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考文综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解法

2008-03-27 06:25段寒冰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苏联

段寒冰

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历史启示类题目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从课本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通常结合“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道理”、“认识”等引导词来提问,要求考生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分析得失、得出结论,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考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和历史感悟能力。

历史启示类题目以历史为镜,对照现实,为解决现实问题寻求依据和解决对策,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那么我们应如何解答历史启示类题目呢?

首先要“读懂”。一是要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要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这两个方面是解答好题目的前提。

其次要“找出”。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二是找出课本中有关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这是解答好题目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只有结合所学知识,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精练的答案。

再次要“提出”。就是根据前面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变化的。

(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我国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

前两问参考答案:(1)罗斯福新政。(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变: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

我们重点研究一下第三问。第一步: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是罗斯福新政、苏联模式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次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为我国调整经济体制提供的借鉴。第二步:首先找出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有关此类问题的基本知识:1929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使国民经济显著改善。斯大林模式曾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来该体制使苏联经济陷入困境。苏联模式曾使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逐渐丧失活力;我国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第三步:根据前面所找到的现象、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即“借鉴”。参考答案为: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等。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苏联
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浅析
武装保护苏联
浅议如何引导流动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