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踝关节扭伤是篮球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占全部损伤的10——40%。因此积极预防运动中的踝关节损伤和伤后的及时处理,以减少损伤后对运动者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鞍山市4所高中男性篮球爱好者踝关节损伤的调查研究。这四所高中分别是鞍山市一中、鞍山市三中、鞍山市八中和鞍山市鞍钢高中,共240人。
1、损伤原因分析
根据踝关节的解剖特点,它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组成的内侧副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比较细密而且强韧,足部外踝比内踝窄,距骨滑车的后部较窄,足跖届时,踝关节稳定性差。因此。踝关节损伤多为内翻位损伤。调查显示204例次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中,以踝关节的扭挫伤发病率最高。在踝关节损伤中,其中占92%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落地重心不稳或踩在别人脚上,造成踝关节损伤。其损伤机制主要为运动员起跳后,整个身体处于腾空刹那时,踝关节处于自然的跖屈状,距骨前较宽部分脱出踝穴,后方较窄部分则入踝穴内,因而踝关节变得不稳,一旦当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跳起投篮、防守或者抢篮板球时,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重心不稳,身体失去平衡或踩到他人脚上、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上,这时人的身体重心移动,重心则落在一只脚的外侧缘,使这个不稳定的踝关节的受力就更不稳定,从而导致足踝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失去平衡受力,而运动者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使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造成踝关节扭伤,甚至往往引起外踝的撕脱骨折,而这类损伤往往发生在运动中期。其次,在运动者中,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导致踝部损伤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占24%的运动者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占70%的运动者简单做过,而充分做的运动者只占6%,这是由于某些运动者对篮球运动的损伤缺乏应有的重视,再加上受周围环境影响,往往不做准备活动或简单做过后投入运动中,在这种情况下肢体的肌肉、韧带处于较僵硬且不协调的状态,因此往往容易发生损伤。调查发现,运动者在初学篮球阶段,其发病率较高,是由于初学者水平有限,动作不准确,用力不当或是对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造成的,而且损伤以中度伤居多。在高中生篮球爱好者中从事篮球运动四年或四年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而这类运动者中重复伤和慢性劳损的较多,往往踝关节损伤次数在三次以上。此外,踝关节损伤还与运动员在运动时所穿的服装以及地面问题有关,调查显示80%的运动员在运动时有穿运动装和运动鞋,20%的人没有穿运动装和运动鞋,这里往往不排除是由于心情和环境的关系。在高中生篮球爱好者当中占87%的人是在水泥或沥青地面上进行运动,这也是运动者在运动时造成踝关节损伤的诱发因素。
2处理
①运动者在受伤后大多采用冷敷的方法作为临时处理的手段,主要是踝部受伤较轻一般为轻伤,少数为中度伤,而冷敷的作用是冷因子刺激躯体可使组织温度下降,周围血管收缩,明显地减少局部血流量及充血现象,他还可以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因此有止血、退热、镇痛和防肿的作用。它可使肌肉的收缩期、松弛期及其潜伏期延长,降低肌张力及肌肉的点兴奋性,而且还有解痉作用。
②运动员采用送医院的方法主要是损伤较严重,一般为中度伤甚至重度伤,这时医院处理方法一般在受伤部位做压迫包扎,冰袋冷敷,制止损伤处继续出血和肿胀,同时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在24——48小时后,根据伤情拆除包扎固定,可以外敷活血化淤中药,在受伤部位进行热疗和按摩。3天后,可以配合按摩理疗和轻量的踝背伸抬腿和踝关节外翻练习,肿痛减轻后,应在粘膏支持带固定下着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后,即可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韧带完全断裂者经急救处理后,争取早期手术缝合或固定。
③无处理的运动员则一般为轻伤或重复伤,轻伤则损伤程度较轻,无浮肿疼痛感较轻,可以继续运动;而重复伤的运动者由于重复受伤而导致在连接关节的韧带松弛或拉长,所以损伤程度不大,但是韧带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失去对关节的保护作用。
3预防
首先运动者应加强思想重视,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调节好运动心理,使身心均能适应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和大量的体能消耗。其次,提高运动员对损伤的认识,注意不要在地面不平的篮球场运动,发生过重复伤的运动员特别要注意损伤的再次发生,活动时踝关节应带好绷带,提高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训练,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消除引起外伤的各种因素。最后,注意踝关节的运动量安排,防止负荷力量过大引起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