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璞
还在看推理小说的各位,还在写推理小说的各位,有谁肯定下一本畅销的本土推理小说何时诞生?
据我所知,畅销一词向来是本土推理可望不可及的。就是近年新出炉的外国推理小说也从未在大陆地区达到过畅销的标准。去年曾风靡全球的《达芬奇密码》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至于今年红火的盗墓小说跟推理就更扯不上关系,市面上一些貌似热闹的“推理”——无非是有书商为了增加卖点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上去的。
但事实是,“畅销”一直困扰着众多推理写手和编辑,也一直是写手及编辑无法回避和忽视的问题。一个小说类型是否必须要有畅销书?一个类型如何拥有广泛忠实的读者群?这个类型的发展壮大,是否刺激更多优秀的作者投身其中?一系列的疑问,仿佛推理中的谜题,跌宕起伏,而结局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推理小说如何在中国畅销?而怎样的本土推理小说又如何成为畅销?
这里,应《最推理》李文主编之邀,我想从悬疑小说领军人物蔡骏着手,掀开这层神秘面纱的一角,期望抛砖引玉,带动推理写手及编辑运用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寻求谜团的出路,进入未知的地域……
毋庸置疑,蔡骏写的并非推理,他自称为“蔡骏心理悬疑”。其实除去他的笔名后,他的作品却并非能简单贯以“心理悬疑”定义,倒是可以归类于日本定义的mystery小说(推理小说也包含于此类)。从《病毒》《地狱的第十九层》、《荒村公寓》《幽灵客栈》等书一路走红的他,接下来又陆续推出了《旋转门》、《蝴蝶公墓》和《天机》(第一季)等作品。可以看出他风格在变化,从前期文字清新,恐怖风格浓郁,针对学生读者群转而到以美剧式悬念为主,人文哲思为辅,面向更广的读者群。从中可以看出蔡骏是锐意进取的作家,他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并与国际接轨。当小说被引进到俄罗斯以后,有媒体称其为“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史蒂芬金”。而30岁就以405万第11名跻身于中国作家富豪榜的他,也是榜单中唯一上榜的类型小说作者。虽然外国不乏畅销作家,从“新本格”旗手的绫辻行人,到“黑白”通吃的日本天才乙一,再到去年横扫日本各榜单的“三冠王”东野圭吾(以上三位作家近期都有两本新书在大陆上市)。但我可以说,他们的书近期在大陆还是很难与其他畅销书比肩的,要论畅销,蔡骏无疑是类型小说写手中最为成功的例子。他的身上,到底有没有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具体说蔡骏之前,我想再重申和强调一下畅销对推理小说的重要性。
可以先从特立独行的天才爱伦坡讲起,公认侦探小说始祖的他自言不吝花一个世纪等待他的读者,一生潦倒。生前他写出了侦探小说的雏形,死后也确实等到了他的读者。柯南道尔是其中之一。
柯南道尔在前人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福尔摩斯从此诞生,并以其无可比拟的经典令作者名扬四海。在动笔前出版商就预支不菲稿费,已然走上畅销之路。以极大的力度促进了推理小说的发展。
受到其影响的后来者,奎因,阿加莎,和卡尔这三位古典推理的巨头人物相继横空出世,缔造了推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作品各有其特色,但不乏一个明显的共性:比起柯南道尔的人物塑造,他们更把着力点放在推理本身。他们更强调推理本身的乐趣,同时也极大程度的发展了推理小说(近代很多日本推理作家就是受他们影响)。而若论畅销,从阿加莎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就可见一斑。
可以看出,除了爱伦坡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后来推理小说的每一次发展,都和畅销离不开关系。如果不畅销,他们可能也不会耗费一生来完成他们的作品,更无法让这些作品来极大的影响后人。我身边不少的朋友把他们所写的称为“正统”推理小说。但有一个问题摆在这里,就是在他们写作之前,推理小说中“正统”的定义又是什么。
爱伦坡自不必说,而如果把柯南道尔视为正统的话,后来的黄金古典三巨头又是以何心态下笔呢?不难看出他们都没有因循守旧,他们都在作品中极大程度贯穿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们每个人的小说,从推理的角度讲,比起柯南道尔都是里程碑式的飞跃。黄金时期也是由此而来。可以说是柯南道尔的畅销带来了他们的创新,而他们的创新则带来了更广泛的畅销。
综上所述:中国推理小说要发展必须要畅销,也必须要创新。否则若只以小众文学为写作目标,将无法达到大力发展中国推理的目的。而从前人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明显看出,创新在畅销中的作用。在中国推理发展初期,模仿随处可见。而创新也是创作中最难完成的环节。即使做到了,还很可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旧有模式和理念的阻扰,如何吸引新读者的加入呢?
