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2008-03-28 01:29姚响经白晓光
卓越管理 2008年3期
关键词:热电企业

姚响经 白晓光

山东龙矿集团热电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海滨矿区自备电厂。它像一艘战舰一样,傍依渤海湾畔。

2006年10月,这艘战舰迎来了它的新“舵手”——时任龙矿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于忠斌兼任热电公司总经理。面对亏损严重、人心浮动的不利局面,于忠斌沉着冷静,周密规划,超前谋略,指挥战舰以直挂云帆的浩然荡气,迎风破浪,不但迅速冲出“浅滩”,还屡创佳绩。上任第一年便创出了发电量、产值、利润、厂用电率、标煤耗、职工收入等多项历史最好水平,展示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谱写了一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于忠斌上任前,热电公司连续亏损,事故频繁,人心浮动。面对这种局面,很多干部员工倍感困惑:“热电公司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何以出现这种结局?”

“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于忠斌上任后立即回答了干部员工百思不得其解的这一问题。他多次在干部会议上强调:“没有落后的企业,只有落后的意识。要扭转被动局面,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彻底冲破思想羁绊,尽快从自我感觉良好中解脱出来,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以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冲刺更高的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于忠斌采取软硬兼施的措施,以“软”引导,以“硬”推进。一是调整了组织结构,理顺了企业内部上下级和各部门、车间之间的关系,使责权利更加明确和透明,从而激活企业的“大脑中枢”,为企业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分别制定了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经营目标考核办法、材料消耗考核办法、小指标竞赛考核办法等,从成本管理、经营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到人员管理,企业的各项管理目标均被量化分解,并层层落实到了每一个岗位和个人,同时,这些考核办法环环相扣、互相制约、纵横连锁,形成了“纵向到底没有短路”“横向到边不留真空”的责任考核网络。这样不仅使企业实现了对全体人员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目标控制,并最终实现了对整个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形成了“目标共识,责任共负,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企业共同体。三是重心下移,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于忠斌上任后,发现一些科室及车间领导遇到问题不敢管,也不会管,究其原因,过去主要领导以个人意志代替管理,凡事大包大揽,从而导致基层领导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管理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于忠斌认为,高明的领导应善于集思广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提出淡化企业主要领导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坚持权力下放,要求各级干部克服依赖思想,提高自主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管,理直气壮地管,并将责权利与基层领导收入挂钩,从而激发了各级领导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热电公司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故中,有些很严重甚至影响较大的事故,竟然不了了之,不但起不到吸取教训的目的,还在员工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于忠斌上任后,建立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了事故分析处理力度,无论大小事故都要严肃分析处理,并做到了小事故分析处理不过班,大事故分析处理不过天,同时,成立了安全质量科,充实了专兼职安监队伍;建立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网络体系,制定了安全激励措施,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将热电公司以前发生的各种事故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册,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和讨论,从而将事故变成财富,起到了警钟长鸣、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重新修订了电安运行规程,有的放矢地组织培训;加强了各种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实战演练,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明显增强。

2006年11月20日晚,因外部电网出现事故,导致热电公司四台机组全部跳闸、厂用电全部消失,热电公司仅用4分钟便实现了自带厂用电,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创出了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新纪录。

在生产管理上,于忠斌提出了安全高效运行的新理念,纠正了片面追求发电量、超产冒进的作法。要求生产专业根据机组运行条件和经济运行特点,不断优化运行方案,严格按照运行规定及负荷情况、汽机锅炉状态、燃烧状态及时调整运行参数。既减少了设备事故率,延长了设备运行周期,又在不刻意追求发电量的基础上,创出了年、季、月发电量历史最好水平。为了发挥生产专业职能科室作用,他推行了生产专业科室负责人与车间挂钩考核制度,分点包片,与车间结对子,协助、监督各生产车间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建立了每日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制度和经济运行最底线,凡当班未完成规定的发电量,均当作事故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实际完善了小指标竞赛考核办法,将发电量、设备完好率、运行参数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一月一考核,奖罚兑现,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热电公司一期工程中的三台沸腾炉,早就属于淘汰范围,其它很多设备也落后陈旧,设备管理能否到位,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为此,于忠斌加大了设备管理力度,推行了设备包机制,将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完善了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利用率、设备消缺和设备消缺复现率坚持一月一考核,奖罚兑现;同时加强了备用设备管理,对备用设备定期检查保养,从而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使机电设备事故率明显降低,保障了安全生产。

