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为本

2008-04-24 18:26陈钱林
人民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学校孩子教育

陈钱林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标,也有社会价值取向的目标。从尊重儿童人性出发,教育在培养社会人才时,也应关注孩子个体的幸福;在为孩子未来着想时,也应关注今天的幸福体验。只有作为个体的人得以幸福,由个体构成的群体才会幸福,教育的社会属性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而社会属性目标,也只有置于“对人的幸福观照中”才有意义。教育为了什么?为了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学生幸福。“幸福为本”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幸福为本,要基于儿童的体验和感受

孩子的幸福感与成人是不同的。成人常犯的错误是,总以自己的幸福标准去施加孩子以爱。一些人回想过去生活艰难,就认为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幸福;一些人回想过去没有得到更多关心,就对孩子百般溺爱。可实际情况是,孩子感受不到幸福。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感受。在“放牛听书”的年代,孩子能读书是幸福;而当学业负担长期过重、睡眠长期不足时,也许读书就变成苦难。成人总是埋怨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实际上不是孩子不好,而恰恰是成人应该反思。

孩子特别喜欢玩水、玩沙,有时玩得满头大汗还乐此不疲;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一点表情都能引起情绪体验……这些能让孩子产生无可替代的幸福体验。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孩子们非常喜欢读,我于是也找来一读,感触良多。成人往往认为装潢一新的教室最美,而巴学园的小豆豆却更喜欢旧车厢组成的“列车教室”;如果有孩子爬到树上来,成人往往会批评,而小豆豆将爬树的体验视为莫大幸福。如果以成人的标准去分析,往往把孩子的幸福体验看成是低境界的,这容易产生教育的错误。

我们学校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建设校园。学校里建有小型动物园,养些小兔子等小动物;柏树迷宫,吸引好冒险的孩子在里边钻来钻去;字母公园、诗词小路,是学生喜欢玩乐的地方。学校辟有劳动基地,四五年级每班分到一片种植园,可种丝瓜、青菜、茄子等;学生种的植物长势好,孩子们欢笑;长得不好,他们有时会暗自神伤。学校还有“校园十大景区”。童话世界景区,有白雪公主、小矮人的雕塑;科学乐园景区,努力营造科学氛围;劳动基地也叫春华秋实景区;学海无涯景区,有《论语》石刻、勤学典故石刻……每个景区一个主题。我们自己创编的校歌努力体现儿童化、生活化,第一段:“美丽的瑞安安阳实小/小鸟儿欢乐歌唱/阳光洒满童话世界/绿树环绕科学乐园/春华秋实禾苗茁壮/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与校园景区相呼应;第二段写“我们就是祖国花朵/幸福在心中荡漾”;第三段写“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还创编了校园集体舞,以校歌为旋律,学生一边唱校歌,一边在“十大景区”跳集体舞,校园里洋溢着幸福。

体验幸福,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优秀教师总能把握住教育的细节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幸福体验。我校周丽蓉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拉了肚子,就布置其他学生做作业而悄悄地带该生到寄宿部洗干净。该生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感受,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周老师带给他的幸福体验。张丽娜老师班的一位学生读二年级时遭遇不幸,病重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细心的孩子们课余闲谈总是避开“爸爸”话题,原本接送上下学的爸爸大部分换成了妈妈。张老师通过引导,强化了班级中这种关爱和被关爱的氛围。该生父亲去世当然是悲伤的事,而在父亲去世后感受全班同学的爱,幸福感也许会终身难忘;同时,在关爱他人而形成的幸福场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深深感受到幸福。

幸福为本,要基于儿童的成长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值得教育者参考。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还不强烈,教育者应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学生的生理需要以吃喝拉撒需要为重点。这些生理需要的满足,不一定能使人产生幸福感,而一旦缺乏,将使人产生痛苦感。孩子口渴了得喝水,这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提供饮用水。厕所也是学校的重要设施,如果设计不合理,学生上厕所都要排队,将会给学生带来痛苦体验。低段学生在课间喜欢玩,等上课时突然要上厕所,这时教师应该首先同意学生上厕所,再另找机会对该生进行习惯教育。学生穿校服好處很多,可限于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收费政策,一般学校无法要求学生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定制校服。如果在寒冷的冬天还要求学生穿单薄的秋装,为了外在的学校形象而忽视学生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就显得缺乏人性。

安全需要也是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在一所安全的校园里,学生不一定体会得到幸福,可如果校园内常常产生安全问题,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这不只是保护学生身体免受伤害,更是保证学生拥有幸福感的基础工作。

