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不按常理出牌

2008-05-14 16:48本刊编辑部
意林 2008年19期
关键词:小语刘墉人生

本刊编辑部

谈及多次在职业生涯顶峰时选择另一种活法时的心态,他说道:“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了,就像百货公司一直在出货,总得要进点儿货。觉得不足,所以要再去充电。觉得自己在这个山头已经难突破了,另外一个山头更吸引我。于是,我走下这个山头,我敢于从自己被别人羡慕的山巅上走下来。在美国我做到好的时候,还跑到台湾做学术的研究,关于中国文明的精神的研究,又到中国大陆不断做乡野考察。每个阶段都好像会丢掉很多东西,但是,抱负,抱负,要抱就得要负;舍得,舍得,你要得,你就得要舍。”刘墉就是这么一直“不按常理出牌”,始终致力于超越自己与生俱来的弱点,“创造超越的人生”。

——《意林》记者手记

命运多舛的泰然

9岁那年,父亲的过世让刘墉与母亲的生活拮据不堪。“在我父亲去世之前,我的碗里一般是只见肉松不见饭,过世后,就变成只见饭,肉松难得见到了。”13岁那年的正月初二,一场大火又将本已是贫苦的孤儿寡母的家烧成灰烬,母子俩人只好靠着邻居的房子的一角搭建起半边的“草房”,这草房较之梁实秋先生的“雅舍”显得更简陋不堪,外面下大雨,“房子”里也下雨,“风通透得很,空气很流通”。谈到房子烧光的那夜,“我在上厕所的时候,会闻到远处飘来的院子里茉莉花的香味和我种的曼陀罗的花香,没有屋顶了,一片废墟,我会往上看,星空很灿烂,我觉得很美。”然而,正巧是那天深夜,下起了大雨,母亲把雨衣盖在刘墉的身上,隔一阵子就为他抹去雨衣上的水,他在雨的哀曲里度过了那个雨夜。

如果说幼时困苦还有慈母的怀抱,而成名的他在体会人在他乡的孤独时,或许内心更会留恋困苦中的温暖,起码,有一个人始终陪在你身边。那是刚到美国的第三天,没有人知道这天正巧是他的生日,身边没有亲人,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祝福。惟有一人在异乡面对皑皑白雪。语言不大通,又遇上大学英文演讲,不巧的是,当时美国最轰动的主持人当天也在那里演讲,而他那蹩脚的英文演讲,只有几个朋友来象征性地撑场面。在美国已经归零的他看着人潮涌动的别人的听众,只能在暗中缅怀在台北时的辉煌。但是,这与当年相比,不过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决绝的姿态,光芒刹那闪现

16岁那年,刘墉因肺病而休学,这使得他能从当时课程负担很重的环境中得以休整,让他培养起对美术的喜好以及坚定人生的追求,参加联考,报考台湾师大美术系。在联考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刘墉以自创的“联想记忆法”猛K书,K得昏天黑地,以至于当时母亲心疼得甚至劝他“不要考,不要念了,身体最重要。”功不唐捐,刘墉超越了自己,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大学门槛,当时的比例是1750人只录取35人。在放榜那天,老师甚至拉他到一边,说道:“没想到你还真会藏啊。”同学甚至在放榜单上把他的名字戳了很多洞,以为他故意平时与他们嬉闹,却暗地里K书。

大学的生活让刘墉在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成长,由于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他兼职做主持,主持了全台湾联播的“全民自强晚会”,后来接受台湾中视之邀,主持益智节目《分秒必争》,开场白的内容来自于他从高中到大学时记在课本或笔记本上一些小小的灵感,内容包含很广,由文学、哲学、艺术乃至身边点滴小事引起的触动。小时候因为生活困顿,到交学费或过年时,他就写信或者到父亲生前的债主家里很有技巧地去要钱,这在无形中锻炼了他的文笔,后来,他把这些由灵感写出来的短文集中起来,就成了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萤窗小语》,接下来陆续出了7本,几乎成为当时台湾学生必读的作品。然而,命运又是如此奇特。当刘墉带着《萤窗小语》的稿子到各出版社,甚至是本公司的出版社请求出版时,他们都撇着嘴,把稿子当场就还给了他,说:“这么点儿小东西,你自己印吧!”还真自己印了!幸好在高中时有编过校刊的经历以及对印刷厂的了解,他就自己出版了。刚出版时,甚至还和太太一包一包出去送书。“如果没有当初《萤窗小语》的被拒以及《萤窗小语》的热销,就不会有现在的我。”刘墉这样谈自己的成名作。

在《分秒必争》做得红火时,他却毅然辞职,拿之前十分之一的薪水进了新闻部,制作《时事论坛》。《时事论坛》在不久之后得到金钟奖,他则被《综合电视周刊》选为全台湾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然而,在他获奖的第二天,他再次上演让人惊讶的挥手姿态,递上了辞呈,奔赴美国,开始新一轮的漂泊与打拼。

黑与白的真实人生?

刘墉的思想,在他的书中其实早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现。从《萤窗小语》到《冷眼看人生》,再到《杀手正传》,刘墉以他的如椽大笔挥就了一番写实的人生,《我不是教你诈》被指定为台湾“国防部”官兵的必读书目,《以诈止诈》更是成为台湾“黑道”行走江湖的秘笈。

因此,有人说刘墉的书太世故,更有人说刘墉的心理太阴暗。对此,刘墉并不介怀,因为说这些话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他,既然不了解,又何必在意他说什么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刘墉说出的只是人性的真相——尽管那是大多数人不敢直面的,他教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或许会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刘墉坦言这是年轻时做新闻记者所形成的影响,“冷眼看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记者应该有的态度,如果报道一件事情,我们不应该加诸个人太多的意见,因为你应该客观地去看事实”。

客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你能够做到客观,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糟,“这世界上不是只有黑白,恐怕灰的要多得多”,人类的世界哪有许多绝对,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更要客观、从容。就如同刘墉的书,可以是冷若冰霜、拒人千里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也可以是温情脉脉、真挚感人的《爱就注定一生的漂泊》,其实同样是人生,只不过一个是黑,一个是白,黑加白以及不同的灰度,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猜你喜欢
小语刘墉人生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人生中的某一天
刘墉测字劝降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心灵小语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