些汉字外形相似,不仔细辨认则难以区别,我们就要把它们进行比较,找出特点,牢记于心。如:“(shù)戍、(xū)戌、(wù)戊、(róng)戎”,它们外形相似,内部有别。我们可以编成顺口溜来记忆:点戍横戌戊中空,改成十字是个戎。
再者,要注意不要受社会用字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地方小店的标语牌或路边的小广告。如:“夫皮”、“烧并”等都是错误的。
注意字义
不仅汉字本身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构成词句的汉字的意义,往往同由它构成的词句的意义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分清字义和词义可以防止写错别字。如:“脍炙人口”中“炙”,是用火烤肉的意思;“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说生活贫穷、衣单受寒的卖炭翁为了指望炭卖个好价钱而违心地希望天气更寒冷一点,知道了卖炭翁的这一矛盾心理就不会把句中的“愿”写成“怨”了。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出错率最高的是那些音形相同、相近的字和音形义都相近的字。如:“烦躁”写成“烦燥”等,这都是不注意字义所造成的后果。还有一些字形近而义异,如“脍”与“烩”、“冠”与“寇”、“菅”与“管”等等,它们的字音字义相差甚远,甚至于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我们能懂得它们的意思,就不至于出错。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正确书写汉字的信心,不拘泥于表面现象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病根病源着手,结合自身实际,仔细分析自己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就能逐步消灭错别字。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