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荣富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内心体验,而来自于生活的独特体验正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资源。
每个人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也许大同小异,但内心的感觉却各不相同,调动起来的回忆、想象、经验和思想更是千差万别,而那些与众不同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写作内容。是尊重个人的体验,还是屈从流行的、权威的东西,是文章内容是否真实的关键。人们往往无法从习惯思维与现成语言中突围,于是只好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歌。只要我们尊重自己的体验,我们就能冲出它的包围而表现自我。
五岳之尊的泰山,古往今来已有多少文人雅士捧过它,我们很容易被它们俘虏,甚至自叹弗如。而有一名学生从泰山归来却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坐在泰山的一块石头上准备欣赏日出。那石头已有点松动,我却想,如果掉下山石,这死也有点浪漫的意味。谁知接下来所看到的泰山日出,并无多少瑰丽和豪壮。——我小时候曾无意中在平原上见过一次日出,我相信它属于一种经典日出,注定将成为我衡量其他日出的原始版本。泰山的日出,虽也有其特点,但也无非是从一点红到一片虹而已。在泰山,那些忘记欣赏日出而忙于摆出各种姿势照相的游客倒更引起我的兴趣……
这段文字比起用“无比辉煌”、“冉冉升起”、“雄伟壮丽”等形容词描写的泰山日出更具魅力和真实感,因为它的记叙和议论无不忠实于自身“体验”。
体验,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情感思维,而非理性思维。为了说明问题,这里试举一例:有位学生暑期入川旅行,车过宝鸡,只见重山叠岭,深壑纵横,陡壁急湍,鸟惊路断,总体印象一如地理课本所言,他深感李白在诗中言之不虚,钦服筑路者之艰辛不凡。但是如果仅仅把这些写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前人之述备矣”,他感到此时对秦岭还缺少自己的体验,他的心弦还没被拨动。渐渐地,他觉得那不断地钻隧道的火车复活了自己童年时捉迷藏的感受和体验——“东钻一头,西钻一头,总也找不到藏身之处,一个‘迷字忽然跳了出来”,这就是他置身秦岭蜀道的体验。这时,沿途所见的那些平凡小事也都围绕着一个
“迷”字连贯了起来:一座奇峰四面皆石壁,唯有山顶是一块土,上面竟种了一小块绿绿的蔬菜,这是谁种的呢,莫非天上神仙?与铁轨仅有咫尺的一张石桌上,一老一少聚精会神地对弈,对轰然驰过的火车毫不在意,他们何来如此雅趣?一名农妇一动不动地立于自家门前凝视着飞驰而过的列车,久居于此的她为何今天偏偏如此凝视,莫非有奇特的个中缘由……于是他写下了《秦岭迷趣》一文。我们不难看出,写成此文不是依赖于概念和逻辑,而是依靠情感体验,当幼时捉迷藏的体验复活之后,才激发了情感,调动了联想,新的体验带来新的视角与思路。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同样的客观存在,不会厚此薄彼。事实上,曹雪芹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许多权贵子弟更加丰富,蒲松龄的经历也未必比当时其他一般读书人更加曲折,问题就在于你是否善于体验了。在《放学一个人回家》一文中,一女孩写道:“……路上有一种不知名的花儿,走过树下,如果正好有一阵微风吹过,那你可算个幸运儿了:枝条随着微风向你晃了晃,那淡粉色小花的花瓣在慢慢悠悠、成‘之字形的飘落过程中,有时会翻个滚,有时会径直向前,有时又不住地往后退,它尽情地享受着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忍不住用手去接一片花瓣,它经过我的掌心,痒痒的,没有一丝分量,转而又开始了它的舞蹈。它使我想起了日本的樱花,想起了模拟樱花飘落时美丽景象的‘啪啦啪啦舞……”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在每天放学独自回家的路上获得一份闲适从容的心态,内心的体验就变得丰富起来。文中所写的淡粉色花瓣随风飘落的情景既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又融进了女孩最细腻最真切的内心体验,它堪称是美丽的“人化自然”。
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最大、阅历最广的人,而是对平淡和平凡的生活最有体验和感受的人。