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西
所有的花朵都是笑颜。梅是浅笑,荷是清笑,玫瑰是甜笑,向日葵是大笑……
最美的表情就是这些笑。
所到之处,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风景,应该是那里人的表情,我喜欢日本人的清和,美国人的生动,西欧人的优雅,而中国人大部分表情很僵硬,甚至不会做表情,干脆冷漠到底,不生动,不可爱,不好看。
在路上,遇见“散装”的陌生人,他们的脸谱,几乎都是警惕的、冷淡的、甚至是蛮横和憎恨的;我们似乎不太习惯热情,那就罢了,可是偏偏就选择生硬、寡淡与怨恨。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欧美一度流行的“酷”风,在中国至今还十分活跃、有市场,因为冷漠与酷有一点点接近。
其实,我们有过谦谦君子的笑容,哪怕是不够那么绚烂的羞涩的笑,但是它们都被我们抛弃了,换成的是有些黯淡的冷面具,挂在脸上,拒人于三丈之外,“秋风扫落叶”般的严肃与冷酷。我是个和善之人,喜欢和颜悦色,有时走在路上,不小心就带这样的表情,结果,常常反馈给我的是:有人先是惊讶地接收到我的表情,然后左看右看有没有其他的熟人与我呼应,发现没有,立即果断地拉下脸,恼羞成怒地回应我一个极臭的脸,很不友善,十足的敌意!我常常很尴尬无辜地收回自己不小心散发出去的和颜悦色,摇摇头自嘲一笑……
记得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小威廉每次坐在他爷爷的摩托车后面,一路上,爷爷总有热情洋溢的打不完的招呼,他就很好奇地问爷爷:“你认识的人真多!”爷爷的回答是:“其实他们都是我不认识的,但是与他们打招呼,他们就会高兴,这有什么不好?”我们过去淳朴的乡下,也有这样的民风,大家都很友好、热情,彼此的脸上都是晴朗的天,互相辉映,心灵敞亮。
中国人性格是相对内敛,要让我们变成热辣奔放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或者巴西人,显然不现实,但是微笑是通用的,为什么在城市化、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却莫名其妙地丢了原来羞涩的微笑,还雪上加霜换来冷漠甚至怨恨的表情?谦称自己是“文盲”的武打明星李连杰说,最好的武器不是刀枪棍棒,而是“微笑”!他是靠“打”打天下的,但是最后他诚恳的经验分享却是谦和的“微笑”。
确实,“微笑”是最适合做有些含蓄有些内向有些羞涩的中国人的第一表情的,为什么我们好的学不来,却把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宝贵微笑给忘记了呢?
有一天,与女儿一起看央视五套“城市之间”的节目,她先是问,为什么中国人站着一堆的时候不如外国人好看?她说的好看不是指容貌,而是指气氛、气质,明显缺乏可读性,还很别扭……后来再仔细推敲,我们共同发现一个细节,中国人笑的时候,嘴巴很不好看;而外国人五官长得再丑,只要一笑就特别好看,有魅力,有种感染力量。可见国人真的是不会笑了,或者很不习惯笑了。
这是一个很严肃严重的问题,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塑造,其实也事关我们心灵的内部建设。中国的表情,应该是先学习微笑,然后渐渐过渡到盛唐有过的那种仰天“大笑”!
(强子摘自2008年2月6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