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敏
摘 要:我国现代化进程总体进展良好,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综合水平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各省(区、市)的现代化进程发展很不平衡,对全国的贡献率也有很大差别。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且在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各个领域都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着很强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生态环境现代化;民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4.1;F22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1-0100-0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ernization progress in Chinas thirty-on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CHENG Zhi-min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Fuzhou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The total progr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is good and becomes rapider and rapider,however,its comprehensive level is still low and has big gap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furthermore,modernization progress development between each province and municipality is imbalanced and its contribution rate to the whole nation is different. Guangdong,Zhejiang,Jiangsu,Shanghai,Beijing and so on are highest modernization-level areas of China and have stronger driving effect on Chinas modernization level in the field of economy,society,peoples living,ecology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modernization progress;social modernization;economic moder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dernization;living modernization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从上到下,分层设计,构建现代化进程评价的三层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为了能相对科学地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笔者采用了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1] (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由于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和数值不同,需要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计量单位和不同数量级造成的影响。
对于正指标,标准化值=(监测指标值÷监测标准值)×100[2]
对于逆指标,标准化值=(监测标准值÷监测指标值)×100[2]
现代化总体实现程度和各个分目标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1]分别为:
现代化综合指数=∑(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值×该指标权重)
各领域现代化指数=∑(该领域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值×该指标权重)÷该领域各指标权重之和
表1 我国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计算过程中,如果某个指标标准化值大于100的,则只取最大值100,以避免个别指标的超常影响综合值的计算。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评估
1.我国现代化总体水平的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1995—2006年我国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良好,1995—2006年,我国现代化综合水平年均递增1.72个百分点。另外,这几年的递增速度也显示,我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正在加快。
从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四个领域来看,我国四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并不是同步的,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发展也很不平衡。
三、各省(区、市)现代化综合指数的比较分析
由于数据[3][4]收集的困难,笔者只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06年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
表3 2006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现代化水平及贡献率一览表
从测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006年现代化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北京,除了在民生方面稍微落后上海外,北京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现代化指数都排在了全国的第一位,其在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4/5的路程。现代化综合水平排在全国第二和第三的是上海和天津。总的说,这三个直辖市的现代化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属于全国现代化综合水平的A类地区。
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山东这个6东部沿海的省份现代化进程也都走过了一半的路程,综合水平处于全国的靠前位置,属于我国现代化综合水平的B类地区,且位置也相对比较稳定。
现代化指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属于现代化水平C类地区的有重庆、吉林、湖北、陕西、黑龙江、海南、内蒙古、四川、河北等15个省份。至2006年,这些省份的现代化进程都已经走过了2/5的路程,它们对全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全国近一半省份的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拉动了我国现代化综合水平的快速提升。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综合水平比较落后,处于全国D类地区的也有7个省份,其在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仅仅走过了1/3的路程。这些省份在四个领域的得分都很低,特别是在经济和生态环境上的得分都处于全国靠后的位置,其中在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外贸依存度等一些重要指标上的得分非常低,影响了整体的水平。
在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也根据2002年全国各省(区、市)现代化综合水平进行了四类划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2002年各省(区、市)现代化综合水平分类
总的来说,2006年,我国各省(区、市)的现代化进程整体都在进步,但是各地区发展速度差异很大,A类地区和B类地区继续拉大与C类地区和D类地区的差距。与2002年相比,2006年各省(区、市)的位次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A类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继续拉大与其他省(区、市)的差距。在位次上,北京超过上海,排在了全国的第一位。
B类地区,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位次也相应出现了变化,浙江超过了广东,排在全国的第四位。B类地区中变化最大的是吉林,2006年,吉林由B类地区掉出落入C类地区,但也处于C类地区的前列。
C类地区,是四类地区中变化最大的,所包含的省(区、市)数目由2002年的9个,猛增到2006年的15个,这类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对全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最大。2006年各省(区、市)的位次较2002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发展很快,现代化综合水平快速提高,在全国的位次也快速上升到C类地区的第一位。另外,内蒙古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位次也相应提升了9位。
D类地区,虽然也在进步,但整体发展缓慢,与先进省市的差距也越拉越大。进步较大的有河南。
四、各省(区、市)四领域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在综合水平上差距很大,而且在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中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差异最大是在经济领域,2002年经济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上海和最低的西藏相差了近45个百分点;到2006年,经济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北京和最低的贵州相差了近60个百分点。四领域中差异较大的还有民生领域。社会领域在四领域中的差异是最小的,2006年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只相差大概3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各地区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对同步。
另外,2002年和2006年测算的结果也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在四个领域现代化进程差距正在逐渐扩大(如图1所示)。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严肃面对这个问题,避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省(区、市)已有的差距也跟着继续扩大,造成各地区之间更加的不平衡。
图1 各省(区、市)2002年、2006年四领域现代化进程差距变化图
五、2006年各省(区、市)现代化进程对全国的贡献率分析
200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代化水平差距很大,而且发展也很不平衡,它们对全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个影响程度通常用其对现代化进程的贡献率来表示。
某地区对全国现代化进程贡献率=(某地区现代化进程-全国现代化进程平均水平)×该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调整系数
指标为正值,说明该地区现代化进程对全国现代化进程起拉动作用,指标数值越大,拉动力也越大;反之,则相反。2006 年各省(区、市)现代化进程对全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率如表3所示。
从综合水平上分析,对全国现代化进程起拉动作用的省份有10个,其中拉动力最强的是广东省,得分0.95,此后,依次是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福建、辽宁、山东、重庆。其余地区均对我国现代化进程起负作用,延缓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经济领域来看,对全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起正作用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天津、辽宁、福建、陕西。其余地区对全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起了负作用。
从社会领域来看,对全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起拉动作用的省份有17个,其中拉动力最强的前三名是北京、辽宁、上海;起负作用最强的前三名是河南、四川、河北。
从民生领域来看,对全国民生现代化进程起正作用的有11个省份,其中最强的是广东、浙江、上海,而河南、安徽、云南三个省对全国民生现代化进程起的负作用最强。
从生态环境领域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对全国生态环境现代化进程起到最强的拉动作用,而河南、甘肃、安徽则对全国生态环境现代化进程起到最强的负作用。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的确是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且,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这些地区在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各个领域都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推动我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朱孔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99.
[2] 何平平,陈长华.我国现代化进程测度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 (10):87.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DB].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4] 各省统计局.各省统计年鉴[DB].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6.
(责任编校:夏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