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7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

2008-05-14 10:20本刊编辑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北京市学校工作

2007年,首都基础教育围绕加快推本刊编辑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两大主题,引导基础教育发展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重点项目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由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一元化发展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确立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教育的基础地位更加牢固,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教育的公益性质更加明确。首都基础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讨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要不断提高群众对首都教育的满意度,要以解决群众对教育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扎实推进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首都基础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为此,抓公平、抓质量、抓创新,是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公平的政策表述是均衡。推进均衡是政府首要的责任,而为了使均衡从一开始就处于公平的起点上,政府当前首先应当做的不是“达标”,而是“缩差”,即缩小差异,以确保基础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质量的政策表述是特色。政府应当鼓励学校办有特色,提高学校自主发展空间,突出学校的个性和创造性。

创新的政策表述是活力。通过创新来焕发首都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活力,实现首都中小学内涵发展增长模式的转变,使首都基础教育呈现和谐的生态成长模式。

二、贯彻《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召开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强化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

——召开北京市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为今后一段时间加快首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制定下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和《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实施意见》。各区县按照要求制定了达标方案,并逐步落实年度任务。2007年市级财政投入3.87亿元,改造城乡各100所中小学,使其在主要项目上达到新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启动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为未来5年北京市小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为推动小学教育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初中建设工程。围绕初中建设工程的落实,组织编写了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实施手册,指导区县和初中学校制定了三年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组织了初中建设工程系列展示活动。开展北京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组织编写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基本功标准。完成了2007年初中学校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工作。启动了对区县初中建设工程验收工作的专项督导抽查。

——进一步完善将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校的规定,下发有关通知,规范推优程序,招优推荐比例从1:1调整到1:1.2, 招优比例由去年的3%提高到6%,今年享受指标分配并进入示范高中的学生1100余名。

——完善中小学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截止到2007年10月底,中小学资源平台已拥有条目类资源390587条,服务频道17个,资源总数已近200万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扩充到6万种、80多万册数字图书。针对117所没有上网条件的农村学校启动了农村配送项目。应对新课改的需要开通了北京教育研修网,向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提供新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成覆盖中小学18个学科的专题讨论区,并开展了数千个专题讨论。建成专家、名师和个人博客1273个。陆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20余次。

——积极稳妥地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按照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的原则,2007年北京市共有外来流动人口适龄子女40.4万人,其中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为26.4万人,约占总数的65%。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的投入,2007年一共投入1.2亿元用于支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加强特殊教育工作。转发教育部盲、聋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展北京市培智学校中度弱智课程设置方案研究工作。开展北京市首届随班就读优秀学校评审工作,确定首批15所随班就读优秀学校。

——加强民族教育。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17所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召开北京市教育援藏工作会议暨北京市西藏中学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推动北京市教育援藏工作的深入开展。下发《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评选办法》,推动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完成北京农大附中、怀柔红螺寺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扩招工作。

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对北京的工作检查中,北京市义务教育工作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认为北京市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成效显著,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首都的地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三、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

——召开北京市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现场大会,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部分得到改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根据全纳教育思想,启动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对特殊教育教师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检查,并给14个特殊教育基地颁牌。与民政部门合作,调查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情况,为将来低收入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经济扶持做前期准备。开展了民办园调研工作,对50所民办园进行了调研,为民办园的进一步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2007年学前教育普及率提高到90.6%。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现已达到210余个。

——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2007年有100余名园长参加了高级研修班,有200名农村教师参加了转岗培训,有1000名教师参加了早教培训,有100名教师参加了中英学前教育培训,有500余名社会人士参加了保育员培训,所有在编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

——完成高中发展专项调研。组织“新形势下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完成《文献资料》基础数据调查及整体研究报告。该研究结果对目前我市普通高中发展及有关政策调整有较大参考价值。

——完成宏志奖学金评选。落实“奖、助、贷”制度,在总结近两年高中宏志奖学金评选工作基础上,对部分城区约120个富余名额及时进行调整,充分体现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

——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建设。帮助高中学校顺利进入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程序、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的电子化。目前学校级平台已完成了开发与培训,并陆续安装到校。

——推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对北京市的体育课程方案作了修订,修订以后形成了北京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体系。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召开第二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近三年的德育工作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三项重点工作”,即:开展奥运精神教育,深化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推动社会实践,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创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协作的教育机制。同时,提出了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八项举措,进一步在全市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引领区县以先进理念推进德育工作。以举办校长论坛、专家大讲堂为思想引领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奥运与德育”、“欣赏模式的德育”为主题举办专家大讲堂,各区县举办了40余场校长论坛。

