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佛家语,却道出了人间真理。面对花朵,其实面对的是你自己。对有心人来讲,看花、赏花,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同时也是创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心灵世界。面对桃花,诗人们思绪万千,心湖被桃花掀起层层涟漪,荡漾开去……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正任江州司马。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后,无实际公事可办,故在闲暇中几次漫游庐山。
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时花草都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禁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与喜悦。风格隽永,耐人寻味。
诗人所要说明的真是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吗?如果允许大胆推测的话,这山下山上,是否寓意了人世间的兴衰浮沉,否则为何特指“大林寺”桃花呢?“人间”的世界和“大林寺”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能不能将“大林寺”的桃花盛开的景象理解为诗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诗人的感慨,应该蕴含着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某些感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还是“山不转水转”的执著?是一种韬光养晦的隐忍,还是东山再起的期待?
练习
1. 请赏析本诗的写作技巧。
2. 南宋辛弃疾词《鹧鸪天》中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之句,和本诗立意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
参考答案
1.对比和反衬,用“人间芳菲尽”和“山寺桃花开”营造了两个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用悲哀之景反衬希望之景,突出了作者惜春归、恨春归而骤然复睹春景的惊喜心情。拟人,春天“无归处”,并“转入此中来”,将春天人格化了,形象生动。
2.辛词和白诗一样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用“芳菲尽”、“桃李愁风雨”和“桃花开”、“ 溪头芥菜花”对比,用悲哀之景反衬希望之景,抒发了一种喜悦之情,使立意高远。辛词赞美乡野溪头迎风开放的芥菜花,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白诗抒发了惜春不得而骤然与春天相遇的欣喜之情。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
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赏析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年)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不久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春,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们,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一同被召回京。当时朝政在满朝新贵把持下,愈趋腐败,诗人十分愤慨,于是借游玄都观看花一事 ,写了这首诗进行讽刺 。诗题用了“戏赠”二字,含有嘲讽之意。
头两句用简洁的文笔,描写看花归来的情景:暮春三月里的一个晴和日子 ,在京城大道上 ,尘土飞扬 ,原来是看花的人们正在归来 ,一路上,人喧马嘶,人们都在说着看花的事情。短短两句,就把看花归来熙熙攘攘的喧闹场面描绘了出来。
后两句点题,指明是去玄都观看桃花,并且指出这些桃花都是我刘郎离开京城之后才栽种起来的。粗粗一看,这首诗写的是观花所见所感,并无深意。实际上,该诗用的是比拟,诗人别有寄托,在写作上使用了语意双关的讽刺手法。表面上写看花,骨子里是借游玄都观看花一事来讽刺满朝新贵。诗中以“ 玄都观 ”暗喻朝廷,以“桃千树”暗喻满朝新贵,暗示他们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后,攀附了新当权者才爬上去的。虽然眼前红极一时,但这只不过是像桃花一样 ,好景是不长的。最后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 ”,言外之意是:要不是永贞革新失败,我们革新派人士不被贬出京的话,你们这些新贵是爬不上去的 。诗的最后一个“栽”字,形象鲜明,讽刺深刻,为点睛之笔。
此诗表现手法很高明 ,写的是看花,但不写去,只写回;也不直接写桃花如何繁盛美好,只从侧面衬托 ,着墨不多却耐人寻味。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赏析
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由于此诗“语涉讥刺”使满朝新贵极为不满,执政者很不高兴,于是没过几天,诗人又被排挤出京,被贬逐到比朗州更边远的连州去当刺史。
和上一首一样,此诗仍用比拟的方法。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之后的荒凉。与前首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进退,因此联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哪能料得定呢?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练习
读刘禹锡诗二首,回答后面的问题:
1.前两首诗中“桃千树”“看花人”“桃花”“种桃道士”分别讽比什么人?
2.前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之。
3.对这两首诗中语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紫陌红尘”的意思是大路是紫色的,尘土是红色的。
B.“玄都观”两句是说玄都观里的桃树都是刘郎到那儿之后栽植的。
C.“百亩”句的“苔”即“青苔”,“前度”句中的“度”的意思是“次”。
D.“桃花”句是说,桃花开过紧接着是菜花开,突出庭中花开不败。
4.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以桃花为喻,用鲜艳一时而又极易凋谢的桃花比喻那些靠投机取巧爬上高位的新贵。
B.前一首首句写京城大道尘土飞扬,衬托出看花人川流不息的盛况。“无人不道”四字写出了看花者归途中的满足与喜悦。
C.后一首诗是前诗的继续,同时,两诗之间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桃千树”的盛景,今已被荒凉景象所代替。
D.“前度刘郎今又来”,不仅是有意重提旧事,而且是向打击革新派的权贵们提出新的挑战。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斗争胜利的自豪与喜悦。
参考答案
1.“桃千树”指十年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看花人”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桃花”喻新贵;“种桃道士”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派。
2.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新贵们和攀高结贵之徒的轻蔑和讽刺;第二首表达作者对扼杀政治革新的政敌的轻蔑和嘲笑,显示自己的不屈和乐观,也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3.C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