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舟蛾又名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我国大部。幼虫取食杨、柳树的叶片,常把枝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其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4毫米,翅展24~28毫米。体色变化较多,有黄褐色、红褐色、暗褐色。卵半球形,黄绿色。幼虫老熟时体长21~23毫米。体色变化大,灰褐色、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蛹褐色,近纺锤形。
一、生物特征在河南每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成虫化羽,随后交尾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第二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三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9月上中旬发生。第四代幼虫危害至10月底化蛹越冬。成虫白天躲藏在叶背面或隐蔽物下,夜晚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部,块状,每块100~400粒,每头雌虫可产卵500粒左右。初孵幼虫群集于叶面啃食表皮,呈箩网状,稍大则分散取食整个叶片,仅留叶脉和叶柄。有的幼虫白天伏在树干粗皮裂缝或杈间,夜晚上树取食叶片。幼虫老熟后吐丝缀叶,在其中化蛹。最后一代老熟幼虫大多爬到树皮缝隙、枯草、枯叶、墙角或地面表土下,叶丝结薄茧化蛹越冬。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卵期有舟蛾毒眼蜂寄生。
二、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群集于叶片上取食的初龄幼虫。2.用B.t.(苏云金杆菌)乳剂按1:10的浓度喷雾毒杀幼虫。3.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乳剂2500倍液,毒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