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清/编译
互联网的出现,使除了出版业和漫画之外的其他纸质商品陷入了困境。但在旧书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世界各国,由于旧书日见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而许多人对拥有旧书非常感兴趣。
中国:兴起收藏热
具有4000多年古老文化的中国,是一个古旧书的宝库。一部宋代的旧书在拍卖会上甚至以几十万至几百万元人民币成交。
北京古文化街“琉璃厂”的中国书店集中了无数古代美术作品和书画,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古籍书店,这里收藏了约800年前至今分散在北京各地的百余家书店的旧书画。平时,这里顾客稀少,但收藏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却常常光顾,以找寻他们所需要的古旧书画。最近,中国又重新掀起了阅读《论语》和《三国志》等古典书籍的热潮,使得来此专门购买这些古籍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中国书店里最多的旧书是约360年前、清朝初期出版的介绍天文和星座方面的书籍。这些古籍使用朱砂的木版印刷,印刷水平非常高超。书店店员说:“这些文字在印刷出来的时候应该是鲜艳的红色,而现在已经变成褐色了。”
可是,“最近已经很难见到好的古籍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富裕的人也增多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收藏旧书的市场变得很活跃。上世纪80年代,有许多旧书流入了日本。现在,这些旧书又陆续回到了中国。
埃及:旧书市场仍有活力
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的阿兹巴奇亚市场,有一条中东最大规模的旧书店街。
在这里,最有名的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最高学府——阿兹哈尔。在这里学习的各国年轻人都会购买宗教书籍,他们回国后同时也把阿兹巴奇亚旧书店街的名字广为宣传。不仅是著名的宗教者和研究家,就连被处死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都曾经是这里的常客。
现年50岁的穆罕默德•阿迪亚从小就在这里干活,一干就是30多年。如今,他已经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专门经营旧书买卖,从医学书籍到宗教书籍,品种非常丰富。他说:“小时候无法去学校念书,而这里有的是书,我可以在这里看书,因而就到这里来干活了。”对于旧书市场的前景,阿迪亚充满乐观:“只要阿兹哈尔还在,这里就会充满活力。”
在约150家旧书店中,有的出售伊斯兰教的圣典《可兰经》,还有的则以披着头巾的女性为对象,专门出售一些时尚杂志。这条旧书店街,凝聚着中东和伊斯兰教神奇的魅力。
法国:旧书店设于露天
沿着塞纳河堤两岸路边,一些置于露天、名为“Bookinist”的旧书店在向人们出售旧书。这里大概有240家旧书店。这些旧书店的名称源于“出售无价值的旧书的人”之意。不过,这些小店如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塞纳河畔不可少的一道景观。
这些被固定在河堤两岸、约8米宽的简易木制旧书店,全都是从巴黎以每月约100欧元的价钱租借来专门出售旧书的,为了防止大型书店的垄断行为,政府规定其他地方不能出售旧书。
65岁的“Bookinist”工会主席阿朗•里克兰克笑着说:“许多人都想到这儿来卖旧书,但是等两三年都没有空闲的书店。不过,有的人由于忍受不了寒冷和下雨的恶劣天气,会停业半年。而且,这里汽车尾气也严重。人们在这里卖旧书是觉得与各种各样的人见面很有趣,并不是以金钱为首要目的。”这位已经有34年丰富经验的老者专门销售地理方面的旧书,每天清晨,他就开始在巴黎市到处搜寻旧书珍本,然后再开店门。
“Bookinist”的历史要追溯到1606年,那时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新桥,而在桥两边的栏杆和人行道之间的狭小地带,建起了民居和商店。当时,除了住人以外,这座桥别无其他,后来允许移动书店在这里销售旧书籍。1650年后,这些移动书店被移至塞纳河畔并固定下来。
现在,这里增加了许多向游客出售书画和巴黎特产——“埃菲尔铁塔微缩模型”的商店。里克兰克说:“虽然有的店在出售旧书画时的做法有些过分,但看到游客们欢喜,我们也就认为他们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