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森为未来美中关系定调

2008-05-30 10:48:04
新民周刊 2008年35期
关键词:保尔森美中关系美中

总体看,美国朝野对华态度正变得更加理性、建设性,尽管也不时有各种杂音。

美国财长保尔森日前在《外交事務》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全面总结美中关系和他主导的战略经济对话(SED)。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笔者见到的美国高级官员中就美中关系最完整、最坦率,也最具前瞻性的一次阐述。

在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之际,行将卸任的保尔森就这一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见解,时机显然经过了精心选择,文章内容更是别具深意。一言以蔽之,就是保尔森为自己主导的美中经贸关系“总结陈词”,意在为未来美中关系定调。

最关键的是,在指责中国比赞扬中国更受欢迎的美国政治氛围中,保尔森没有这个禁忌,而是直言不讳地发表了他对美中关系的看法。

这或许跟保尔森在处理美中关系上的成功有关。没有保尔森这个“中国通”,可能也不会有美中两国的关系的高度密切。此外,保尔森行将卸任,顾虑较少,对于他亲身参与的美中关系,也自然能说出常人不想说、说不出或者不敢说的话来。

比如,这篇长文提要就说:“美国和中国的繁荣,依赖于帮助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文章劈头就指出:中国发展为世界大国,是美国下一任总统必须正视和应对的首要挑战之一。对策有两个,一是视中国为威胁,对中国予以反击和压制;二是视中国为机会,通过接触处理好关系。而保尔森亮出的观点是:“接触是(美中)成功的唯一道路。”

保尔森能有如此见解,与其多次到访中国、熟识中国国情、并拥有广泛人脉有莫大关系。他在文章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述美国为什么必须“理解中国”。他指出,正是过去一系列的挫折,使得今天的中国领导人矢志改革,以此确保国家政治和经济稳定,“每个50岁以上的中国官员都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在一个街区两周内就可以被推倒并重建的充满活力的国家,人们正在寻找稳定和平衡”。他指出,正是这种背景,促使中国领导人提出“和谐”的理念。

但仅知己知彼是不够的,还必须相互尊重、信任。作为个人的经验,保尔森坦言,美国官员只有了解中国人民的想法,做事才能更加高效。这也是为何他经常造访中国的原因,而且“与最高层个人接触是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中国,中国高度看重尊重和友谊”,因此他的结论是:“与中国政府高层建立关系,是美中在SED取得成功的关键。”

他也对美国的对华政策非常委婉地提出了批评。他说:“不幸的是,美国在与中国交往时,经常被认为是富有‘傲慢和侵略性,即使是在美国寻求合法利益时。”或许,过去美中关系间的波折,比如炸馆、撞机、银河号等事件,就是最直观的反映;美国人似乎也正在认识到中国人的变化,这也是此次当一些西方领导人扬言抵制北京奥运开幕式时,布什总统如此高调到访中国,又如此高调看奥运的原因。

美中作为世界两个大国,应该是共赢,而不是零和。保尔森选择大选白热化阶段发表这篇文章,全力阐述美中接触的好处以及SED的关键角色,就是告诫下任总统,不要让未来的美中关系走弯路,因为这会对美国不利:“即使(美国)有限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但这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也不会去做。”

保尔森希望,下任美国总统继续推进SED,并使美中关系达到新的高度。这应该也是保尔森在美中关系上的嘱托。应该看到,美中关系之所以最近几年取得积极进展,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当今世界格局正在深刻变化,中国在崛起并主动与世界接轨,世界问题离不开中国参与;二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也在转变,从佐利克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到保尔森的SED,总体看,美国朝野对华态度正变得更加理性、建设性,尽管也不时有各种杂音;三是与美中官员的积极推动分不开,这其中既有美中两国最高决策者的战略眼光,也与保尔森、吴仪、王岐山等官员密切沟通、积极合作不可分割。

保尔森无疑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处于转折性时期的关键人物。可以预料,即使他不进入下届政府,基于他的功绩和与双方高层的私交,他仍将在美中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中美关系要能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更多的“保尔森”。

猜你喜欢
保尔森美中关系美中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当代世界(2020年9期)2020-09-21 08:45:29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社会科学(2020年4期)2020-04-17 14:50:24
论尼克松政府的“越顶外交”对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青年生活(2019年20期)2019-09-10 03:25:51
美国挑起美中新的开发竞赛——但它能赢吗?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8
放弃的智慧
保健与生活(2017年8期)2017-02-26 15:37:33
红榜
董事会(2015年7期)2015-08-07 20:35:37
约翰·保尔森:赚钱之神走向落寞?
英才(2015年1期)2015-02-06 10:52:08
放弃里的经济学
本期导读
环球时报(2012-01-12)2012-01-12 1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