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 理财路上第一步

2008-04-22 10:05
21世纪 2008年4期
关键词:消费大学生学生

赵 良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近日,中国理财网公布了由其主办、全国12所高校协办的“2007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调查”活动结果。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体趋于理性,对自身消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存在盲目消费现象,有待加以正确引导。

心存疑惑——

全面、科学采集调查数据

谈到此次调查活动的初衷,中国理财网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在校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有的说他们是无希望的、娇生惯养的一代,有的说他们是个性化的、独立的一代。有关大学生消费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其中不乏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担忧。那么这些‘80后走进校园开始独立生活后,实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是否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大手大脚、不知节俭、盲目攀比?作为一个专业的理财媒体,我们有责任从更为科学、更加理性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据了解,为了获得科学、有效的数据,中国理财网选择了分布于全国11座城市的12所不同学科院校,其中包括了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也包括了云南财贸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金融职业学院等专科院校。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大学生饮食、通讯、娱乐、恋爱、生活用品等多个消费领域展开调查。在各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全面配合下,活动从2007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历时1个月时间,收集有效问卷10894份。

活动举办的同时也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关注自身消费、走好理财第一步”的热潮。参与此次活动的兰州商学院孟钊兰院长表示,“教育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剖析消费盲区一直是高校中的一个重点课题,因此,能够参加此次活动我们感到非常幸运。理财是一个大趋势,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与时俱进。”

总体合理——

数据说话 大学生消费没出格

数据是一个报告的灵魂所在,纵观整个消费调查的结果,尽管大学生各项消费随年级变化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但考虑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这种小幅度的升高趋势仍然是合理的。

1、月度支出符合家庭经济情况

我们从调查结果中看到,74.66%的大学生每月消费集中在300-1000元之间,并随年级的变化呈现升高趋势。这似乎在表面上告诉我们,大学生的消费是不够合理的。但同时中国理财网列举了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60元,结合本次“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普遍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匹配,并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尽管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但考虑到学生消费中居住类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家庭设备类支出几乎没有,大学生每月消费总额总体上表现合理,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人能够根据自身家庭的经济情况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2、合理消费同时体现简朴作风

而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大学生不仅大多数能够合理消费,甚至在某些消费领域,还体现了较为简朴的生活作风。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根据此次消费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计算,大学生恩格尔系数处于温饱水平,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同期调查表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达到了富裕阶段。

这样的对比,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于高校长期辅助、补贴的有效性,同时,校园生活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拐点,面对校园高墙外愈加繁荣的物质诱惑,大部分学生都能保持节俭,选择仅满足个人温饱的生活水平,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较为俭朴。这样的结果是值得我们鼓励和支持的。

存在矛盾——

理财盲区需要引导和学习

尽管大学生的消费总体上是合理的,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就是完全合理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消费结构上存在差异,支出情况不均衡。

1、感性消费考验自我控制力

大学生消费的支出状况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恋爱消费和通讯消费支出较高。活动负责人说:“我们接触到的大学生都属于80后,他们的性格中感性与理性矛盾很突出。因此,大学生的消费常常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徘徊,在自身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总是尽量满足自身的感性需求,不遗余力地在自身关注的方面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情感,这直接导致了在整体不出现超额的同时,资金流向偏于一边,支出状况不够均衡。”

2、略有节余与负债消费的矛盾

常规意义上说,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对富裕的学生,他们的收入不仅能够满足自己日常学业的消费需要,甚至还能有一定的储蓄;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需要经常性借款以完成学业。但现实情况是,有储蓄者往往不是最富裕的学生,而经常借款的“负翁”也并非都是贫困的学生。在“每月消费节余”调查中,有21.53%的学生存在负消费,同时,在“每月消费情况满意度”调查中,有48.85%的人认为自身消费过度。这在一个方面说明了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的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并不是对整体消费情况的否认,而是对消费结构的不认同。

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说:“此次调查,虽然从总体数据上让我们感到欣慰,但在访谈中,我们却感到了不安和责任。尽管有48.85%的人认为自身消费偏高,但很少有人能主动分析自身消费偏高的原因。即使是略有节余的大学生,也很少考虑怎样处理节余的资金。这正是大学生理财观念薄弱的表现。他们面临着社会大环境的激烈竞争,在学校学习阶段怎样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理财素质,扫清理财盲区,这不仅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中国理财网的建议

去年结束的十七大再次重申,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建立勤俭、节约、合理的消费观念,加强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理财网结合本次消费调查结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引导学生发展性消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中国理财网强调,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在发展性消费上投入更多。

发展性消费包括对自身素质培养和对未来的投资,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休止的享受性消费,不如增加发展性消费,提升个人价值,将有形财富转化为无形财富。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适当增加发展性消费在产生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完成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历史使命。

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财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么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尽管理财是一个较为专业和具体的学科,但理财的概念却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自身无产出的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健全的理财观念,把握好自身消费情况,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小账本做起,梳理自身消费情况,认清消费缺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猜你喜欢
消费大学生学生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消费舆情
学生写话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