在推理小说中,创新我认为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
1. 推理部分
黄金时期的例子已经举过了,要说日本近代的话,岛田庄司倡导的“新本格运功”,绫辻行人、折原一等人将“叙述性诡计”发扬光大,再到西泽保彦式的“幻想推理”(日本称为科幻推理),到京极夏彦的妖怪推理,森博嗣的理系推理等等,他们每个人都在不落窠臼的创作。这一部分是推理作家们最绞尽脑汁想要突破的领域。他们不遗余力挑战“诡计已被前人用光了”的观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2. 非推理部分
这包括人物,行文,背景,故事等内容,这些是推理写手最容易忽视也最不容易写好的地方,而这恰恰就是柯南道尔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在人物设计上做足了工夫。取得的回报,令他在侦探小说史上的地位不输给任何一个人。推理发展至今日,我们是否应该从历史角度反刍一下柯南道尔的成功,不把眼光局限在时下日本流行的“新本格”运动上?一个出版行业的资深编辑与我说过:在当今中国,推理与文笔能有一个强项就已经很好了。但我认为一本推理小说如想畅销的话,必须两者兼备或多者兼备。人物之外的行文、背景、故事等多部分,就是推理文学要在中国畅销最先需要攻克的难关之一。
之前我有提到,日本当下的作品在大陆难以做到大红大紫,就是和非推理部分的创新不够有关。日本推理作家们,在推理部分虽有斩获,但是及不上黄金时期三巨头相对于柯南道尔的跨度。所谓的新本格更像一种口号,其推理的内核及本质与先前并没有多大改变。而他们的全民推理氛围,也让他们不用花更多心思进行非推理部分的创新。而恰恰这一点,阻碍了其书籍在推理氛围并不好的地区畅销。而在日本推理能够盛行却遮掩住了这一弱点。动辄几百万的销量让他们足以孤芳自赏。良好的推理氛围固然是好事,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不能说这样的畅销作品就是推理小说的完美形态。这也是造成某些推理小说在日本以外地区骤然降到1、2万册销量的主要原因。
直接的说,中国民众并非不喜爱推理小说中谜团部分,推理独特的智性魅力让很多人津津乐道,沉迷其中,这从涉案影视剧的高收视率就可见一二,即使连最直观的影视剧都很重视悬念设置(如越狱、英雄、迷失、绝望的主妇等)。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他们首先会想读到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有通俗流畅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独有的氛围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如果还能在文字的引导下身临其境,参与到故事里进行读者自己的二度创作,又有多少能和这样的好,这样的阅读所给予的快感相提并论呢?如果这些都没有,读者往往看不了几页就会搁置抛弃在一边。诚然,不少资深推理迷都会认为“推理小说是一种300页无聊加最后3页震撼的艺术”。但在悬疑盛行的当下,作品若也是如此,普通读者又怎会挺过那让推理迷都会感到无聊难熬的前300页呢?他们会选择把书搁在一边,或者直接在书店翻最后三页走人。究竟是谁,让推理小说在普通读者面前变成了只能看3页的读物?
不可否认,中国本土推理小说想要畅销,就势必把它变为一种“前300页引人入胜+最后3页震撼”的小说。比起如何让最后3页震撼,我觉得,如何让前300页引人入胜,挑战读者智慧是当下写手更需要补血的地方。
而蔡骏,恰恰是这300页的专家。
他的每一本小说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悬念设置精彩,文字优美,引人入胜。作为悬疑恐怖小说,的确他不似推理小说这般看重最后解答。也出于中国的出版审核政策所限,可能有的结局还会让推理迷无法接受吧(放在日本,可写成其它结局)。而之前精心的人物设计,事件布局,氛围渲染都是让其大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这也让蔡骏的小说有一种独有的魅力和鲜明的个人烙印。让读者完全无需担心阅读上的障碍与乏味。比如《地狱的十九层》,整书采用层层(地狱)相连的叙事结构,很好的缓解了读者的阅读压力,又在每一章最后设置悬念点,来吸引读者看下去。这和《达芬奇密码》的结构异曲同工。《幽灵客栈》一开局就调足人胃口,让人恨不得马上翻到最后一睹真相。中段文笔优美,氛围渲染到位,故事表现力十足。人物有血有肉,情感真实。《荒村公寓》中的小枝已经塑造成了蔡骏的品牌人物。《蝴蝶公墓》保持了一贯的优点,时间轴转化清晰,加强了解谜的元素。而新出的《天机》不止故事庞大,加入了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提高了作品的深度,而且在情节递进上按蔡骏自己的说法是一部“争分夺秒”的作品。这和一些国外著名推理小说慢慢悠悠的开场,平淡无奇的情节铺陈,毫无悬念的四处调查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试问如果并非推理迷,要怎样的毅力才能把这300页挺过去啊。
可以这么说,当下写手的有些问题同样出在上文提到的黄金时期三巨头身上。他们当时的光辉掩盖了这些瑕疵,也影响了一批作家(包括近代日本)。三巨头的确对推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创新,但没有如柯南道尔那般做到非推理部分的创新(部分作品除外)。深受他们的影响的一些本土写手在崇拜他们的同时,往往也忽视了这点。以为悬念的设置只是悬疑小说或者恐怖小说该去做的事。长期以往,就会让普通读者有种推理小说就是枯燥晦涩的成见。让其沦落为了一种小众文学圈子文学。
好在近期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推理中短篇已经开始在本土兴起。已经有多本杂志诞生,开始百家争鸣。只是在推理长篇(不论中外)领域,大陆的销量仍然有限,完全跟不上其他畅销书的步伐。这和中短篇不具备长篇的“300页”问题有关。也由此可见这“300页”的设置是多么关键。
就像柯南道尔突破侦探小说的人物塑造一样,最后希望中国日益增多的推理写手们在保持推理高水准的前提下,对非推理部分进行创新和突破,运用智慧和心血,创作出好看的富有悬念,触及思维终极极限的推理长篇,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读者将渐渐长大成为主流读者群,之后的新一代也会继续加入到推理读者群中来。我相信,这势必推动推理小说在中国的销量,不远的将来,期望在畅销书榜上,本土推理小说能成为主力军,在作家富豪榜上,也能看到本土推理写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