热电公司05年3月份开工建设一台25MW发电机组,该项目是龙矿集团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原计划06年上半年投产,但至06年10月份,部分工程仍未完工,严重影响了热电公司的经济效益。于忠斌上任后,他经常连续奋战几天几夜,现场指挥。当时不仅面临工期紧张、整个系统工程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等实际困难。同时,一个重大技术难题摆在面前,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由于外部永久供电网络没有形成,不具备运行条件,而要等到外部供电网络形成,还要等一、二年的时间。是前进还是等待?于忠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小组很快研究出了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利用前期两套线路并网,通过技术改造,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一次并网成功,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向集团公司领导及干部员工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于忠斌刚上任不久,就发现了一些让他大为震怒的现象:新阀门无法使用,风机轴承刚换上就坏,其它一些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最让他生气的是,问题出现后,各部门竟然互相推诿责任。于忠斌查明原因后,果断的处理了供应科和车间,要求两个单位按原价赔偿,其中供应科赔偿70 %。供应科因材料质量被罚,这在热电公司的历史上尚属首例,无论是对供应科还是其它单位的人员,都触动很大。管理的最大失误是责任不清,奖罚不明,于忠斌吸取热电公司以前的教训,明确了材料采购与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了物资采购责任追究制度,将采购质量问题作为事故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了职能部门的责任心,保证了物资采购质量,并改变了过去“坏了就换,换了就扔,扔了再买”的不良习气,填补了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建立了物资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对各种采购物资分别建档立案,及时分析和掌握采购物资的信息动态;设立了物资采购公开栏,对物资采购价格、质量、品种等及时公开;制定了《热电公司物资采购办法》和《热电公司招议标管理办法》,坚持货比三家,重大设备采购及大宗物资全部进行公开招议标。07年初,公司要对厂区进行绿化,初步估算为30万元,通过三家比价招标,仅用13万元就完成了绿化任务。

锅炉燃烧状态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锅炉达到最佳燃烧状态,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此,于忠斌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积极探索燃煤配比最佳方案,通过将不同品种的燃煤与灰渣按科学比例进行搭配燃烧,既解决了燃烧不充分、浪费较大的难题,又提高了燃烧效率,达到了最佳燃烧状态,07年发电标煤耗同比下降67克/千瓦时,仅此一项,就节煤2万多吨,节约支出400万元左右。

优秀的管理是点石成金的利器。于忠斌担任热电公司总经理后,正是煤炭市场一路走高之时,到07年底吨煤平均价格已上涨30多元,有的煤种上涨100多元。越是这样的形势,越能检验出企业主要领导的真实管理水平。于忠斌通过强化管理,深挖内潜,07年在消化了400多万元煤价上涨因素、还贷款700多万元的基础上,不但摘掉了亏损企业的帽子,还创出了建厂以来经济效益最好水平,效益增长幅度在龙矿集团名列前茅,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

于忠斌认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乐于奉献,得道多助;最重要的生活原则是真诚待人,快乐人生。 企业家应该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和员工的创造力,并将它成功地运用到经济生活中去。他常说,“一个企业家,他的理想有多大,抱负有多大,胸怀有多大,那么他的企业就能做多大。” 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不应当过分依赖企业家的作用,而应是在企业与企业家的关系上,实现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的转变。 同时,一个企业内部必须具有优秀的群体精神,才能集中优势,创新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他建立了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并给予车间奖金自主调整分配权,同时,修改了综合奖分配办法,使奖金收入进一步向运行岗位及生产技术岗位倾斜,增强了一线岗位的吸引力,过去很多员工想方设法调离一线,于忠斌上任后,却有部分辅助单位人员主动要求调到运行岗位,这在热电公司的历史上还是首次,说明于忠斌收入倾斜的激励政策发挥了奇效。

在他的引导下,化水车间结合以往冬季供暖用水量大的实际,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对两台中间泵和中间管道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造,从而使中间泵的出水流量增加了一倍,年节约厂用电14600 度。发电二车间研制安装了一套压力报警装置,达到了工业泵房无人值守、减人提效的目的,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开支10万余元。

他还组织了对气力输灰系统的改造。热电公司电除尘输灰系统采用气力输灰,存在出料阀输送仓泵一次送灰量少、吹扫时间长、经常堵管、浪费气源等问题,并且清堵时间长,给正常气力输灰运行带来不便。于忠斌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对出料阀仓泵进行技术改造,不但延长了给料阀的使用寿命,每年还可为公司创造近20万元的经济效益。

类似这样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成果还有很多。在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优秀QC成果评选中,公司有7项QC成果获奖。在这些奖项中,有多项是在于忠斌的主持下完成的。其中水资源综合利用、节煤降耗、降低厂用电等QC小组分别获省级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同时获部级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奖。于忠斌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给企业效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企业管理上,无论政策的制订,还是激励机制的实施,都要以人为核心,以能符合本企业实际为前提,以能鼓励人、激发人为动力。要善于发现人、使用人、造就人、造福人”。这就是于忠斌谋略的又一法宝。

