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三国智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借”:借风、借箭、借城、借名、借头、借人、借火、借兵、借道……这“借”绝不是拿来主义,是一种领导和管理艺术。
三国中有两个最会借的人——曹操、诸葛亮。
曹操一生最大、最成功的借就是“借名”——借“天子之名”。其代表作当推“发矫诏诸镇应曹兵”。曹操为消灭董卓,向天下诸侯发矫诏,诈陈:“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檄文到时,可速奉行。”封建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人是皇帝,曹操就借皇帝的名义发诏兴师,还真有效果,几天之内,应募的人“如雨骈集”,像潮水般涌来,“四方送粮者,不计其数。”曹操借皇帝之名,形成了自己的“义举”,也因此成了历史风云人物。
曹操借皇帝之名越借越大,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权力,经常为自己私利向别人发号施令。他以皇帝的名义,举荐刘备做豫州牧,让刘备进攻吕布;拜孙策为会稽太守,让他起兵征讨袁术;封袁绍为大将军去讨伐公孙瓒;表奏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唆使周瑜夺取荆州。
以上的“荐、拜、封、奏”等等,其实就是曹操借汉献帝的名义,大家心知肚明,又不敢不服从,可见这“伪名”的威力。
更有甚者,曹操居然借人家的头。《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曹操率大军攻打袁术,袁术部下李丰坚守寿春,操久攻不下,军中缺粮,士兵有哗变之势。为平息兵怨,曹操指示粮官王垕小斛发粮,粮官不肯,问:“士兵有怨怎么办?”曹操说:“吾自有策。”这策就是:“吾欲问汝借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欲借汝头以示众人耳。”垕大惊:“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操借王垕之头,虽稳军心,实为残忍,把“借”也用到了人未敢想的极尽之处。
诸葛亮就更是借的高手,又借风,又借火,风借火威,曹军战船千只、人马百万都毁于诸葛亮借的风与火。诸葛亮借火烧博望坡,烧新野,烧赤壁,烧藤甲,烧车仗,处处借火。《三国演义》的大型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无不借火攻而大胜。
刘备无立足之地,诸葛亮却靠借荆州,取得立足,西攻巴蜀,实施自己的三分战略。借荆州,名为借,实为占,又把借用到了极处。能借到十万支箭,能烧掉曹军八十三万人马,如此神力,都是善借。他知道如何去借力生力,借得妙、借得高,这就是借的艺术。
借的最高境界应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相滋相补、共荣共生。领导者应该深谙“借”法,灵活运用,达到自己目的,成就最终辉煌。借,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广泛妙用。
天津“王朝”葡萄酒品牌就是利用“借”发展起来的一个世界名牌产品。“王朝”之初借法国知名品牌“人头马”,中法合作,中方控股62%,“王朝”品牌属于中方所有。双方商定:“王朝”葡萄酒的10%外销,由人头马公司负责。由于人头马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健全的营销渠道,“王朝”很快在法国和欧洲打开市场,外方也不断要求增加外销比例,从而使“王朝”成为欧洲市场上中国葡萄酒的代言品牌。
所谓“借鸡生蛋”就是这种方法。借国外知名品牌和影响力,与之合作,让出国内部分市场的同时,赢得一个国外大市场。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借”的方法极具智慧,汲取“借”妙,花样翻新,大有借为。
(海子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