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黑泽明

2008-05-30 17:22西
新民周刊 2008年42期
关键词:黑泽明罗生门迷宫

河 西

黑泽明向我们表露了他愁苦的心声: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它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洞悉的。

十年了。

十年前的9月,黑泽明离世。天才的日本电影为我们贡献了那么多令人激动的名字:沟口健二、今村昌平、寺山修司、新藤兼人、小林正树、宫崎骏……黑泽明并不他们的开端,也不是他们的终结,但却无疑是他开创了一个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也只有他能代表这个时代。

他曾经被称为日本电影的“天皇”,他担得起这个赞誉,2002年由日本《电影旬报》评出的百部最佳日本电影中,黑泽明以13部电影入选而名列榜首,他的《七武士》也被评为百部最佳电影的第一名。他肯定也是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一位日本导演。1951年,《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这是日本乃至亚洲电影第一次获得国际影展大奖。经历战败的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涌入电影院观看这部三段式电影,女主角的圆眉毛和三船敏郎的武士气质很讨他们的欢心,不过对于黑泽明或芥川龙之介的真正意图,他们却是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罗生门》较之于原著《在密林中》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怀疑,这是战败的日本一代彷徨无助的表现。不过,三船敏郎的夸张表情说明在黑泽明的心中,与命运抗争的努力从未放弃过,尽管结局往往以失败告终。1954年的《七武士》没有太多花哨的结构布局,但卖力演出的三船敏郎还是逃不脱被在戏中被子弹射中的安排。如日中天的黑泽明依赖着三船敏郎(三船敏郎的离开让黑泽明的事业大幅滑坡),同时他似乎又在努力压抑着三船敏郎的表演,让他走入一个冲不出的迷宫,他的一切挣扎,似乎都成了一种无奈:

“看那充满欲念的古城遗址,

游魂野鬼仍然徘徊不散;

人的欲望就如惨烈的战场,

不论古今都永不变改。”

以苍凉浑厚的男中音,一群仿佛战士的冤魂唱出了动人心魄的歌。进入观众眼帘的是茫茫的荒山,风沙蔽日,孤零零的一根柱子上刻着“蜘蛛巢城”几个大字,我们知道一张影像的蛛网正在开始收拢它的猎物。

在战败敌人之后,鹫津武时和三木义明回蜘蛛巢城接受侯爷的庆功行赏。行经错综复杂的蜘蛛手森林,他们遇上了森林中的女妖……这是日本东宝株式会社1957年出品的黑泽明杰作《蜘蛛巢城》。将莎士比亚的悲剧一再搬上银幕(第二次是1985年改编《李尔王》的《乱》),并以日本的历史加以融化,并非仅仅出于一种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狂热之情,而是要在东方语境中揭示人类无意识中的共性:欲望、仇恨与恐惧。改编自《麦克白》的《蜘蛛巢城》并没有因为漂洋过海而消耗了原著的魅力,黑泽明删繁就简,把人生的虚无和冥冥中的一种力量的伟大推向极至,重写了这部不朽之作。鹫津武时与其说是篡位夺权事件的制造者和主谋者,毋宁说是被命运的潮流推向了他不愿面对的茫茫大海。鹫津一步步地陷入命运的泥潭不能自拔,他原本想一生尽忠,报效侯爷的知遇之恩,却事与愿违,偏偏被这突如其来的预言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张,鹫津的心态逐渐失衡,一方面是成为一邦之主的欣悦之情,另一方面则是无限膨胀的恐惧感。从表面上来看,鹫津内心的恐惧要远远超过夺取最高权力、排除异己后获得的满足;但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狂喜也就没有忧虑和恐慌。命运推动着他,也是他在推动着命运,一喜一怒,一笑一愁,就是在这种矛盾之网中,他迅即走向了自己的灭亡。

和《罗生门》一样,鬼魂也在《蜘蛛巢城》中创造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维度。鬼魂的出现使原本正常运行的世界变得晦暗不明,谁是杀人凶手,谁是同谋或是背后的操纵者已无从稽考。黑泽明向我们表露了他愁苦的心声: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它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洞悉的。虽然我们可以从佛教理论中找寻到黑泽明哲学观念的前驱者,但最重要的是,绝不是特吕弗或者伯格曼,并且早于安东尼奥尼,黑泽明第一次为电影注入了博尔赫斯式的思考。

猜你喜欢
黑泽明罗生门迷宫
黑泽明的战争创伤——电影《八月狂想曲》主题探析
西方的黑泽明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大迷宫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迷宫
捕网迷宫
论小说《罗生门》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