爱的需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爱与责任”正成为师德之魂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不断谱写“爱的教育”新篇章。相对而言,集体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则容易被教育者所忽视。每个孩子都有集体归属需要。学生独自朗读时需要意志力支撑,而当一个小组、一个班集体朗读时,则会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班集体的力量将使孩子们产生持续的幸福感,这是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优秀教师总是能借助班集体建设,形成集体凝聚力。在凝聚力特别强的班级中,学生感受到的幸福将更强烈。学校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赢了的班级学生大声欢呼,输了的班级学生常常会痛哭流涕……这些情绪体验特别能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学生尽管还是孩子,但被尊重的需要也特别强烈。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心理脆弱而自尊心特别强,如果教师没有尊重他们,就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信息社会的学生知识面广,教师如果靠师道尊严和对学生单向知识流动,教育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或者凭学生的能力不太可能做到的事,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当然非常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再严厉的批评都会感到亲切;如果感受不到尊重,教师再亲切的话、再温和的态度都将变成“作秀”。

当然,学生的需要不只限于马斯洛所说的几个层次。比如还有成功的需要、受赏识的需要等,儿童时期特别突出的还有玩游戏的需要等。学生的需要也不一定能分清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在教师的面前是学生需要的综合呈现。教师应该基于全面分析学生需要而设计教育行为。

在儿童时期,游戏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游戏专家,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能养成创新规则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更能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体验。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更宽松的自由游戏时间和空间。学校应该“以童心爱心办教育”的思想,尊重、包容并研究、引导学生的游戏方式。我校教师还常常在课堂上使用小组依次发言的“开火车”游戏、分角色表演的游戏、情境游戏等,使课堂生机盎然。

学生的成功需要和受赏识需要特别强烈。有些教师认为,对学生不严厉些,教师就没有威信,所以面对学生总是紧绷着脸。实际上,过于严厉大可不必,一点小感冒就用青霉素打吊针,副作用比感冒本身危害大。成功,并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特长最优秀;赏识,也并不是不分场合地说“你真棒”。从纵向比较的角度进行及时、客观、多元评价最要紧。在“你真棒”、“我能行”等“能力取向”评价盛行时,我校尝试“努力取向”评价,提出“我努力,我快乐”的口号。能力取向,更多强调客观因素,有时是无法改变的;而努力取向,更多强调主观因素,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你真棒”,强调结果,而“我努力”,则强调过程。强调主观因素和过程,更能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和受赏识需要,对打造幸福校园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幸福为本,要追求有效学习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學习是“双刃剑”,适当的、灵活的学习是快乐的,过度的、死板的学习是痛苦的。“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苦读,是违反人性的学习方式。一些学校靠加班加点,剥夺学生的时间,损害学生的健康,是杀鸡取卵的行为。而忽视学习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一些学校打着快乐的幌子放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是舍本求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学习进步的成功激励,学生绝对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幸福为本,只有直面教学、追求有效学习才算抓住根本。

有效学习,要思考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教育应该理直气壮追求教学质量,但必须考虑教育资源的投入。学生的时间和健康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追求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自由时间和身心健康为代价。学习需要负担,合理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不断超越中获得幸福的体验和人性的成长;而任意给学生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没有个性化的知识和没有认知化的情感都将给学生造成不合理的负担。课业负担过重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更使学生本来在自由时间的自主学习变成老师指挥棒下的被动学习,而缺乏自主学习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幸福感。

有效学习,学习习惯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重点抓作业习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深思后发言的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等。我们特别设计“学生习惯周评月奖”制度,每月根据上月情况,设计几条基本要求,每周由学生自评,每月由班主任评,学生达标会由学校奖予一张星卡。每月给予奖励,体现赏识和尊重;而按实际设计的周评表,体现引导和要求;赏识与引导相结合,尊重与要求相结合,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有效学习,重在追求有效课堂和幸福课堂。首先,课堂教学应该贴近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目的。以知识系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特别容易使知识与生活脱节。学习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才会有幸福的意义。其次,课堂教学要活用教材。长期以来的教本意识,使一些教师将教材视为经典,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幸福学习。教师应该树立教材是参考资料的意识,要有整合课程和活用教材的勇气和能力。第三,课堂教学要追求生成和互动。有的教师上课时预设很充分,甚至想到每一句话,上课时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优美语句”讲完。其实,教师上课的根本目的是以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发展,而不是以优美的语句营造抒情的氛围。还有的教师常常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任务。一些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有时毫无感情,学生深感痛苦。教学如果没有与学生情感结合,只能停滞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只能靠记忆来强化,教学就显得沉闷。要追求有效课堂和幸福课堂,关键是还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权,正像叶澜老师说的:“在课堂实践中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创造空间应该还给教师。”

有效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佳教学方式是小班化教学。在没有条件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正确的教学目标定位非常重要。一些教师将目标定位为尖子生,教学围绕尖子生设计,造成大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应该细心地设计教学方案,以“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分层目标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感,这样,再困难的学习,都将是伴随着成功的幸福学习过程。

(作者系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学校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