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货币政策对2008年股市影响有限

2008-03-31 06:04
金融博览 2008年1期
关键词:信贷货币政策资金

张 望

从2007年不断趋紧的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和措施看,2008年紧缩性货币政策虽然会对市场资金面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股市的影响有限,总体有利股市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一是2008年宏观调控总体特点是一“稳”一“紧”相搭配,经济将呈现“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相比前几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经历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后,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紧缩性货币政策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2008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这样,自2005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2008年将变成“一稳”和“一紧”,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注重结构性调整为主,注重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在环保,教育、医疗,三农等方面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在2007年前三季度对经济贡献率分别为37%、41.6%和21.4%,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偏低,投资的贡献率明显偏高,为此,应该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来预防外需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得经济增长转变到主要由内需拉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这种政策搭配思路体现出防止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稳紧搭配,有利偏快的经济“软着陆”,不会出现急刹车局面,

二是上市公司总体融资能力较强,从资金供给面上看,不会对上市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的基调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措施是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储蓄存款基准利率,同时控制信贷增长规模,从我国传统融资格局看,信贷规模控制对企业经营有较大影响,但随着近两年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市场融资格局正逐步发生变化,借助资本市场发展,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骨干和龙头企业融资能力显著增强。

一方面,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企业资金筹措能力显著增强。不仅国内A股市场筹资迅速扩大,海外市场筹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中国优质企业正成为美、日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争夺的对象。上市公司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的数额也在不断扩大,而且上市公司普遍为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在信贷规模控制前提下,银行对行业骨干和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会下降。在中央控总量、调结构的思路下,信贷投放将会延续“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思路,上市公司信贷支持力度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银行业来说,业绩增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在信贷规模受到控制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不利影响局面下,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的较快发展,尤其是目前上市银行为国内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能力最强的群体,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会弥补信贷业务增幅减缓的缺口。

三是人民银行回收市场流动性,有利促进一,二级市场资金供给格局的变化。2007年人民银行延续着本轮调控“小步快跑”的策略。2008年,人民银行回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力度会明显加强,进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合理的打新资金需求。

2007年,大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打新股,不仅造成新股申购期间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大起大落,而且大量资金追逐新股,造成一定程度的股票价格高估,并影响一,二级市场资金配置格局,不利于二级市场活跃发展,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将使银行间资金供给状况发生变化,有利适度抑制一级市场非理性的打新资金需求,对改善一、二级市场资金供给格局有利。

四是虽然中国处于加息周期之中,但综合判断,利率水平总体不会处于高位,对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影响有限。

2007年权威部门预计,我国全年GDP增幅可能达到11.5%,CPI涨幅可能在4.5%。扣除CPI涨幅,当前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仍处于负利率,未来加息具有一定空间。由于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向全面通货膨胀发展,需要多种措施并举,加息只是其中的一种措施。

为此,从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实际判断,未来加息幅度不会很大,利率水平也不会处于高位,扣除CPI上涨幅度后,未来实际利率水平可能维持零利率和小幅正利率水平。近来持续的市场宽幅调整,许多股票价格已回归合理区间,具有投资潜力。

(摘自2007年12月12日《上海证券报》)

猜你喜欢
信贷货币政策资金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