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宪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开幕式好评如潮;中国体育军团摘金夺银,国人兴奋不已;鸟巢、水立方成为各国顶尖运动员的“福地”,世界纪录屡屡刷新……然而,奥运会总要谢幕,人们总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琐事,以及投资消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变化。
奥运会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在奥运后的经济走势,历来广受关注,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在当前颇为微妙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我们分析、研判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可以从两个视角去观察。其一,狭义的奥运后经济,即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由此所产生的经济走势的变化;其二,广义的奥运后经济,即在时下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下,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何去何从。
人们通常所说的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这一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自此,统计数据表明,奥运会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带来了投资、GDP和相关产业的加速增长。这一点在后发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1988年的汉城(现为首尔)奥运会,对韩国及汉城经济产生了强烈的拉动作用。尤其在奥运后,韩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尽管酒店业和房地产业短期下滑,但回升或企稳速度较快,游客人数继续高速增长;韩国的国际知名度提高,推动了汉城及韩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然而,在奥运会结束后,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大多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大幅下滑的问题。例如,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举办的次年,澳大利亚和希腊的GDP增长都下降1个百分点及以上,且投资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又如,在巴塞罗那、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后,相关的房地产业、酒店业和旅游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波动或衰退。因此,奥运后经济往往成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挥之不去的“心病”。
目前,专家对由奥运会直接与间接影响的奥运后中国经济,都持乐观态度。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不大,在奥运前不大,在奥运后也不会大。奥运会之后经济衰退,或增长速度下滑,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出现的。如果一个经济体本身规模较小,同时举办城市在经济体中的比重又比较大,那么,奥运会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投资、大规模的赛事,确实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正的或负的影响,因为它确实是非常大的增量,在短期内这个增量消失后,会对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仅占中国GDP的3.8%;即使在奥运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最高峰的2006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也沒有超过3%。因此,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正的或负的影响都比较小。而且,和之前举办过奥运会的大多数城市的不同在于,奥运会促进了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这恰恰是其未来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奥运到来之前,中国经济遭遇多个外部冲击——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由此产生两个主要影响:其一,随着出口增长明显减速,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滑向一位数。最新数据表明,出口板块的放缓有可能扩散到整个经济全局。企业新订单的数量缩减,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急剧下落,是较为明显的反映。其二,尽管CPI已连续3个月下降,PPI却连创新高,7月的同比涨幅达到10%。当然,不能认为PPI会全部传导到CPI,但中度通胀将持续一个时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提出了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方针。这一方针能否有效落实,是奥运后中国经济最大“看点”。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奥运会并没有太多联系,其更多应归因于全球经济和需求增长减缓,大宗商品进口成本飙升与国内发展模式的种种不均衡。在奥运会开幕之际,中国经济确实在放缓,但这两件事情的相遇是一个巧合。而且,这一轮调整出现在奥运前比出现在奥运后,对中国经济更为有利。就中国经济而言,随着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种调整的逐步到位,奥运会以后没有再进行深度调整的理由。当然,美国的次贷,全球的油价等外部因素还会如何演变,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如果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基本释放,油价、粮价开始企稳并回落,那么,恰恰到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的相对比较健康和稳定的增长。从历史发展的经验和各国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们首先要对经济波动本身的规律,以及宏观经济的现实周期做深入的研究,然后再把奥运会的因素加进去,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它的何去何从也就比较清楚了。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