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新媒体第一次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8-05-30 10:48:04
新民周刊 2008年23期
关键词:陈彤新民汶川

张 静

汶川大地震标志着网络媒体真正步入了主流媒体。

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互联网展开了一场“Web2.0式”的救灾。不再只是传统媒体占据主流报道地位,不仅只是海量信息整合平台的概念范畴。救援资助、寻找亲友、表达哀悼、献言献策……新媒体开启了空前的超常运作。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说:“如果说以前新媒体更多处于从属地位,那么5•12地震标志着它已经开始步入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阵容。这是新媒体第一次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民周刊》:抗震救灾报道,传统媒体的力量尤其是公信力,依旧无可比拟。用方兴东自己的话说,他“第一主看CCTV”。您认为此间新媒体的独特影响力如何体现?

陈彤:央视24小时连续不断地直播,无疑在地震信息传播方面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外国媒体同行私下称:“中国官方媒体此次对地震灾情的披露之及时、之全面,都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令我们几无报道空间。”但是在快速反应、海量信息、即时更新、可检索、互动性、宽频多媒体效果等方面,互联网的优势也令传统媒体难以比肩。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14点46分,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14点53分,新华网再次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央视第一次播报据说则在30多分钟以后。但14时32分,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就有来自云南的新浪博友“说来话长”发表了第一篇博文:《地震了!》。在随后的1小时内,我们这里就有来自震区四川以及周边地区的网友发表了近千篇描述地震情况的博客文章。可以说,在汶川通信、交通等基本设施条件几近中断的情况下,在全球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由于各地网民的快速反应,许多人通过博客、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视频、论坛、手机短信等发布信息,让大家在地震刚刚爆发十几分钟后就意识到,这是一次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破坏性很强的地震,新媒体起到了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各地灾情的作用,尽管这种汇集是散点的,但是网民的真切记录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头两天尤其“首个24小时”地震信息传播第一波主要的信息源。而传统媒体大量采用了这些素材,我们先后正式提供给央视的视频素材就有20多个,这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说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让人们突然意识到网络媒体也可以报道一些事情,登上了中国媒体的舞台,那么汶川大地震则标志着网络媒体真正步入了主流媒体。

《新民周刊》: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就有“一人一媒体”的说法。据美国2006年调查发现,新闻首发有40%消息源来自博客,并预测2010年能达到70%。这次事件是否意味着“个人媒体时代”终于来临?为什么在上一场席卷了整个中国的大灾SARS期间,“公民记者”们没有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

陈彤:这次事件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涉及面非常之广泛。从地震造成的感觉而言,大半个中国的人都是亲历者。由于这次亲历是在网络时代发生,很多人就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再经过传统媒体的再次放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应该说是空前绝后的。今后很难想象,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能引起网民个体如此大范围地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参与,同时传统媒体会如此大规模地引用他们制作的素材。

SARS期间互联网的普及度远不如现在。目前中国已经有2.4亿网民,而2003年网民数仅有1亿,而且当时网络的表现形式还局限在窄带,手机短信功能也不太发达,更多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表达,这次则有大量的宽带内容以及主流媒体与网络、手机媒体的密切合作。可以说正是经过了这几年巨大的发展和变化,随着互联网2.0的飞速崛起,新媒体得以在地震信息传播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新民周刊》:从1998年3月人民网第一次进行独立网络新闻报道开始,网络媒体如何拥有自己独家的采编内容,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互联网媒体整整10年。但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许多网络媒体的采编队伍同样活跃在灾区第一线。您怎么看待这一变化?

陈彤:地震发生后第三天,我们派人前往灾区,主要从互联网自身的角度做了一些报道。比如采访四大运营商在受灾地区进行通信抢修、恢复通讯线路的情况,以及阿坝州政府网站冒着生命危险提供关于地震第一手的信息,在最初的两天一度成为重灾区向外界发布灾情和提供自救信息的唯一公共渠道,电话连线了州网站的工作人员。政府这次允许各路媒体通过比较广泛的视角去做报道灾区,舆论尺度很开放,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进步。这应该是整个中国媒体发展的里程碑。

《新民周刊》:强震固然可怕,但“小道消息”造成的举国恐慌更为棘手。大震发生后,互联网并非没有谣言传出。在现代传播条件下,耸人听闻的谣言通过网络的大量转载复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呈爆炸式放大蔓延。您认为新媒体该如何与谣言赛跑?