——完成首届中小学德育成果奖的评选表彰工作。内容涉及区域资源整合、家校协同育人、社区资源开发、学校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德育评价、奥运德育等各方面,这些成果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推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并试行《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时,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先期指导东城区、西城区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试点,着力推广东城区“蓝天工程”经验,研究制定了推广实施的方案,并协调力量着手建设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平台。

——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养。举办优秀中学生事迹报告会;借助京、港、澳三地学生夏令营的平台,以征集“奥运心愿卡”的形式,组织了三地学生的奥运实践活动。举办百万中小学生礼仪成果展示与交流,评选、表彰了第三批文明礼仪示范校。首都中小学生文明素质得到提升,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

——启动前瞻性研究项目。组织大学、中小学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和科研人员,对德育实践条件与资源状况、新农村建设中的学校德育、高中课程改革与德育管理方式、以来京务工农民子女教育为重点的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品德培养等项目进行专项研究。

——推动班主任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政策指导和服务性指导。制定并颁发了《班主任工作规程》,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指导用书》,评选出381名优秀德育工作者、400名“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组织首届北京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礼仪风度、领导才能、批判性思维、调查研究能力、协作技巧、谈判技巧等。

——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召开北京市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现场会,联合教育督导室对区县政府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努力保证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空间,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实施了几千场各种学生群众体育比赛活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市级学生体育比赛60余个系列,参与学生几万人次,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规范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启动“北京2008学校奥林匹克教育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挂牌仪式。

——积极开展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顺利完成全市中小学全体7000多名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测试活动,提高了全体中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这在全国都是第一次。

——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实施《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在11月举办了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完善学校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检查工作。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

——举行金帆团建团二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举办第十一届学生艺术节。推动高雅艺术、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

——完成2007年市政府的实事任务——“22个市属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对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参观实行免费”,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校外活动争取和创造了良好的素质教育社会环境。

——开展“北京学生科技节”活动,共有5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科技节活动。同时,还整合全市校外活动资源,积极开展“阳光少年行动”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重新评估了“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和“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推动了北京市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水平。

——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通过完成市政府为群众办的实事,全力加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运作体制,逐步试点推进中小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

——北京市小学和初中全面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这标志着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从区域实验阶段进入了全部推广阶段。

——制定并实施《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段)。对各区县和部分学校落实新课程计划情况进行检查,各区县基本做到“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共审查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34项,经审查准予立项3项,初审通过13项。

——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春秋两季所有学科教材培训5000余人次。完成市级干部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培训的年度任务,培训总计万余人次。

——继续推进教学方式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共汇集各学科优秀课例500多节。《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进一步在全市中小学试用。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积极筹备和成功承办全国校本教研第4届年会,在全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统一实施《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了课改项目申报立项、初评、申报、成果中期汇报、档案检查等系列管理制度。筹备召开了全市课程改革总结交流会,全面总结了一轮课改实验的成果,明确了明年的工作重点,并对课改专项工作进行了表彰。

——筹备启动高中课程改革,成立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组等7个小组,研究制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召开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市启动大会。完成课改工作各个组织机构的建设。

——完成高中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等系列管理文件(10项)的起草、征求意见、修订等工作,基本建立了高中课改的制度框架。完成高中课改干部教师培训的规划、启动工作。启动了北京教师研修网,为课改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完成高中课改2007年的16项重点项目的申报和初审工作,以及2008项目预算工作。

——组织调研组收集部分区高中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基础信息,为完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与广东、江苏、山东、海南、河南等省市开展了高中课改的省际交流与合作。

五、科学管理,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规范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先后出台《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规范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对终止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给予支持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确保了体改校转制工作操作的规范、平稳、有序。2007年已正式批复并转为公办的学校有5所,已经停止招生或改为公立校收费标准的4所。

——完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学生卡应用。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将CMIS系统的数据录入、维护、更新、上传等工作纳入区县、学校的日常管理,学生基础信息数据较为准确、齐全,全市发放学生卡130余万张,覆盖所有中小学生。在继续开展电子学籍管理的同时,推行了“小升初”、“中招”持卡入学注册工作,为规范招生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

——加快电子学籍规范化建设。完成在东城、西城、宣武、海淀和昌平等5个区5类学校的电子学籍实验工作。通过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将以往招生和入学工作中的报名、招生、审批(审核)、入学注册等工作,转变成为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流程。在各学段新生入学及在校生新学年报到时全部使用 CMIS和学生卡,实行电子学籍注册。完成对区县学籍管理部门的三期培训。启动修改《学籍管理办法》。

——规范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管理。在落实“健康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下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原有30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规范了体育考试项目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力求丰富体育考试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北京市学校工作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