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琪是谁?

2008-05-14 15:06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13期
关键词:苹果

梁 良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影坛发生了著名的“削苹果事件”。杨士琪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显然充当了“正义先锋”的角色,她一夜之间成为新电影的“英雄”

世界各地的电影奖大都习惯以象征性的动植物命名(如:金狮、金鸡、金马,或是金棕榈等),纪念性质的电影奖则多以著名的制片人或导演的名字命名(如:附设于奥斯卡的“艾文•泰尔伯格奖”、附设于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黑泽明奖”等),但以电影新闻记者的名字命名的电影奖不多,台湾的“杨士琪纪念奖”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个。

谁是杨士琪?对于不熟悉“台湾新电影”发展历史的人而言,这个名字可能根本没听过,但是,对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台湾一起走过“戒严年代”的新导演而言,“杨士琪”代表的意义有如电影界的李敖、柏杨,是“主持正义”与“道德勇气”的象征。而她的江湖地位,又具体展现在著名的“削苹果事件”上。

所谓“削苹果事件”,发生于1983年8月。事情缘起于万仁导演的首部作品《苹果的滋味》,那是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三段式电影《儿子的大玩偶》其中一段。另外两段是侯孝贤的《儿子的大玩偶》与曾壮祥的《小琪的那顶帽子》,都改编自台湾作家黄春明的乡土小说。

《苹果的滋味》描述在50年代的台北,工人家庭的男主人江阿发突遭车祸,肇祸者是驻台的美国军官。江妻担心以后的日子,美军上校格雷送来了2万元和那时候普通人吃不起的大红苹果,又承诺负责到底,并愿意送他们的哑巴女儿到美国念书,全家都松了一口气。连负责联络的警察都在旁边痴味地说:“这次你们运气好,阿发被美国车撞到,要是给别人撞到了,现在阿发恐怕躺在路旁,用草席盖着呢!”最后全家人在医院吃着价值4斤米一个的红苹果时,竟然有“因祸得福”的幸福感觉。这个穷人吃苹果的故事,讽刺意味不言可喻,也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年正接受“美援”的台湾处于怎样一个尴尬的位置。

万仁从美国学电影回来未几,还带着 “愤青”的理想,费尽心机重塑时代风物,忠实地拍摄了不少“社会的阴暗面”。片中的外事警察带着美国军官在迷宫般的违章建筑区找寻江阿发家,画面所见尽是丑陋和脏乱的居住环境;江家的孩子在学校因没钱缴费被老师罚站;片中更把江阿发受伤后住进美军医院布置成有如天堂般的白色建筑,连厕所都是孩子们眼中的游乐区,长长的卫生纸就是他们的玩具。在美国人面前,江阿发一家人和他的劳工朋友简直都是毫无民族自尊的土包子。

这些安排虽然是导演特意做的戏剧处理,也没有违反当时的电影检查标准,所以在送审时获“新闻局”通过。中影公司高高兴兴地准备上映,还准备送此片参加国际电影节。没想到一位看过试片的影评人,竟用“中国影评人协会会员”的名义,发函向当时中影公司的上级主管“国民党文工会”检举,指称本片体现贫穷落后及违章建筑的画面不妥当,恐有“影响国际形象”的疑虑。“文工会”十分重视,当即责成中影内部对《苹果的滋味》作闭门重审。

万仁闻讯急忙赶到现场,但被挡在试片室外。没多久,时任中影公司编审的编剧吴念真推门而出,告诉万仁审片结果凶多吉少,动刀修剪影片势不可免,甚至会禁止本片参加海外的电影节。

万仁闻后怒不可遏,整个人几乎崩溃,有人提议将这个“黑函内幕”告诉新闻记者,希望藉舆论的压力迫使中影公司改变决定。他们找的就是联合报的影剧记者杨士琪。

当年的杨士琪30岁出头。大学毕业后就进台湾的《民生报》当文体记者,负责报道西洋电影消息,由于并非电影专业出身,早期译错和写错的稿子也不算少。几年的磨练,功力渐增,改调在《民生报》同一集团的《联合报》跑影剧新闻。

自从中影在1982年以《光阴的故事》打响“台湾新电影”的招牌,在这个“运动”崛起的初期,台湾的新闻界和评论界常常用超乎比例的大篇幅报道和评论那些在数量和票房上只属于“少数”的新导演作品。摇旗呐喊的用意明显。某些“大牌记者”甚至在有关台湾新电影的新闻报道中直接“评论”,将一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大众,杨士琪正是这样的一位文化使命感强烈的记者。

她和另一位年轻的女记者石静文,为当时势单力薄的“台湾新电影”争取到不少曝光的机会。

当杨士琪从万仁和吴念真等人口中知悉“黑函内幕”经过后,翌日即在报上以大篇幅报道,对中影意图偷偷“削苹果”之举大加指责。其他报章的记者亦迅速跟进报道,登时在舆论上形成一片讨伐之声。在风头上,中影不敢犯众怒,终于决定让《苹果的滋味》保持原貌推出上映,也让该片以完整版参加了多个国际电影节,并且获得了一些奖。当初某些人担心“本片会丢人丢到国际上”的情形则根本没有发生。

抵制“削苹果”事件令台湾电影的创作尺度在1987年政府正式宣布“解严”以前提早得到了解放,一些曾被视为“禁忌”的题材得以陆续搬上大银幕。

杨士琪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显然充当了“正义先锋”的角色,她一夜之间成为新电影的“英雄”。可惜在不久之后的1984年5月20日,她因气喘病突发而辞世。“台湾新电影”的工作伙伴们感念她的贡献,杨德昌就在当年他导演的新作品《青梅竹马》片头上,以黑底白字写着“献给杨士琪,感激她生前给我们的鼓励。制作全体同仁敬致。”并加附英文字幕,全长6秒钟。

翌年,由杨士琪生前友人及电影界、新闻界25位好友联合倡议组成杨士琪纪念奖工作委员会,决定每年选出一位富于道德勇气并且努力开创新局,提升电影地位的杰出人士,颁给奖座以兹鼓励,并彰显杨士琪生前热爱电影、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就是“杨士琪纪念奖”的由来。但由于这个纪念奖并无常设机构,无法达成创立时的原意,到目前为止,只颁发了3个奖座。

猜你喜欢
苹果
快乐苹果镇
0分也能拿第一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梨与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苹果丰收啦
洗苹果
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