陈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就是互联网最喜欢抢眼球,怎么耸人听闻怎么来。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在汶川大地震当天下午,有传言来自权威网站的信息说在当天晚上10点到12点,北京可能发生2-6级地震。但在本次地震报道中,几大门户的报道都保持了必要的冷静,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的渠道。

我想主要是政府部门对于网络的运行规律更为熟悉。网络的特点就是快速反应,决定了应对虚假信息的措施也要快速实施。面对北京当晚地震的谣言,有关方面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仅仅阻断、删除谣言的发布,而是迅速做出了正面的反应,在谣言出现大概半个小时后就予以了坚决辟谣,扑灭了尚处于火苗阶段的谣言。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有灾情保密制度。汶川大地震恰巧发生在《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12天之际。事实证明,以开放的心态,让准确、全面的海量信息“淹没”谣言,再加上严格的管理,真正的虚假信息是不容易流传的。

这件事情也表明了网络编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北京地震谣言传出后,有些网站进行了突出处理,而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就是因为我们的编辑了解目前地震尚不能被准确预报这一科学事实,而且我们也认为这么一种形式的信息发布,它的准确性有待商榷。这证明了编辑的基本素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去培养,遇到大事才能不惊慌,做出准确的合适的反应。

《新民周刊》:除了提供基本的新闻信息服务,新媒体这次如何在灾难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陈彤:在地震发生后初期,我们强调快速海量的新闻处理能力,给大家提供第一手的有关灾情的翔实的新闻信息。但是在四五天之后,新媒体就进入了信息提供的第二阶段。至少从新浪网来说,不简简单单是一些浅层次的新闻报道,更强调能对灾区提供实质性帮助的信息,整个思路都是前所未有的。

截至6月2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019人遇难,373573人受伤,失踪18627人。前方的消息告诉我们,很多人都在竭尽全力寻找亲人下落,于是我们利用新浪网强大的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和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合作,推出了寻人、报平安平台。虽说在此之前,也有很多网站、机构都推出了这项业务,但是我们投入了巨大的制作力量,做得最扎实和最实用。四川移动在前方与4家公司合作搜集信息,我们在前方也有10多个人负责收集伤员信息,在后方有50多人的的团队在24小时维护。截至5月21日21时,已经有将近12万人的平安信息汇总到该数据库中,成功率达到77%,因此中国移动总公司对这个中国最大的数据库也非常重视。

同时,由于持续余震的影响,物资运输困难,大部分灾区还处在物资的极度缺乏当中,我们又最早开通了一个最全面的“急需物资平台”,派专人每天与重灾区近百家乡级单位直接进行一次电话沟通,询问当地最新的紧缺物资需求,并提供了多种捐助渠道,有10多个人的团队24小时维护。此外我们的孤儿认养平台搜集了国内外8万多份申请,我们会妥善保管这些材料交给有关部门。

事实上,从新浪创始的第一天,我们就强调新闻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实用性,要真正对受众有所帮助。不能简简单单只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或者仅仅是受众的谈资,这样的信息不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这一次事件,让新媒体的实用性体现达到了一个最高的水平。

猜你喜欢
陈彤新民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绿色天府(2022年2期)2022-03-16 06:15:56
A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ridge regression and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摄影作品欣赏
—— 巴基斯坦一瞥
人民之声(2019年9期)2019-10-19 06:39:52
《离婚律师》编剧陈彤:哲学“呆女”成了热播剧女王
新青年(2014年12期)2014-12-12 03:49:34
看牙
汶川6年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
汶川樱桃熟了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编结水绳
东方娃娃(2004年5期)2004-07-22 06: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