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告急

2008-05-14 15:06何忠洲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拉尼都江堰缺水

何忠洲 何 人 韩 永

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念书起,就知道中国是个北方干旱而南方多水的国家。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闻,仿佛在颠覆这个基本概念:中国的南方也缺水了

到2007年的12月,中国南方的干旱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说,自2007年9月下旬以来,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贵州等地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致使旱情持续发展。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广西北部、广东西部、贵州东南部等地出现25年一遇重旱,其中江西、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出现50年一遇的特旱。

监测显示,严重旱情使江南华南地区一些主要江河水位偏低,目前(指去年12月时),地处江西北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水面面积已减少到50平方公里,而在丰水年份鄱阳湖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

据《广州日报》的一则报道,由于上游来水偏少,长江中游频现“肠梗阻”,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在去年12月5日发出紧急通知,宣布长江中游因枯水形势严峻进入二级橙色预警状态。但长江航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预计2008年1月底2月初,水位会跌破132年来的最低,通航状况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而本刊记者在湖南看到的景象,则完全与人们头脑中历来的“南方丰水”印象南辕北辙。

湖南的秋冬旱殇

从小在长沙市橘子洲大桥边长大的刘二井老人指着桥下一块裸露的石板告诉记者:“长这么大,都没见这个东西露出来。”

在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南侧200米路西的菜地,本该郁郁葱葱的季节,却远远地就能看到一片枯黄。尽管菜农王有田每天都要扛着扁担走上几百米路,到岳麓山脚下的一个水塘去挑水,回来倒进自建的蓄水池,再一点一点地匀给干渴的菜苗,但是,蓄水池已经几个月不见雨水,远处的山塘眼看着也快无水可挑了。

“沧海桑田呀,”想起以前的多水时节,王有田颇多感慨,“以前这片菜地旁边,都是水塘,一年四季都有水,菜园也比现在大得多,如果都像今年这样旱,蔬菜就真的种不下去了。”王有田说。

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简报显示:从2007年9月30日汛期结束到12月5日,湖南省平均降水只有26毫米,较历年同期减少84%。受此影响,湘江各个河段相继跌破历史最低水位——湘潭段11月8日跌至历史最低的26.86米,长沙段两天后创下25.17米的历史最低纪录。湖南的另外三水资水、沅水、澧水水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枯水季节里,湖南各地相继传来了用水紧缺的信号。

长沙市一名的士司机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已经规律性地出现停水,几天一停,多在白天,这种说法后来又在一些零星的受访人——包括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陆魁东那儿得到了证实。

水厂也在面临考验,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起的水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长沙市一些水厂的日供水能力,已由原来的7万吨降至眼下的3万吨。

而从湖南中南部“干旱走廊”邵阳传来的消息是,很多村里的水井已经干枯,村民不得不远赴他村寻找水源。邵阳县黄荆乡长乡村两个村民组的村民共用一口水井,早已开始限量供水,三天分一次,每户一担。最近,这口救命井也干枯了,村民们只好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寻找水源。据湖南省防指办发布的数据,全省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村民组共有4500多个,涉及8.3万多人,4万多头大牲畜面臨饮水困难。

四川的都江堰水争

南方大旱,并不是近年来的第一次。2004年,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6省区发生大范围秋旱,有些地区的干旱程度创53年来之最。

四川省在2004年和2007年两次大旱中,都没有列入特重旱区。但省内日前正在为水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争吵的焦点,是著名的都江堰的进一步开发问题,而争论的背景,却是双方都一致认定的事实:四川这个号称“千河之省”(原有1340条河流,现存1100多条河流)的省份,实际上缺水。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是一个民间机构,在2007年11月推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专项科研课题《关于都江堰水利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民间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针对四川省水利厅和都江堰管理局主持编制的《四川省都江堰总体规划报告》和《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下称《官方规划》),提出了重大质疑和不少反对意见。

《官方规划》中设计了一个重大工程:要引毗河水入川中,去解决川中地区的长年干旱——毗河,属于都江堰内江柏条河的下游。毗河引水工程,实际是要将都江堰的水引到沱江,进而灌溉沱江流域314万亩农田。

《民间研究报告》反对这一工程。理由是:这样一来,成都的水就会不够。他们说,成都的水是靠都江堰供应的,原本不缺水,但是由于都江堰灌区近些年被人为地不断扩大,从1949年的灌溉面积283万亩,扩展到现在的7个市所属37个县(市、区),灌溉面积达1010万亩,都江堰灌区已经严重缺水。再搞工程浩大的毗河引水工程,超出了都江堰水系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

按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区常住人口将增加到800万人,是目前的2倍,到那时,生活用水也将增加一倍,水怎么够用?

所以,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研究员范晓称:《官方规划》的毗河引水工程是“剜肉补疮”。

是“拉尼娜”一时作怪,还是“南旱北涝”的开始?

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念书起,就知道中国是个北方干旱而南方多水的国家。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闻,仿佛在颠覆这个基本概念:中国的南方也缺水了。究竟这几年出现的南方缺水,是偶然的暂时现象,还是说,中国的水资源布局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

一些气候专家解释说,发生在2007年南方的干旱,是“拉尼娜”现象造成的。“2007年湖南干旱成因,可能与太平洋上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有关,因为1949年以来先后出现了11次拉尼娜现象,湖南有10次相应地出现旱灾。”湖南省气象局副局长潘志祥这样对媒体分析。

北京的一些气象学家也支持了潘志祥的观点。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2007年12月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南部出现的旱灾,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由于中国南方2007年夏季、秋季、冬季降雨量的连续降低;其次,秋季温度同比偏高;第三,冬季的冷空气活动较弱;第四个原因,李维京认为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拉尼娜”现象。

但媒体上有另外的声音。

2007年11月22日,在国家气候委员会召开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全球变暖将造成中国降水分布的改变。罗勇说,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预测,未来100年全球降水和水资源,将在中纬度地区进一步减少,在中高纬度地区有可能增加。也就是说,未来中国降水分布有可能向北方移动,比如说现在的夏季降水形势是南涝北旱,未来有可能转变为南旱北涝。

如果南方的干旱是“拉尼娜”造成的,那么它只是暂时的。但如果气候变暖造成整个降水带北移,变成“南旱北涝”的局面,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就太大了。

猜你喜欢
拉尼都江堰缺水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新书揭美国第一夫人强势性格
梅拉尼娅: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是我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最小的一个
拜水都江堰
齐刘海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