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岱如30岁台北市从事现职二年
艳夏台北,中山北路的市立美术馆正进行一场展览的开幕记者会,全场目光都集中在吕岱如身上。她正用流利的中英文,介绍她筹划了两年的展览。她的角色,叫做“策展人”。
策展人这行业在台湾历史很短。“以前台湾的美术馆大多是公办的,没有这名词。”吕岱如说,自从1998年台湾开始有国际性双年展之后,就慢慢有策展人的需求,在不同的艺文空间主导策划性的展览。“策展人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一个展览的样态。”
要做一名策展人,除了美学素养之外,还要能“通过艺术对当代社会进行不同的响应和批判。”策展人不见得是学艺术的,吕岱如说,她自己大学念的是英国文学,后来到伦敦念艺术,她认识的人当中,有学心理学的、写评论的,也有念电影的,差异性很大;不过,“公关能力一定要很强,必须和艺术家、机构、观众沟通。”另外,英文好是必要条件,“自己没有能力获得信息的话,很难从事这个专业。”
两年前,吕岱如和一些艺术家讨论“艺术作品和展览究竟为何产生?如何产生?”等问题,后来她决定把这些对话呈现出来,于是开始寻求赞助、找场地……,甚至包括艺术家来台机票和住宿都要打点。“策展人的工作有蛮大的部分是在筹措资金,”此次她的资金有一半来自瑞典等五个国家。展览推出后,“还要帮杂志写文章、写博客,到学校演讲,驱动社会去关心一个议题。”
吕岱如本身是独立策展人,不隶属任何机构,靠申请补助过活。“日子只要过得去就好,重要的是我和世界有很多接触,去年就出台湾15次。”她把她的策展团体取名为“好流氓”,“其实就包含一种‘就算抢银行也要策展的姿态。”
海外星云 2008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