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好利落短发,化上亮丽淡妆,穿着半正式外套,小蓁一早赶往捷运站,和人群一起涌向票口闸门,正准备和其他上班族一样,从通勤开启一天上班的序幕。对曾经是SOHO族的她来说,再次回到挤捷运上班的生活,从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中。意外发现一分奇特的新鲜感。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生活型态的转变。”对小蓁来说,生活作息的调整,是返职场前最花功夫的一件事。“以前常常工作到半夜,甚至早上才去睡,睡到下午自然醒,久而久之就成了夜猫族。后来为了调整作息,还曾经一天一夜不睡。撑到晚上10点倒下去睡;第二天一早醒来,就刚好让生理时钟回归正常。”
除了作息之外,小蓁回想以前SOHO族的日子,和现在的上班族生活最大不同,除了时间上的“自由”之外,就是“穿着”了。“在家里工作的时候,穿睡衣都没问题,只有和客户见面时才打扮。现在则是每天晚上都会先准备好隔天要穿的衣服,以免第二天早上出门时太匆忙,来不及选搭衣服。”
在SOHO的那两年里,小蓁做的是网页设计,手上的案子几乎都是由朋友介绍,自己并不是很积极地开拓业务,因此常常一两个月才有个三五万元新台币的案子进账。有时候完成了一件,就放自己一段长假,把接案所得当作旅游基金,旅游回来之后两手空空,再继续“从零开始”接案子赚钱。
“那时候赚的钱,不是旅游花掉,就是维持基本生活,要存钱并不容易。但赢得了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经历了两年的SOHO生活,小蓁很清楚自己的未来方向是在职场,于是开始积极找工作。在2006年初回归职场,目前在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工作的她,已经完全适应上班族的生活,工作也能轻松上手。
累积社会经验
小蓁基于稳定的考虑,对现在的职场生活很满意。而另一位前SOHO族陈佩吟,则是希望投入真正的职场历练一番,累积更多的社会经验。
“以前在家做网拍,和买家间的互动以及批货的方法都要慢慢学习,不过很多事还是要到真正的职场学会比较真实。”陈佩吟一毕业就在家SOHO了一年半,从接近中午起床的日子,到现在早上6点半被闹钟叫醒,真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态。
对陈佩吟来说,投入职场是一种选择,只要决定了,就要学会适应,必须把过去自由的SOHO习性收敛起来,不然很容易“人格分裂”。
“以前在家里,别人见不到,所以常常很邋遢,久而久之,怕自己会退化,所以想做一般的上班族,至少每天会打扮一下。”从陈佩吟现在光鲜亮丽的外表,很难想象她从前在家里穿运动裤工作的模样。
目前,陈佩吟在顾问公司担任客服专员的工作,通过和形形色色的客户接触,也更能了解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是累积实力的好机会。
找工作不容易
要回锅职场,并不如想象中容易。有人找了一年半载,还是遍寻不着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就晾在那里,偶尔接个案子做做,却又一心盼着稳定的工作,这种煎熬。许多处于工作空窗期的SOHO族感受最深刻。
原本从事摄影工作的阿祥,因为厌倦职场文化而辞职。跳出来和朋友合伙当SOHO族。不过做了一年多,案子实在不多,加上业主常常有“无理”的要求,使得案子一改再改、款项一拖再拖,常常案子做完快一年,钱还没拿到,很多支出和卡费等着交,日子过得很辛苦。
“有时候一延就是一二十万元,每次做案子总是要支出,如果到外县市还要交通费;拖个半年拿不到钱,就很吃力了。”就因为人账的时间实在太离谱,阿祥决定重新返回职场。好不容易有工作机会,不是价钱谈不拢,就是工作性质和想象中的不同。找了一年多,阿祥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只好暂时做网络拍卖。但是心里还是希望有个固定的工作。
“毕竟年过三十了。也想要结婚。如果没有稳固的职业,心里会很虚。”阿祥说出许多同年纪SOHO族的心声,面临的也是SOHO族重返职场的现实考验。
朝M型化发展
会让SOHO族想回职场,主要原因就是赚的钱投有想象中的多。不过,根据苏活(SOHO)创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张庭庭的调查发现,其实SOHO族的生态。也有向M型化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年收入百万以上的接案高手,和接不到案子的惨淡一族,已经形成对比强烈的两大族群。
“真正的高手,不用自己找案子,案子自己会找上门,靠的是口碑和专业。至于惨淡经营的,就只能以低价取胜,久而久之,就形成M型生态。”张庭庭认为,与其因为接案不顺利就想逃回职场,不如好好想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接案过程中,认真加强了自己的专业。张庭庭认为,专业的接案高手必须具有“实力”,不是一厢情愿想SOHO就能成功。要努力建立人脉、懂得做业务、把自己推销出去,如果只是守株待兔,那就很容易被淘汰。
“主动争取、毛遂自荐,就能让自己被业主认识;甚至可以看到企业征人广告,就主动和企业联系,也许他们会考虑把工作外包给你,不需再请正职,以降低人事成本。就算想回到职场,找工作也要积极,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张庭庭认为,不论是SOHO族或是上班族,都该为自己开创更多机会;把自己推销出去,才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自在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