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
事实上,没有哪届奥运会能够逃脱争议,关键在于如何化解矛盾与危机。
北京时间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罗格是在两个国际奥委会委员陪伴下当天飞抵北京的,与温家宝的见面会谈约一小时。在随后接收NBC采访时,罗格称,这是一次关键的会面。但他拒绝吐露会面的具体细节。
恰在一天前,针对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冲突事件,这位始终坚持奥林匹克应该“去政治化”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公开谈及政治:“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完美派对,圣火传递已不幸成为了政治的靶子,国际奥委会对此非常关注。”
“冲突”从伦敦开始
3月31日,采自奥林匹亚山的火种通过专机抵达北京的那一刻起,许多中国人就处在创造历史的兴奋之中——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历时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火炬手2万多名。它将是奥运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
此时,西方媒体仍在对“3·14拉萨暴力事件”的讨论中,而一些“藏独”分子称将在火炬传递中使中国“蒙羞”。
火炬在第一站阿拉木图的开局堪称梦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担当第一棒火炬手——这是历届奥运火炬传递从未享受过的待遇。国家总统亲自领跑,给火炬全球传递的“和谐之旅”定下了一个极高的调子。
火炬传递,在第四站伦敦站的传递中遭遇变故。
作为下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国,火炬在伦敦站的传递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北京奥组委特地为伦敦安排了境外最长的传递路线——31英里(约50公里)。
在线路的选择上,也颇费了一番脑筋。从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主体育场——温布利球场出发,经过大笨钟、大英博物馆等地标建筑,最终抵达2012年奥运会场馆之———格林尼治北部的千禧穹顶体育场。
当地时间4月6日一早,数万伦敦人顶着风雪聚集到了街头,几小时后,却意外看到了冲突的场面。传递中,多名“藏独”分子试图冲破警察的封锁线,抢夺火炬。有人试图用灭火器扑灭火炬。据BBC报道,整个过程英国出动了2000名警察,阻止了近500名示威者。历时8小时的传递中,至少30人被捕。
在“进攻”与“保卫”的冲突中,经过80个火炬手的传递,火炬安然抵达千禧穹顶体育场。
第二天,“火炬在伦敦传递中遭抵制”成为了许多西方媒体的头条。
被定名为“和谐之旅”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全球火炬传递,还是遭遇了各方政治势力。在之后的法国巴黎和美国旧金山两站,此种紧张的气氛有增无减。
历史上的奥运与政治纠葛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遭遇的冲突和舆论抵制并非孤例。“抗议和抵制永远是奥运会的另一种声音。”正如奥林匹克史学家学会秘书长托尼·毕克勒克所说:事实上,没有哪届奥运会能够逃脱争议。
围绕奥运会的是非从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就已经开始。
那时,奥运会刚刚从世界博览会中挣脱,还立足未稳,以政治为名的抵制行为便粉墨登场。开幕式前,组委会规定所有国家走过英国王室的礼台时,都必须将旗帜下垂,以示尊敬。但美国队走过礼台时,并没有遵守。因为他的旗手是一名美籍爱尔兰人。
之后的历届奥运,都有怀着各种目的的政治团体争相登场,欲借“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聚光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最著名的是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9月2日夜,5名巴勒斯坦“黑九月”成员潜入奥运村,他们挟持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作为人质,要求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监狱中的两名囚犯,最终造成11名以色列选手全部死亡。奥运会被迫停赛一天。奥林匹克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
上世纪80年代,在冷战的基调下,奥运会成为各国政治斗争的大舞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为了“谴责”前苏联侵略阿富汗,在美国总统卡特的号召下,66个国家抵制了本次奥运会,参赛的国家数,退到了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水平。作为“回报”,四年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又抵制了在美国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
冷战之后,“种族主义”问题开始成为抵制奥运会的主要原因。
被公认为“最成功”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从一开始就被土著居民看作争取权利的舞台——1991年10月,悉尼刚刚递交申奥议案,国内就炸开了锅。澳大利亚著名的土著居民法律服务组织NSW,公开要求国际奥委会拒绝悉尼的申请,理由是澳大利亚对土著居民的不公平待遇。1993年8月,奥运主办国揭晓前,700名土著领导人聚在一处,谴责联邦议会在“马宝事件”中对土著居民的歧视行为。并且公开表示,将在奥运会期间发起抵抗,以提高世界人民对土著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视。土著们甚至号召400米名将弗里曼——原住民的标志性人物,抵制奥运会,以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关注。
积极的态度
面对不同的国际舆论,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史专家任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东西文化的矛盾一贯有之,只是通过火炬释放了出来。
2007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杂志中,有文章指出“北京正在努力推广它的公关策略,在奥运会到来之前,寻求一个更加温和的国际形象。”这家杂志还称北京奥组委已经和一家公关公司签订了协议,帮助北京奥组委改善媒体关系。不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多方核实,并没有官方消息表明中国政府已与公关公司联络。中国政府对于此事的反应显然没有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强烈。
但无论是中国网民自发地反驳西方不实报道,还是采取“公关”策略,更或国家领导人积极介入,主动与相关人士商议,都表明了中国各层人士积极解决冲突和平息舆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