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大哥
前年,笔者所在企业撤销重组,50岁以上女性档案员一律内退。联想如今女40、男50再就业之难,深为姐妹们忧虑。谁知其中业务娴熟、身体又好的同志,竟相继被地方档案馆创办的档案公司录用。她们感慨地说,一是没想到好不容易熬到经验丰富,身无牵挂,正待大干一场时,却被干了几十年的企业无情“内退”回家,沮丧极了;二是没想到时隔不久,在社会上又找到自己胜任的档案工作,干起了熟悉的本行,开心极了。“两个没想到”印证了档案人员“单位不留社会用”的奇特现象,对比原来大红大紫的其他工种,包括一些人们仰慕的领导干部,“内退”后只能闲坐家中的巨大反差,引发了笔者对档案职业的重新思考。
其一,改革开放加剧了单位的撤并重组,“铁打的营盘”已不存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有铁打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保存人类记忆的档案工作。尽管从微观看,一些单位重组使档案员面临分流下岗;但从宏观看,却有更多的新生单位需要档案员。不过人家从提高效益考虑,采取了聘请专业档案公司代存代整档案的方式。而采用这种既省心、又省钱的全新方式的绝非仅是民营企业,一些国有单位,甚至高层机关也在效仿。与其说这是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不如说是档案管理理念的变革。
其二,在社会转型行业重组中,人们发现往昔被人垂青、追逐的工作和职务,或因行业性太强,或因干的是专门动嘴,领导、指挥别人的工作,一旦离开原单位、原行业,哪里也不需要。而档案工作则不然,它很像会计工作,是各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艺。而能够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真正独立开展工作,并达到档案法规制定的行业要求,却非短期培训可以做到。所以,被原单位弃之不用的档案老大姐便在社会上成了香饽饽。尽管至今档案员在许多单位不受重视,但其却有不必依附于某一特定单位、特定行业的优势。“单位不留社会要”,这些内退档案老大姐陆续再就业,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佐证。
其三,在专业档案公司就职对档案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首先要全身心投入。过去名为专职档案员,却身兼多职,或奔波各种会议,参加各种“学习”,应付各样活动,档案反倒成了挂角一将、摆在末位的工作。如今给客户整档案,要讲效率效益,多少卷档案要多少天完成,合同都有要求。故从上班到下班,一环扣一环,只能也必须全身心投入。
其次要成为多面手。过去锁定某一单位,接触的档案有限,掌握的技能也有限。遇到困难,或找领导求助,或找上级主管部门帮忙,无须自己操心。如今在不同单位,面对不同档案,遇到困难,不但要自己克服,还得提出解决办法,讲出解决理由,说服客户,指导客户。毕竟客户把你当成“专家”、“师傅”。这就需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边学习、边探索,提高悟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为能够通晓各类档案管理的多面手。
再次要让客户满意。过去干档案,追求的是领导满意和达标升级的“标”,难免要搞不少既劳民伤财、又缺少实效的形式主义,却极少考虑利用者的需求。现在客户花钱整档案,不要花架子,要的是省时省钱、方便利用。这就要求档案人改变多年养成的“认死理”,不“拐弯”的习惯,善于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客户实情,融会变通。否则,客户就不买账。
其四,档案馆开展代整代存业务大有作为。据悉,仅在北京就有各类事务所、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众多单位,需要代整代存档案。原因是从经济上考虑,设专职档案员不划算,再按八防标准建库房、购装具就更亏,但没档案又不行。于是,有资质、资信的档案馆就应运而生组建了专业档案公司,而下岗、内退,乃至退休的档案员便成了公司主力。因此,档案馆此举是顺应社会需求之举,也是开拓档案人再就业之举。有人认为,代整代存业务的拓展,还为档案管理产业化做了铺垫。由于整理档案是档案管理中最基础、最繁杂的业务,只需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初级档案职称就能圆满胜任,致使档案馆的这类业务也可转由专业档案公司代理,从而使档案馆既可节省大量人员开支,也可充分利用高素质人才,专职从事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之,从档案员内退后再就业的巨大市场需求中,人们对档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即其同时兼具了社会普遍性、不可或缺性和专业技术性。选择档案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个不依附某一特定行业、单位的具有社会普遍性的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个社会日益不可或缺、专业技术与时俱强、又不受年龄限制的终身制职业。因此,档案人有理由为档案职业的神圣而欢呼,更为选择了档案职业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