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杨国强
三联书店
定价:36元
晚清士人由传统中国的衰世走入中西交冲的变局,这个过程中理与势的脱节、义理与事功的脱节、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脱节等,深刻地说明了晚清中国的近代化是一种扭曲的近代化。
《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
[罗]诺曼·马内阿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定价:24元
作者生于罗马尼亚,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定居美国,并以执教、写作为生。在这本评论集中,读者可以看到超出20世纪想象力的东西,那就是作者对历史的深刻见证。
《潘家园翻出的历史》
王金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22元
中共创始人张申府1949年给周恩来的信、国民党元老陈修夫自传、国民党中将张丰胄抗战期间日记、宋希濂回忆瞿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的材料……文物收藏家王金昌记录了自己在潘家园的收藏经历和心得。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易中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2元
在解读大汉风云直至帝国的终结之后,易中天首次眼光朝外,品读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事件:费城制宪。在讲述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的同时,寻求他方之石的历史智慧,思考帝国终结之后现代中国的可能道路。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
朱建军
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28元
作者用心理学来解读传统文化,并提出了中国文化于秦始皇时期开始出现的基本心理症状,希望有助于一个民族摆脱精神的误区。
医人者的“阅世品人”雷颐
医生天天医人,从医数十年的老大夫,自然“阅人无数”。能独立行医且为公认的杏林高手,则更是人情练达。陈存仁是当年沪上名医,自然与各方人士结交甚广。他的“阅世品人”,则如良医闻诊,细致入微,冷静客观,却又包含温润。在他的笔下,各色人等都异常“鲜活”,提供了这些人物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力主“白话文”的骁将,到上海后却非要拜访坚持“文言”的前辈章太炎;由于刘曾公开征集“国骂”字句和各地骂人的方言,章太炎于是劈头盖脸对刘大骂起来,从汉代唐代的骂人话一直骂到上海人、宁波人和广东人的骂人话,而且引经据典,不断告刘某句出于某书,看似给刘提供资料,实际把他祖宗三代全都骂到了。好在刘氏涵养颇深,恭听许久,最后只得对前辈深鞠一躬悻悻而去,章氏则大出一口对刘半农等“新文化”先锋的恶气。章氏那种率性而为的名士习气尽现。
上海法租界水电厂职工突然罢工,清洁工也起而响应;租界当局拒不接受工人提出加薪百分之四五十而且罢工期间工资照付的要求,法租界十几天水电全无,四处垃圾;无奈中上海市长请杜月笙出面调解,他使租界当局将工资提高百分之七十,并且自掏腰包贴付罢工期间工人工资,最后皆大欢喜。他对工人说:“我祝贺你们胜利,也是中国人胜利,希望大家明日一清早就上工。”市长都解决不了的罢工,却让这位“海上闻人”轻易“摆平”。
“九·一八”后全国“反日运动”风起云涌,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发表演说,认为“反目运动”有排外之嫌,反映不出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应改为“抗日运动”,“就是日本不压迫,我们不反抗,所有抗日运动,全是日本侵略引起的后果。”由“反”改“抗”,一字之易,意境确实大不一样,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独到;此后,“抗日运动”取代“反日运动”一直沿用,成为“八年抗战”“抗日战争”。只可惜汪本人在“抗日运动”中却沦为汉奸,“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陈光甫是著名银行家,他个人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时资本少得可怜,但业务不久就蒸蒸日上,迅速扩大。因为他曾有负责“官办银行”的经历,使他“得到一个教训,凡是官方办的机构,总是受着政治的牵制,平时都是为各方面的私人插足之地,弊端百出”,“明明可以赚钱,却永远是亏本”。而且,“要是一旦政局起了变化,主持人会席卷所有,一走了之”。因此,他立志要创办民间银行。从官办银行不愿做不屑做的“一元开户”做起,并想方设法解决了官办银行长期存在的服务态度和顾客要长时间等候问题。他如看到有客户是赤脚的农夫,特别要邀请到经理室倾谈,还要敬茶奉烟,详细介绍本行对农民的特殊服务业务。结果在各乡口口相传,乡村业务大大拓展。过去出过陈光甫如此这般的银行家,难道今日竟无此等人才?看来,银行民办,可能是根本出路。
胡适、孟森、张大千、张宗昌、张竞生等都在陈存仁的“阅评”之列。到港后,他与船王董浩云稔熟,因此对董的点点滴滴记述尤细。不过,对船王之子董建华却是只字未提。1990年去世的陈存仁,可能万万想不到船王之子不久后将成为香港首任“特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