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同密度栽培初探

2008-04-29 00:44官发珍关发斌
中国果菜 2008年2期
关键词:出苗率株距小雨

官发珍 关发斌

试验目的:为进一步探索马铃薯品种在我县的适宜种植密度及配套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切实可靠的指导依据,而进行本试验。

1、试验内容、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试验地选择在盐源县盐井镇叶寸一组李兴华家前茬种植玉米的地里。土壤肥力含水解氮91.96mg/kg,磷35.24mg/kg,钾91.25mg/kg,排水良好,耕层深厚,前茬收获后耕翻一次,播种前10天又耕翻碎土一次。

1.2品种:品种选用会泽县引进的二代脱毒种薯:台作88。

1.3试验设计:试验设A(3500株/667m2)142窝、株距38.1cm、B(4000株/667m2)162窝、株距33.3cm、C(4500株/667m2)182窝、株距29.6cm、D(5000株/667m2)202窝、株距26.7cm、E(5500株/667m2)223窝、株距24.2cm五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7m2,每小区长4.5m、宽6m,1m开厢,每小区6垄,小区间无走道,重复间走道50cm。

2、试验田栽培管理过程

2.1播种、栽培方式及规格:3月27日播种,窝播1两左右整薯一个,亩用种量250kg;种植方式采用双行垄作,垄宽100cm,宽行67cm,窄行33cm,窝距38.1cm(3500株/667m2)、33.3cm(4000株/667m2)、29.6cm(4500株/667m2)、26.7cm(5000株/667m2)、24.2cm(5500株/667m2)。

2.2底肥:施肥方式与当地习惯相同,各处理的农家肥、氮、磷、钾施用量相同,亩用农家肥2000kg,尿素7.5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2.5kg。

2.3田间管理:6月4日出苗,出苗太晚、且出苗差,出苗率低,但此时补苗已晚,因而未进行补苗;6月20日第一次培土起垄,因苗架长势好,未施提苗肥;7月1日现蕾,7月5日第二次培土起垄,同时除草,7月8日进入开花期,7月15日,亩用磷酸二氢钾0.2kg加1kg尿素进行叶面喷施,生长期间未发现病虫,因而未打药;9月18日成熟,9月29日收获。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产量结果见(表1)

从产量结果看,除B因为是出苗率低而引起产量低外,其它密度处理的产量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密度是构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密度增加,因而产量也相应增加。但商品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

3.2多重比较分析:为了进一步说明马铃薯不同密度栽培增产的显著性,对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见(表2),处理E与B之间达到了极显著,处理E与B、D与B、E与A、E与C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其它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

4、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4.1对单株重量的影响,除E外,其它几个处理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4.2对主茎数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4.3对单株薯块数的影响,除B是因为出苗率低引起单株薯块数减少外,其它处理区别不大。

4.4对长势长相的影响不明显,茎皆为紫色,叶色绿,花繁茂,花冠紫色,结实少,收获时薯块全是椭圆形,皮色红,肉黄色,薯皮光滑,芽眼浅。

5、气候条件因素分析

此试验虽然严格按试验设计要求实施了,但由于今年4月28日才下了第一场小雨,5月12日下第二次小雨,5月21日下第三场小雨,下2、3场小雨时,山上下了雪,气温下降,且这三场雨都只湿了地表皮,太阳一出就晒干了,这三场雨对马铃薯的生长没起到任何作用;直到6月中旬雨水才正式开始,试验地又无灌溉条件,出苗后,又遇上了50年未遇到的干旱气候,使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影响了正常出苗,致使缺窝严重,出苗率低,出苗窝数未达到目标要求的窝数;因而产量偏低。

6、试验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5个处理,不同的产量结果分析得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密度过大时,小薯的比例也随之增加,播种时不易操作。农民无法接受高密度的栽培方法。因此,在相同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下,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小薯(种薯),则建议选择每亩种植5500株的高密度栽培方法;如果想要得到商品薯多,则应选择每亩3500株-5000株的栽培密度较为合适。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源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出苗率株距小雨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卧薪尝胆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巧解“植树问题”
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