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笃亮
“宝贝”是我女儿,今年5岁了,苹果样的小脸蛋白里透着红,睫毛很长,黑葡萄似的眼睛中透出清澈柔和的光彩,小巧的鼻子,扎着两个羊角辫,吃东西或笑时会露出一对小酒窝,每一个样子都会惹得我的疼爱。
她刚刚出生时的样子仿佛还就在昨日,胖乎乎的身体,桃红色的皮肤,小手小脚不停地挥舞着,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我还记得那一刻的感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旋即在全身弥漫开来,渗透进全身每一个细胞,我知道那是———爱!不附加任何条件、宽厚的父爱,这将是一根纽带,将我们彼此永远地紧紧连在一起。
从此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发现“宝贝”新的变化,能逐渐地看到更远的东西,小手小脚变得更有力气了,她能用哭声表达是饿还是困了……
就这样,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成长着,某一天会爬了,某一天会说话了,某一天能跟你交流了,我感念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如此自然的一件事,并不需要你做得太多。
转眼间,她已经4岁了,我想我该用人类文明去滋养她的心灵了。
平时,我教她一些唐诗、儿歌、数数,我觉得我的“宝贝”已经够聪明的了。她最喜欢的是唱“小燕子,穿花衣”,唱完后,大家为她鼓掌,她便笑开了花;有时她还跳一些自编的舞蹈,外婆视她为掌上明珠,我觉得那应该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要去幼儿园了,买了小书包、文具,但我却发现,正如许多孩子一样,宝贝并不情愿去,舍不得离开她的亲人们,尤其是外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在幼兒园里并不觉得快乐,她有好几次都从教室溜出来找我(我的学校和她的幼儿园挨在一起),我发觉,在她周围,一直有大人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她,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要有出息……可她才4岁呀,但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家长是没办法改变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和妻子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妻子也是位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不敢发火,可对自己的孩子却非常严厉,她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她与“宝贝”说话时的语气非常重,如教加减法时,“宝贝”如果出错便会遭来“眼睛瞎了,真是笨啊”之类的训斥。
看着坐在小凳上的“宝贝”小小的身躯被骂后抽泣的样子,我无法忍受,于是大声怒吼:“别骂我的孩子。”
我知道7—10岁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有20分钟,何况“宝贝”才只有4岁。更难得的是,当看到大人们争吵时,我的“宝贝”挂着满脸的泪水,过来拉住我的手说:“爸爸,别和妈妈吵了,是我不好。”
正如英国大诗人弥尔顿所说的:“儿童引领成人犹如晨光引领白昼”,妻子也被提早懂事的孩子感动了,但是她依旧对孩子寄托了太大的希望,因而她的耐心也并不如我,于是我与妻子订好协议:“宝贝”的学习全部由我负责,妻子不再插手。我也和“宝贝”约定:“爸爸和你共同学习的时候,做到百问不厌,决不发火。”
还有一次,我偶然经过孩子的班上,看到“宝贝”孤单惊恐地站在讲台上。问后得知,她和一个小朋友闹着玩,那个小朋友摔倒了,擦破了皮,于是老师就让她罚站。我真为这位教师感到悲哀,我们有好多种方式处理这件事情,为何偏要用这种最低劣、最具伤害性的手段?!
只要我们都还有一些儿时的记忆,就该想想自己做孩子时候的体会。我小时候,老师曾多次用教鞭重重地打在我的头上,他们是在教育我,让我远离错误,走正确的路,但我不感谢他们,甚至怨恨他们,他们教给我的道理,当时我也并不相信。由此,我想,我们应该还有别的教育之路可选,比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你的尊重与信任学生是能够体会的,他们会用健康成长来回报你,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为此,老师一定要先学会宽容与理解。
突然间觉得,已好久没听到“宝贝”唱“小燕子,穿花衣”了,好久没看到“宝贝”为我们跳自编的舞蹈了,为了得到小红花,为了不至于中午被补课,“宝贝”每天回家都会花好长的时间背书,做算术,我不知是喜是忧,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的确,5岁的“宝贝”已经很懂事了,但变得不可爱了;她更听话了,但不活泼了,话少了,笑也少了,“宝贝”已经完全变成老师眼中听话的好学生、妈妈眼中的乖孩子,像个小大人。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孩子像大人,而大人却像孩子,毕竟“宝贝”只有5岁,处在人生中最美好快乐的童年期,但她已经过早地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其实,教育真正应注意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给他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环境,学会赏识孩子,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肯定自己,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而不是用强制的压力让他去掌握我们认为重要实则无用的知识。
当了若干年的教师,看了一些国内外教育教学书籍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我们的教育正在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考试机器。身为教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是制造痛苦的人,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人,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学生充满荣誉和自信,能伤人也能救人,关键看你想做什么样的老师。
希望天下父母和老师都记住陶行知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另有一段教育箴言,与教师同行和家长朋友们共同思考:
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谴责;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争斗;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忧愁;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就学会自责;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自卑;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妒忌中,他就学会嫉妒;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感激;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爱人;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慷慨;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正直中,他就学会公正;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就学会信任;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友爱中,他就学会感恩;如果我们让孩子生活在真诚中,他就学会宽容。
一定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地对待孩子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宝贝!
———此文也送给我5岁的女儿!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长兴县仙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