于忠斌积极创建和谐发展、风清气正的企业内部环境。在他认为:风气也是一种资源。面对热电公司内部存在的“推诿扯皮、报喜不报忧、拉关系、做表面文章”等不良风气,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狠刹歪风邪气,弘扬企业正气。首先主持制定了《热电公司员工行为规范》、《热电公司员工语言规范》、《热电公司整治厂容厂貌、整顿厂风厂纪日常监督检查处罚细则100条》、《热电公司打击偷盗奖惩办法》等10多项制度和规定,从而拉开了他铁腕整风序幕。

调度会议规定所有入会人员必须关闭手机。有一次,他忘记关手机,自罚100元,但事后,仍有人在会上不关手机,有的竟然以工作性质特殊为由,公开在会上接听电话,还振振有词:“以前也是这样的。”这件事引起了于忠斌的深思:要净化风气,必须首先转变干部作风,树立各级干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彻底纠正一些干部过去形成的特权思想和不良习惯。为此,他要求各级干部带头执行厂规厂纪,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到,从员工最敏感的问题入手,狠抓干部作风建设。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经营者和领导者,不在于个人的优秀与卓越,而在于能否领导和影响一个团队。

于忠斌上任后就出台了“禁酒令”,要求员工中午一律不准出厂喝酒,刹住了个别干部中午醉酒后随意串岗、酒后失常的不良风气。个别一线员工调到辅助单位或机关后,岗位工资长期不变,干着低岗的工作,拿着高岗的工资,员工意见很大。面对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于忠斌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查实和纠正。以前,一些招标合同签订后形同废纸,令员工对企业领导的诚信产生怀疑,于忠斌上任后,要求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立即对合同管理亮起了“红灯”,制定了合同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合同的监督落实力度,保证了合同的严肃性。在他上任前,热电公司以竞争上岗和改革的名义,抽调生产岗位上的30多人集中学习,一学就是半年多。由于基本没有什么工作量,劳动强度明显减少,收入却与岗位工差别不大,令许多一线员工羡慕不已,争相要求“下岗”,人心不稳已影响到安全生产。情况查清后,于忠斌立即终结了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改革,令员工大为称颂。

束缚创造力的是什么?于忠斌体会到,是人们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是过时的理论、宗教、标准、习惯和知识。没有力量和勇气去冲破这样束缚的人就会变得平庸,没有活力。企业也是一样,失去活力就会僵死、就会被市场淘汰。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他坚持“立正身子做人,弯下身子做事”的信条,一直倡导:干净,干事,务实重行。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规矩:不该去的场合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接受的钱物不接。他对家属约法三章:不许打着他的旗号办事,不许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不许收受一分钱的礼金。于忠斌不但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而且狠抓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完善预防和惩戒措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推行物资采购招议标制度后,他要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一律不参与招标活动,放手让职能部门及纪检部门共同执行,大大增加了招议标的透明度,杜绝了暗箱操作的隐患;他还在全公司生产单位实行了工作基金制度,每月从各单位奖金中提留,并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各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文明建设以及员工生活各方面,有效杜绝了克扣、冒领员工工资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切实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员工参政议政的能力,他将一切工作置于阳光之下,坚持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公开不断线,对工资分配、企业改革等敏感问题,及时、主动、如实地进行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

于忠斌“当家”很重要的一招就是“从严治厂”,与众不同的是他其实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领导,时刻将职工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竭尽全力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做企业要做到“三个一”:工作上像一支军队,学习上像一座学校,生活上像一个家庭。”于忠斌上任第二天,他就设立了总经理意见箱,开通了他与员工交流的信息渠道。

热电公司靠近海边,海水倒灌等原因使浴池水质很差,员工多次反映无果。“群众利益无小事,困难再大也要解决”,于忠斌果断决策,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食堂饭菜质量和品种也提出新要求,于忠斌一方面建立了定期征求员工意见及饭菜价格、质量公开制度,让员工参与食堂监督,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效益及物价上涨情况,两次增加午餐费标准,增加了卖饭窗口及小炒等业务,不断丰富饭菜花色品种,使员工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于忠斌体谅夜班运行人员的辛苦,给每名夜班运行人员发放一袋牛奶,将温暖送到了工人的心坎上;建起了洗衣房,解决了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清洗工作服的困难;员工个人及家庭困难,他也总是不遗余力帮助解决。他上任仅半年时间,就和公司领导走访困难员工家庭13户次,看望伤病或住院员工15人次,发放救济款 9000 多元;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于忠斌组织开展了厂容厂貌整治活动,建设篮球场、停车场及绿草坪、花坛等,对厂区其它地方进行绿化、亮化或美化,高标准地重新整改管线布局,消灭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如今的热电公司,厂区到处整洁清新,企业形象大为改观,员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呈现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2007年,于忠斌荣获了 “中华优秀企业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工作者”、龙矿集团劳动模范等称号。面对企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接踵而来的个人荣誉,于忠斌却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只不过尽了应尽的职责……”

猜你喜欢
热电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汽轮机的故障诊断分析和热电分析
滨海热电#1发电机氢气纯度降低原因浅析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热电联产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的热电新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